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6章 张华挽危局(1 / 1)庸疯才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式乾殿上已经聚集了不少的大臣,大多数惶惶然不知所为。不过,这次有点奇怪的是,皇后与皇帝都没有出现。内侍传来的话,说是陛下圣体不适,头晕目眩,需要稍事歇息。

左卫将军石崇满头大汗,心急如焚,中书监张华却气定神闲,安静地站在一边。李肇溜进了式乾殿,给阶上的内侍董猛做了个手势,便也站在一侧了。董猛四下看了看,给对面的张泓使个眼色,便快步从后面溜了出去。

不到半个时辰,皇帝和皇后都赶到了式乾殿,司马衷坐在殿上,贾南风坐在一帘之隔的身后。大殿上立刻安静了,大臣们行过拜礼后,肃立两侧。张泓走出两步,口宣诏旨道:“太宰司马亮、太保卫瓘专横跋扈,欲行伊、霍之事,有无君之心。朕本欲罢免其官职,各自以王公归第;不料楚王擅自兴兵,锁拿大臣;致使步骑惊扰闾巷,而兵戈现于街衢,京师汹惧,人心惶惶。着大臣们商议朝廷处置之策。”

石崇这才回过味来,出列启奏道:“既然楚王无诏兴师,而且是构兵于宫门之外,按律当以谋逆论。臣意以为,当发虎贲擒之,下廷尉狱,议罪。”

司空、陇西王司马泰立即站出来,说道:“楚王乃是陛下至亲,奉陛下之命行事,虽无明诏,也不当治以重罪。臣意以为,当传旨命其解兵归营,束身归朝。”

尚书令下邳王司马晃也出列附和道:“楚王年少鲁莽,未能深明圣意。兴师动众恐怕也是担心太宰与太保府上家丁顽抗;若变生不虞,则有损朝廷体面。臣意以为,只可轻责,不宜重罚。”

尚书右仆射王戎出来打个圆场道:“臣意以为,若按律严惩,有伤陛下亲亲之意;若不加惩处,又置国法于无地;陛下应严诏令楚王自首廷尉,下尚书台八座,议其功罪。”

(注:“尚书台八座”,魏晋时期,尚书台是掌握国家政务的中枢,其成员有八人,即主官尚书令一人,副职左右仆射二人,另有尚书五人,故称尚书台八座。主官尚书令相当于后世的宰相。前文有注。)

于是,殿内吵吵嚷嚷,莫衷一是。

司马衷坐了一会儿便很不耐烦了,忽然起身,说要方便一下,便径自朝殿后去了。张泓急忙跟了上去。

张华一直没有说话,瞅了个机会,便溜到大殿的边上,叫过来同样站在一边不说话的李肇,劈头就问:“二公现在什么情况?若有欺瞒,便治你附逆之罪!”

李肇急忙回应道:“少傅息怒!在下不敢隐瞒,二公已为楚王所杀。”

张华又问道:“楚王现在何处?意欲何为?”

李肇小心地说:“楚王屯兵于平昌门。在下只是奉皇后之命监楚王军,至于楚王之动向,实在不知。”

张华拍拍李肇的肩膀,说:“你先退下,这事不要轻易说给别人。”

李肇一揖,说道:“在下不敢。”

看着李肇轻捷地走回自己的位置,张华又踅摸到前边,招手叫过董猛,悄悄地说:“眼下楚王屯重兵于平昌门,动向难测。你速去禀告皇后,就说,楚王私发所部禁军,擅自戕害两位辅政大臣。如果不加治罪的话,那么天下之人都会对楚王畏其威势而心怀恐惧。如此一来,陛下和皇后就难以自处了。不如就近趁势以矫诏之罪派兵擒拿楚王,下狱明正典刑,以绝后患。赶快去,不可迟误!”

董猛一个激灵,转身就窜入后殿。

片刻之后,司马衷才从殿后蹓跶出来,甫一坐定,忽然很认真地说:“楚王要谋反,不能饶过他!你们有什么办法把他抓起来吗?”

阶下大臣都面面相觑,莫知所以。

石崇也颇感讶异,正想出列说点什么,只见张华款款地走出来,说道:“臣启奏,楚王矫诏违旨,拥兵拒命,罪在不赦,人神共愤;其部伍士卒咸知顺逆,必不会与之同流合污。陛下只需遣一介使者,持诏晓谕诸军,则众心必然解体,楚王可束手就擒。”

司马衷歪着头问道:“那你说派谁去合适?”

张华马上接口道:“虎贲中郎王宫身手矫健,胆色过人,可当此任。”

司马衷想也不想就说道:“那好吧,你去安排吧。”

张华恭敬地说:“臣领旨。”行过拜礼,然后退下。

在殿门口,张华叫过来宿卫当值的王宫,吩咐他点起一百名虎贲侍卫,手持驺虞幡,口宣诏旨,不可掉以轻心;若遇楚兵顽抗,不可力敌,须即刻退回宫中,再做计较。

王宫领命而去。

(注:驺虞幡【zōu yú fān】晋朝的驺虞幡是等级最高的令旗,每到危险时,皇帝用它传旨,主要用于止战,见到它的人都伏地不能动。驺虞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仁兽,它虎躯猊首,白毛黑纹,尾巴很长;这种神兽生性仁慈,连青草也不忍心践踏,不是自然死亡的生物不吃;故而在制止兵乱的令旗上绘制其形象,谓之驺虞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