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章 现实总是很残酷(1 / 1)司徒文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年很快就过去了,马维东对电脑的使用得心应手了,尤其是能用电脑绘制图纸了。他发明了楼梯车。

那个楼梯车,是专为往楼上运东西设计的,取名“爬梯虎”。是一个用镀锌管揻成车架,上面可固定容器或包装箱的小车。核心技术是车架的车轮。

车架有两套车轮。一套是主车轮,一边一个,用于平地拉行;一套是副车轮,由三个车轮呈“品”字型装配,用于爬楼梯用。

运行中,品字型车轮的中轮搭上一节台阶后,上边的车轮便搭在了第二级台阶上,用力拉后,第一个车轮又搭上了第三级台阶,三个车轮形成循环交替,便能爬楼了。

三个轮子虽然是同心轮,但是位置不同,前后轮在一条线上,中间轮向外凸出;设计的关键思路是三个轮都是只进不退的,以防止车架向下滑动;从力学上讲,把直线运动变为圆周运动,起到了滑轮的作用,可以省一半的力。

在住宅从平房向楼房过渡的年代,这个定义为家庭购物车的“爬梯虎”无疑是便民利民的。

车架上安装了交叉式可伸缩固定崩带,可固定50公斤以下物品袋或箱。整车外型晶亮,彩带五彩缤纷,车轮黑红分明。不用时,放在楼房里,也不乏是一个装饰物。

但是,这个车如果不批量生产,成本较高,销价200元以上才能挣钱,和一个大皮箱的价格差不多。只有批量生产,才能使其降低一半成本,形成市场竞争力。

马维东申请了专利,通过互联网寻找买家,定价为五万元。他认为,连五万元都拿不出来的生产厂家,根本无力量批量生产这一产品。而他的心理底价是2万元就卖。

然而,现实很残酷,也许是那时互联网普及不够广泛,也许是厂家认为这一产品无利可图,他在互联网上挂出后,却无人问津。但是,在市面上,不会爬楼的同类拉车却出现了。售价100元以内。

马维东没有气馁,他又瞄准了装修业。他又设计出了自动窗帘机和自动升降晾衣架。

这两件发明比较简单,都用了微电机为动力,采取齿轮传动,通过穿绳带动动滑轮组带动物体上下或左右运动。

他先为自已家安装上了。二大舅子白海来了,他在石油公司开槽车,挣得多,媳妇是市玛钢厂的供销员,在白马家族里,他最富裕,买了媳妇厂里建的97平米的,三室一厅的集资楼。在这之前,他就买了一套48平方的石油公司集资楼,是白家第一个上楼的。他也不问价,扔下1000元,让马维东给他也装上。

他家三个房间,一个阳台,4个电机就800元。马维东没钱,又不好意思讨价还价,咋办呢?便拆了一个电机研究着自已缠,还真成功了。80元就能缠一个,他又掌握了做微型电机的技术。结果只花了600元便完成了任务。

白海和媳妇夏志光的交际面广,这两项发明在他们朋友中得到了应用。马维东挣了一笔小钱,总算能贴补家庭开支了。

白雪一个月能开1000元左右,住楼的水电费、煤气费、物业费、取暖费、电话费一个月就得300多元,吃的每天15元,就得450元,幸亏摩托车加油不花钱,那时候汽油都涨到2.8元一公升了。

但是马悦上学前班每月就得120元学费(中午供一顿饭),再加上学舞蹈每月150元,他的工资将巴够。

学前班都是独生子女,比着穿,比着带零食,比着给零花钱,加上这部分开销往往就得使白雪借职务之便,占用公款了。再加上礼尚往来,窟窿便越来越大了。

为此,马维东挣上千八百的正是及时雨。只是好景不长,不是上楼的人家都安自动窗帘和晾衣架,只局限于个别有钱的,讲排场的才安。于是,这个买卖只是红极一时,做了四五家便断了享主。

白雪不埋怨马维东,但是她整天为了钱唉声叹气,马维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开始捉摸挣钱了。

公主岭市有一家外资企业是香港人投资的玉米加工企业,叫黄龙公司,生产玉米淀粉,出口国外,一年给市财政创4000万的税收,是公主岭市的纳税大户。

这个企业要招收技术工人,负责机械维修保养,月薪800元。这一待遇超过了内资企业待遇的一倍,仅次于石油、电力、银行等央企的水平。为此,30个名额,报名的达到500多人。

公司来了个该市企业招工破天荒的考试录取法,马维东报名了。要不是考试录取,马维东可能还不理会,考试录取正是证明他实力的机会,他的军人特质就是不怕挑战,愈难愈强。

考试分笔试和实操及面试三大项。笔试下来,他考了个第10名,实操考了个第一名,总成绩前5名,就等面试了。

可是,他却迟迟没有接到面试的通知。别人都上班了,他才知道,自已落选了。原来,主考官是中方代表,凡面试的人都给了他好处,现实真是太残酷了。

马维东没有怨天尤人,他相信自已的实力,他相信总会有自己用武之地的。可是,当时,国企都改制了,有一句话:“市场经济啥都值钱,就是人不值钱。”

马维东整天看企业招工广告,月薪都在400元以下,对他没有吸引力。他也去了几家企业,都因为他要价高而没有谈成。

正在这时,郑丽参加了一份汽门芯厂退休老职工孩子的婚礼,见到了和马志一在一个办公室的老技术员张术长。

这个张术长,在80年代初就辞职了,在苇子沟乡办起了村办企业——锻压厂。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成立了恒辉集团,下辖一个建筑公司,一个锻造公司,一个机车配件公司。他当董事长,大儿子张金凯当建筑公司经理,二儿子张金恒当锻造公司经理,他还兼总经理和机车配件公司经理。企业总资产上亿了,年产值也上了亿,上缴税金达到2000万,成了知名的民营企业。

郑丽见大家都称张术长为董事长,便过去拉话了:“没想到十多年没见,你都成董事长啦!”

“哟,这不是郑庭栋的千斤,马志一的媳妇,我弟妹郑丽吗?还这么年轻漂亮,怎么样,老马还好吗?他咋没来呢?”

“他要来了能吓死你!”

“咋的?胖成啥样啦?”

“胖啥胖?变鬼啦!”

“没啦?啥时候的事啊?咋没告诉我一声呢?我俩可是莫逆之交的好兄弟呀!”

“都没一年多了。你发达了,我的两个儿子可都下岗在家呆着呢,既然你还认马志一为兄弟,就帮我一个忙,给我安排一个儿子。”

“这个没问题,你明个就让他到公司来找我,我看他适合干什么,肯定给他安排个差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