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风抛开儿子的儿女情长,往灵蝶峰而去。海流国十九公主在此饲养灵蝶,想来过得并不如意。
灵蝶峰已在龙池山中部,为内门女弟子所居,不便男弟子随便出入。到得峰前需要值守女弟子通传,得到允准才可进入。
灵蝶峰牌楼前,人来人往,比山门处要热闹多了。或来找意中人,或来灵蝶峰认养灵蝶,像李如风这样等了一炷香,也没有消息者,竟还有三人。
又过了一刻钟,才看到秦文嘉从灵蝶峰顶飘摇而下,像一只蝴蝶般,飘落在李如风面前。仔细端详着李如风,良久,笑靥如花,说道:“真的是你来了。变年轻真好。”
李如风说道:“在闭关吗?怎么用了这么长时间?”
“老相好来了不要沐浴更衣吗?”秦文嘉神识传音说了一句。上前一步抱住李如风的胳膊往牌楼内走去。
牌楼前值役的内门女弟子,调笑秦文嘉,说道:“秦师姐的道侣好威武。”
秦公主嘴上说:“再调皮,小心姐夫打你们屁股。”
秦文嘉又向李如风神识传音道:“她们还不知道你的威武呢。”
值役的女弟子败下阵来。
李如风也败下阵来。
看来秦文嘉虽受同门打压,心态反而更强,修行如常,并未受到影响。
秦文嘉揽着李如风的胳膊,行走在山道上,慢慢悠悠,不为美景,只想让所有人都看见他们。她心中的压抑缓缓的释放出来。
缓缓的向李如风述说别后余情。
原来秦文嘉被选为灵蝶峰圣女,要在百年一次龙祭中,献给赤龙。
龙池山就是赤龙在阳界的道场。龙池山修士尊其为祖师,每个内门弟子入门都要参拜赤龙祖师,留下命简。李如风却是赤霞仙子直接将命简交回宗门了事,未能参拜赤龙祖师。
秦文嘉自甘堕落,圣女失德被黜,罚入蝶苑饲养灵蝶。
曾经的海流国国师素心被推举为新圣女。
陪着秦文嘉踱步到蝶苑中,各类蝴蝶,色彩斑斓,从铜钱大小到身长十数丈都在山峦峡谷中飞舞。秦文嘉指着一只翅膀为黑色上点缀着白圈的蝴蝶,丈许大小,说道:“李宬身体内的丹毒就是这只蝴蝶的毒给压制住的。试验了好几只蝴蝶,才找到这只黑蝴蝶。你要不要好好谢谢它。”
“多谢。”李如风说道。顿了顿,又神识传音给秦文嘉:“你想用这只蝴蝶毒谁?”
“本来想毒素心师姐的。她将我们的事情事无巨细告诉了我师父,结果搞得宗门里人人骂我荡妇。”秦文嘉玩味的看着李如风:“你来了,一切就不一样了。道侣之间,我怎么表现也不为过啊。而且,师姐跟你的赌注应该兑现了。我看她还怎么在我面前装清高。”
“胡闹。那怎能当真呢。”李如风想起以前见到素心师姐的情形时说道,往事虽然令人不快,但不是放纵自己的理由。
“师姐心里想着呢。你不想把灵蝶峰连续两任圣女搞到手?想想都令人激动。”秦文嘉蛊惑道。
“你这么恨你师姐?不是想毒死她,就是想她身败名裂。”李如风说道。
“黑蝴蝶又毒不死她。这点毒顶多让她受点苦,难看点,丢了圣女之位而已。”秦文嘉说道:“再说素心师姐跟了你也是正大光明,怎么会身败名裂呢?”
“素心师姐如果本心乐意当圣女奉献生命给赤龙祖师,你救她,在她看来是你在害她。事后怨恨你怎么办?素心师姐不愿做圣吗?”李如风问道。
“不是的。师姐相信献祭身死之后,神魂会随祖师一同回返上界,神魂永生不死。她愿意的。”秦文嘉说道:“但我不愿意。明明肉体和神魂同时活着,为什么要只剩下神魂独活呢?为什么要摆脱肉身呢?摆脱肉身后,还是我吗?即使修道最终要摆脱肉身,也不应该在刚开始修道就失掉肉身呀。”
看来宗门前辈没有少灌输神魂飞升的说法。秦文嘉平日里对此多有思虑,而且己是人非,已有判断。看似冲动的行为,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看似要戕害师姐,其实不过是想救她性命。
清楚原委,秦文嘉越发可爱起来。
败坏自己名声,挽救自身性命。现在继续败坏师姐名声,挽救师姐性命。让人无奈。不知是哪个混账定下的规矩。
神魂不死,让李如风想到了阴冥林的阴魂诞生后,除非意外,被其他阴魂吞噬,或被卷入落魂风,阴冥河之类的险地,是不会自然死亡的。阳界的修士神魂进入阴冥林,神魂的确不死,但这不应该是修士修道的追求方向。
此刻温情,隽永流年。
李如风陪秦文嘉每日在蝶苑与蝶共舞。照看灵蝶,亦不觉苦累。经常有灵蝶峰的师姐妹来蝶苑领养灵蝶,或借灵蝶当坐骑出行,亦不嫌烦琐。
龙池山渐渐有一个可以安憩之所。李如风除了十天半月去见一见儿子外,就留在蝶苑不再外出。
这样的日子过了一年多,渐渐有灵蝶峰女弟子不满一个男人住进满是女弟子的灵蝶峰,秦文嘉的师父发了一个传音符过来,令李如风回外门洗尘殿,无事不得擅入灵蝶峰。
秦文嘉回其师父:“她们在嫉妒我。”
虽说蝶苑,在灵蝶峰独处一隅,与人无涉。念及灵蝶峰声名,李如风还是前去拜访了秦文嘉的师父南宫贞,一位形容严厉的金丹后期女修。
南宫贞的洞府也在灵蝶峰上,其作为内门长老因在灵蝶峰担任有职司,故而灵蝶峰上也有其洞府。
行礼过后。
师父南宫贞向李如风说道:“外门执事资奉微薄,供一人修行尚且不足,如何再养一人?如果只是找一个一起做任务担风险的同伴,直接找同门师兄妹就好,小心一些,也不会为人所赚。我观你入宗门一年有余,只有所出,未有所入。就算薄有身家也会坐吃山空。你如何让我安心将文嘉交给你。与其耽误两人修行,不如一别两宽,各生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