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2章 踌躇的张华(1 / 1)庸疯才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出一个月,宫里就传出了消息,说是皇后在谅暗期间生下了一个儿子,因为时间过于敏感,所以当时没有对外公布,一直在宫中养着,现在这孩子已经七八岁了。举朝愕然。贾模一听就知道在搞什么鬼,二话不说立刻进宫去了。过了差不多一个时辰方才出来,一脸悻悻然;回到家,一言不发,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

当天晚上,贾模中风倒地,所幸不是很严重,被家人救起,立刻手忙脚乱地传唤太医。张华和裴頠刚一得到消息,便前后脚赶到贾模府上探望。

贾模刚服下汤药,正在床上躺着,看见二人进了屋,忙招呼坐在床边。裴、张二人看到贾模只是身体不灵便,言谈与常人无异,便多少放心了一些。贾模将屋子里的侍婢小厮全部打发了出去,然后把今天进宫的经过概略地讲了一遍,末了,叹了一口气,说道:“若是由着皇后胡来,国家大乱可立待。我等有何颜面见先帝于九泉之下?”

裴頠见状,趁机提议说:“皇后丑声,朝野早有耳闻。何不趁此机会,废掉皇后,另立谢淑媛为后,则所有的问题不就都迎刃而解了吗?”

贾模附和道:“这一步虽然看起来是下策,不过目前恐怕也只有这步棋可走了。”

张华沉吟着没有说话,半晌,方才慢悠悠地说:“如果陛下有这个打算,那么废掉皇后只需一道圣旨,外加两个虎贲力士就够了。可是如果陛下没有这个意思,我们想废掉皇后,就得拥兵入宫才行。到时候,陛下问起来,我们恐怕是两头不讨好。而且,现在朝廷看似平静,其实朋党林立,各怀鬼胎。我等为天下之大计而起兵,难保不会有觊觎之徒浑水摸鱼,乘乱生事。汉末董卓之祸可为前车之鉴。就算我等以身殉国,也难辞其咎。”

裴頠叹着气说道:“茂先说得有理。只是如果我们听之任之,眼看着皇后逼害太子,逞其私欲,迟早会惹得人神共愤,最终难免酿成大乱。”

张华苦笑着摇摇头,无可奈何地说:“幸好还有你们两个,皇后对你们信任有加。现在就是在拖时间,你们俩不妨时时进宫加以劝导警戒,希望皇后不要搞得太离谱,这样就不至于引起天下大乱。等到太子继承大位之后,情况或许就会有转变。”

三个人沉默了一会儿,又说了几句要紧的公务,又叹了一通气,张、裴二人就告辞了。

张华刚回到家,门房小厮就告诉他有两位访客在东厢书房里等他。过去一看,是石崇和刘卞。张华便将家人支走,从容地在上首坐下,微笑着问道:“二位闻何而来?”

刘卞急切地问道:“我等听闻皇后养族子于宫中,想要用他来取代太子,明公辅政,有什么对策呢?”

张华平静地看着刘卞,说:“我没有听说这样的事情。”

刘卞更急了,大声说道:“我刘卞本来只是东平县的一员无名小吏,受明公赏拔而有如今的地位。我今天登门求见,是抱着‘士为知己者死’之心,而尽肺腑之言。明公这一副遮遮掩掩的架势,让我失望之至。”

张华微微往后仰了一下,神情依然平淡,说道:“好,就算有这种可能,足下又有何良策?”

刘卞看了石崇一眼,一下子来了精神,说道:“此事不可迟疑。东宫文武侍从,俊乂如林,宿卫之兵,精锐万人。明公现居阿衡之位,只需一纸命令,在下便可率兵拥太子入朝录尚书事,顺势便可将淫后废徙于金墉城。”

(注:俊乂【jùn yì】,亦作“俊艾”,指才德出众的人。前文有注。)

(注:阿衡,商代官名,商朝辅佐大臣伊尹曾任此职,引申为任国家辅弼之任,宰相之职。)

张华表情微微有些严肃,问道:“你这个计划,可曾与太子商议过?”

刘卞大手一挥,说道:“此事我只跟石侯和右卫率陈征说起。太子年轻,说得太早,弄不好会坏事。”

张华俯下身,盯着刘卞,说道:“岂止是坏事,恐怕麻烦大了。我虽有辅政之任,却未受先帝遗诏或陛下诏旨总揽朝政,岂能擅自下令调动军队?陛下正当壮年,太子乃是陛下之子,我等不奉旨而拥兵逼宫,在臣是为无君,在子是为不孝;这种不臣不孝之事,就算是侥幸成功,也难以避免被天下人讥笑唾弃。更何况,洛下禁军数万,权贵满朝,各怀其志,威柄不一;一旦乱起,则成燎原之势,不是你我能够控制得了。”

刘卞心有不甘,嚷嚷道:“那就这么看着皇后一步一步地把太子废了不成?”

张华慢悠悠地回应道:“废掉太子哪有那么容易?太子是先帝在世时已经指定了的,正位东宫已经快十年了,天下人都知道。太子一向谨慎,又素无过失,我等辅政大臣又一力维护,不要说是宫里一个来历不明的孩子,就算是皇后真有嫡子,想撼动太子也绝无可能。”

张华说完,微微一笑,扫视了一下两人,正打算出言送客。石崇缓缓地开口道:“张公所言,精辟之至。对常人来说,自然不须多虑。元康初年的朝廷变故,明公也是亲历之人;皇后悍戾敢为,不计后果,明公自然是身亲见之。此时拥兵入宫,以太子总朝政,固然属于下策,不过以皇后秉性,必然会想方设法除掉太子,到时候再想起事,恐怕是更加困难。一旦太子被废,奸邪之人以此为号召,兴风作浪,明公有什么良策来对付呢?”

张华轻轻地叹了口气,说道:“我现在的处境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称兵举事,乃是万不得已之所为。眼下局势还没有危急到这一步。裴頠和贾模日夜在劝诫皇后,希望皇后能有所顾忌而不至于肆意乱来。宗室大臣,拥重兵于内外,也可使皇后有所忌惮。天道悠远,难以企及,我等勉力于内,你们保护于外,希望太子能够平安度过这场麻烦。”

张华凄然之情溢于言表,石崇也感到恻然,于是低头不语。静坐少顷,两人怅然告辞。

贾模的身体康复得不错。中秋之前便可以在家人搀扶下,下地略为活动活动。八月甲申午后,内侍孙虑匆匆来到贾模府中,口称奉有密旨要面见贾公。家人不敢阻拦,通报之后,便把人引进房中。片刻之后,家人就听到贾模怒气冲冲地大吼:“真是胆大妄为!你回去报告,就说我贾模是晋室纯臣,岂能做此祸国之事!只要我活着,这种事就休想!”

很快,孙虑就狼狈地从屋里出来,头也不抬地出门回去了。

家人赶快推门进屋,只见贾模脸色赭红,坐在床边。他用手指着被撕碎了扔在地上的几片纸,吩咐家人拣起来烧了。然后叫过来一名小厮,命他快去找来张华和裴頠,说有要事相商。

不巧,张华和裴頠都在宫里。小厮只好在宫门外候着。直到后晌,二人从宫里出来,这才急忙随着小厮过来。进得门来,家人说贾公自己待在屋子里,不让人进去,你们快去吧。两人熟门熟路来到厢房外,推开门来,不禁大惊失色。只见贾模侧身蜷缩在地上,不省人事。家人上来,七手八脚把贾模抬到床上。张华去看时,贾模已是牙关紧闭,气若游丝。很快,太医就来了,略一诊脉,直接就让上了独参汤。延至深夜,遂告不治。

几天之后,诏书下来了。以张华负责中书事务,以裴頠专管门下事务,不另外增置辅政大臣。裴頠还想上疏推辞,被张华以局势微妙,宜静不宜变为由加以制止,裴頠也就不再推辞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