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城北二十里,有座小山,当地人称为北山。
北山之下,卧着好大一座道观,名为青云观。
青云观主,道号青云子,二十多年前,他还是一位云游道士。
偶然路过此地口渴,便在这北山下的一座古井中打水解渴。
许是太过口渴,青云道长只觉得这井水分外甘冽,细细端详之下,便说这古井通着地府,此处乃是块风水宝地。
于是这青云道长便倾其所有,在此处建了座小小道观,取名青云观,自任观主。
这青云观中,古井可通地府一说,传开来后,香火渐渐兴旺起来,日日有人前来,往井里投钱烧纸。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青云道长的弟子越收越多,加盖的神殿也越来越多,慢慢就形成了现在的偌大规模。
一路上,一边听着莫三讲述关于青云观的掌故,一边赶路,正午时分,刘长风一行终于赶到了青云观。
只见这青云观前,人来人往,善男信女,摩肩接踵,竟比那城隍庙还要热闹上几分。
众多小商小贩,在此摆摊,竟然在这观前,形成了一个颇为繁华的集市。
众人就近选了一家包子铺,坐下打尖,略作休息。
刚刚吃喝完毕,还未起身,突然听得集市街上,一阵喧哗,人流如潮,一起向观内涌去。
“快去快去!知县大人真的要下去了啊!”
“这县大老爷管得真够宽的,连这阴间的事情也要管上一管。”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没想到这第一把火竟然烧到了青云观!”
……
街上众人一边向观内跑去,一边有人大声招呼着,呼朋唤友,挈妇将雏,唯恐落在人后,看不到热闹。
虬髯大汉腾地站了起来,当先随着人流往观内挤去。
众人乐得有他开路,全都紧紧跟随在后。
大汉人高马大,人又粗鲁,竟然让他硬生生给挤到了人群前面。
只见无数看热闹的香客,围成了一个大圈,大圈中心便是古井。
维持着圆圈和秩序的,一半是青云观的道士们,另一半竟然是县衙里的衙役。
古井旁边,一个身穿七品官服四十来岁男子,白面微须,相貌堂堂,想必便是这高密知县大人了。
在他身边打头相陪的,是个五十来岁的花白胡子老道,应该就是青云观主青云子了。
刘长风见他二人仿佛争论什么,正在相持不下,心想这老道好大胆子,竟然敢和官府对抗。
周围人群中,自有那多嘴的万事通、百事晓之人,七嘴八舌的向围观群众,介绍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这县官大人名唤袁传宗,刚刚上任没几天,听闻这青云观中古井,天天都有人往里扔钱烧纸。四时祭奠,更是所废奢靡,便要封了这古井,厉行节约。
谁想青云道长斗胆阻拦,说是“知县大人,这春夏秋冬四时祭奠,乃是纳阴司钱粮,骤然停掉,唯恐鬼神恼怒,便会降下灾难,到时灾害频仍,瘟疫不断,反而得不偿失,更为不美。”
“如果大人非要停掉,贫道自无不可,只求大人向鬼神言明其中缘由,莫要降下灾难,方称稳妥,不知大人意下如何?”
这青云道长虽然家大业大,也不敢与一县之长争雄长,只好抬出鬼神来,压这七品县令一头。
谁想袁大人也是个强项令,梗着脖子喝问道:”鬼神何在?本县自与他说知,不干尔等之事!“
青云道长见袁大人动了真怒,不敢再出言抗辩,只是躬身低头不语。
此时周围有些笃信古井通神的香客,仗着法不责众,躲在人群中齐声嚷嚷道:“古井地下就是鬼神所居,只是无人敢往罢了。”
周围一些围观群众,也跟着起哄,袁大人扫了众人一眼,毅然决然地道:“本官为民请命,虽死无憾,莫说是井底,便是刀山火海,本官也要走上一遭!”
说罢,袁大人便让手下找来长绳,这就要拴上绳子,缒到井底寻鬼神去。
青云道长没想到这袁大人来真的,当下赶紧阻拦,这要是半路上出点差错,绝对够他喝一壶的。
袁大人身边的官佐和幕客,也纷纷出言阻止,长官如果出了意外,他们也难逃其咎。
如此一边是知县执意要下古井,一边是众人齐心阻拦,双方就僵持在了那里,引得香客们齐来围观。
刘长风知晓了缘由,心下颇不宁静,后世读书的时候,看到古代贪官污吏横行,青天老爷寥若晨星,墨城那兰家父子便是最好的例证。
如今在这小小高密,竟然遇到一个真心为民的能吏,让他欣喜之余,不由心生怀疑。
古人有诗云: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如果这袁大人明知下井会被众人阻拦,故意闹出这一幕以博民心呢?
自己倒要试试这袁大人,到底是不是一块真金。
当下刘长风再无犹豫,昂然而出,走到袁大人和青云道长面前,拱拱手道:“无上太乙天尊!贫道刘长风愿陪袁大人井底一行。”
众人刚才正在纠缠中,并没有人发现刘长风靠近,此时袁大人身边一个幕客,立马挡在他身前,掌中腰刀半出鞘,横在胸前,厉声道:“你有何本事,口出狂言,袁大人如果稍有差池,你担待得起吗?”
刘长风淡淡一笑,朗声道:“贫道虽不敢保证袁大人安全,但可以保证一定会尽力护他周全。可以共死,绝不独生!”
小小一个古井,能生出多大波澜,自己手握多个法宝,不信还能折在里面。
“好!好一个‘可以共死,绝不独生’,真乃义士也!”刘长风话音刚落,袁大人抚掌大赞。
“李先!你且退下!莫说有长风道长相陪,便是我一人也定要走这一遭,快快准备吧。”
趁着众人准备的功夫,刘长风交待虬髯大汉,带着莫无言夫妻两个,去后面的碧霞元君殿拜神求子,两边都不耽误。
李先领着一班衙役,先将两根粗绳,分别拴在刘长风和袁大人腰间,然后四人拉着一根绳索,缓缓将二人缒下。
刘长风主动在前,随着绳索一点点放下,离着幽深的井水越来越近,心想难不成要会会井龙王吗?
谁想下到离地面五丈多远,离着水面还有段距离,突然暗里风起,竟然将他二人吹入了井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