20世纪九十年代末,因为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城打工赚钱掀起农民进城落户的新高潮。农民只要花上一笔钱就可以拿到城市户口。要知道,那个时候城市户口在农民的心中就相当于金饭碗。有了城市户口仿佛一切都会变好。究其原因,相对于城市的发展及就业机会来说,农村还是相当的落后。特别是东北农村,孩子上大学要花钱,看病贵得离谱,娶媳妇更是水涨船高,光靠种地已经难以应对这些高昂的费用支出。因为进城就业变得十分容易,大部分农民进城之后他们的生活都由此走上了富裕之路。因此,从那时起进城落户变成新市民已经成为农民心中的一种向往和时尚。此时,文翰的外甥秦昊、外甥女秦莹莹,还有二姐文芳一家及妹妹文华一家都把户口落在了兰河市。至此,文氏家族实现了由农民向城市市民的彻底转变。
两年的进修学习很快结束了,木梓顺利毕业。文翰通过关系将木梓调入兰河市继光小学任教,实现了全家真正的大团圆。文翰听岳母讲,当得知木梓调入城里学校教书的消息时,岳父木一凡高兴得一夜没睡,差不多在屋外溜达一宿。要知道,木一凡可是顶着“女儿被丈夫抛弃了”的巨大压力一直陪着木梓,直到木梓调回城里工作。那种兴奋而复杂的心情恐怕只有岳父木一凡自己能够深刻领悟。
文翰在杂志社干得可以说是风生水起。业务更加熟练,职务也在不断地晋升。在木梓调入城里不久,文翰就从首席记者直接当上了编辑部主任。
有人说,最美的风景也有缺憾之处。世上从来没有绝对的好或者不好,一切都是相对的存在。此时的文翰无论从事业发展还是个人素养方面都处于上升趋势,在外人看来也算相当完美。但在他的潜意识里依然心有不甘。
此时,人们的就业观念虽然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只要有能力无论干什么都能体现出你的人生价值。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正处于大破大立的革新式发展,既有干事兴业的土壤,也有篱藩禁锢存在。对于像文翰这种没有任何背景和经济基础的年轻人要想独自成就一番事业也相当艰难。因此进入体制内变成有编制的正式国家公职人员成为了当时绝大多数年轻人的选择。在很长一段时间“百万大军争当公务员”的“公考”壮举恰恰说明了当时人们的就业心态。
文翰所在的杂志社其性质是自筹自支的事业单位,除了社领导由上级委派,其余所有工作人员全部从社会招聘。这也算是用人体制的一种改革实践。也正是得益于这种改革尝试,文翰才有机会进入新闻行业。这样的改革其方向肯定是对的,目的也是好的。其目的就是要发现人才,使用好人才,激发人们努力工作,干事兴业。虽然制度上要求工作人员全部从社会上招聘,但招聘的这些能够胜任岗位的人大多数没有正式编制。有正式编制的那些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有一些背景的。而一旦有了政策上的新变化需要人员调整的时候,往往是那些没有编制的人员首先被调整。所以,不论你有多大的本事,如果你不在编制内,遇到这样的事儿你只能自谋出路。而有编制的人员则可以获得重新安置。
在当时曾经出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一旦某个单位的工作人员出现渎职行为以至于影响了本单位的声誉。一般都会发出一个“该人员不是本单位正式职工,现已经被辞退”的处理公告。当然了这并不能代表全部,但足以说明在一些企事业单位工作的编外人员的尴尬境地。类似文翰所在的杂志社这样新生的事业单位在当时就存在大量的以合同工、借调、长期临时工形式的编外人员。文翰在杂志社历经变革,大浪淘沙,他始终岿然不动。他能够成为杂志社的中坚力量,其原因除了文翰自身的能力和良好的个人素质外,最主要的他还是遇到了一位开明干事的领导。这对于文翰来说是极其幸运的。
杂志社与他签订了长期聘任合同,但凡事都要从正反两方面考虑。深谙“没有远虑必有近忧”的文翰从内心深处依然渴望成为体制内有正式编制的工作人员。但是,要想实现这个愿望谈何容易。这期间,文翰尝试了更多的努力。那时虽然国家开始了公务员招聘考试,文翰也参加了若干次,但每次都是铩羽而归。因为当时政策的并不透明,有些职位名为公开招考,实际上已经有了“内定”指标。那些没有特别背景的大部分考生都做了“陪考分母”。等到国家公务员考试真正进入到了“公正、公开、公平”的良性循环的时候,文翰的年龄已经失去了报考资格。
这期间,文翰确实有一次进入了面试程序,这是他一生中最靠近实现平生夙愿的最好机会。面试结束之后,已经从局长位置上退休的大舅徐宝刚通过关系提醒文翰,他需要进行打点打点才能被录取。但那时,家里还欠着买房的债务,木梓在师范学院进修学习,全家人的生活开支都是文翰一个人在扛着。而此时,又赶上木梓进修毕业准备往城里调入也需要打点。这两笔人情费加起来就是天文数字,仅凭当时的经济条件,文翰也只能拿出给木梓调转工作的人情费。更何况木梓农村教书这两年期间,文翰无时无刻都在背负着“抛弃妻女”的重大嫌疑。没办法,为了老婆和孩子,文翰再一次做出了他一生中最艰难的选择。最后,妻子如愿调入城里工作,实现了木梓心中最大的夙愿。而文翰依然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无怨无悔,砥砺前行。
有人为60后和70后的人生做了一个小结,看似娱乐,实则道出了他们当中绝大部分人坎坷的人生经历:“当我们有能力读书上大学的时候,却没有条件念;当我们需要精神鼓励的时候,却被物欲世界包围了;当我们要买房子的时候,福利房没有了;当我们要上大学的时候,大学生贬值了;当我们大学毕业的时候,工作要靠自己找了。”对于文翰这代人,大部分人生注定是独行的、悲催的、奉献的。他们是在夹缝中生存的社会自由职业人,他们有着催不垮的钢铁意志和耐力。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即使他们失败了,也会站着舔舐内心的创伤。只要他们做出了选择就会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成功者定会创造出不菲的人生价值,他们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一点都不比别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