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8章 入扎兰屯(1 / 1)司徒文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呼伦贝尔盟是内蒙最大的盟,总面积25.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山东省和江苏省面积之和,占内蒙古自治区的24%,和蒙古、俄罗斯接壤,国境线总长1700公里。

2001年,呼伦贝尔盟撤盟建市,成为全国最大的地级市:

辖满州里、牙克石、扎兰屯、额尔古纳、根河等五个市;

阿荣、陈巴尔虎、新巴尔虎左翼、新巴尔虎右翼等四个旗;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三个自治旗;

海拉尔、扎赉诺尔等两个区;共辖14个县级行政区。

境内有呼伦和贝尔两个湖,水草繁茂,牛羊成群,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草原,畜牧业是这里的支柱产业。

但是,在以粮为纲的年代,人为的开荒种地,使这里的草原日益减少。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行了退田还草,分草到户的政策,使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

但是,退耕还草的植被已遭破坏,草原己经退化,亟待修复。在这一背景下,徐禄向自治区提出了他的草原改良方案,得到了自治区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拨专项科研经费让他搞改良实验。

徐禄的实验基地在扎兰屯市,这里是呼伦贝尔市和黑龙江省的交汇处,离齐齐哈尔170多公里,铁路把它和齐齐哈尔、大庆、哈尔滨连在了一起。从扎兰屯到公主岭市比公主岭到海拉尔还近150公里。

老徐在呼伦贝尔市象孙子,到了扎兰屯市成了爷爷。主管市长到车站接他,还给他配了专车,由他儿子给他当司机。

他在扎兰屯市科协有一支科研队伍,十多个年轻的小伙子归他管辖,可谓要风有风,要雨得雨。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自治区给他的科研经费打到了扎兰屯市财政局,因为扎兰屯市给他提供了20公顷的草场为实验场。

吃完了迎宾酒宴,老徐把马维东拉回了家里。

那是城乡结合部的一个大院,五间大瓦房,住着他们夫妻和儿子两家。室内有卫生间,比住楼宽敞多了。

老徐的媳妇是市中学的老师,刚刚退休,儿子进了市科协事业编,儿媳是市幼儿园的老师,大孙子也上初中了。

院子有一亩地大小,分前后院,后院鸡鸭鹅狗齐全,园田地被雪覄盖了,一些果树在寒风中摇着干枝。

前院则是一片空地和一个车架子,老徐告诉马维东,请他来就是为了把那架车造完。

马维东看着那个车架子发呆,老徐把他拽到屋里说:“有的是时间研究它,我请你来扎兰屯,就是想让你领略这里的风土民情,让你喜欢这里,爱上这里。

不过,你放心,大年三十前,我一定送你回家。咱们这儿腊月二十三就过年了,一直过到二月二。

腊月二十八送你上火车,明年二月二你再来。工资一分不少你的,还给你备一份年货。”

马维东是既来之,则安之,一切听从老徐的安排了。

扎兰屯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浓重的一笔。他是沙俄中东铁路上的一个重要站点,至今还留着二十世纪初的一些沙俄建筑:

1905年建的的吊桥现在成了公园,被称为俄罗斯风景园林;

1909年建的中东铁路警察总署现在成了铁路中学,被称为俄罗斯城堡;

老的俄式建筑扎兰屯火车站,现在成了中东铁路博物馆,有19世纪的火车头、车厢和铁轨,被称为火车厢,因为整个建筑就象一个火车箱似的。

在扎兰屯周边的乡镇也有一些值得一观的历史和山水景地:

成吉思汗驿站,蒙古包林立,还原了元朝蒙古兵站的风貌;

山水岩壁画是连接小兴安岭的百里画卷,由岩石被岩浆洗礼而成;

森林小火车,烧的是柈子,在大兴安岭东麓的森林中穿行;

卧牛泡子的月亮湖十分诡秘,要乘狗拉爬犁才能上去,观看她的身影。

老徐每天一景,每日一宴,每晚一叙,让马维东在这里住了10天。

这里民风纯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家家扎纸马、备马料袋、吃灶糖、放礼炮、杀年猪、蒸豆包,晚上院院点篝火,烧纸马,马科豆在火中噼啪作响,好不热闹。

腊月二十四贴福字。家家窗户的玻璃上都贴上了大红窗花,福字则倒贴在门上,取福倒家了之意。

腊月二十五祭先祖。家家摆香案,有的供牌位,有的供家谱,有的供祖宗像,鸡鸭鱼肉,猪牛羊肉都是生着上案,各种面馍则是热气腾腾上桌。

腊月二十六炖大肉。所谓大肉,就是猪、牛、羊肉,家家支起大锅,烧着柈子,把大块的方肉放到蜗里去煮,然后冻起来,准备吃一个正月。

腊月二十七走亲戚。家家大门敞开,清出雪道,迎来送往,竭自家之山珍野味,送给亲戚,你来我往,亲蜜和谐。

腊月二十八回老家。各家外出打工和在外居住的儿女们从四面八方回来了,城里城外增添了不少年青人和小孩子。

老徐准备了木耳、猴头蘑、大榛子、沙果干、豆包、猪牛羊肉、奶饹,装了两大旅行袋,亲自押车,把马维东送到了齐齐哈尔火车站。

这里有一趟齐齐哈尔到大连的始发车,走乌兰浩特、白城、太平川、长春,经公主岭去大连。到公主岭才850公里,马维东依依不舍地上了火车,反复重复着:“二月二我一定回来。”

在扎兰屯的10天里,他跟老徐唠了许多许多。得知老徐祖先是山东人,闯关东来到这里,他是土生土长的农民的儿子。

他初中毕业回到生产队,被推荐上了呼盟唯一的一所大专院校——呼伦贝尔职业学院。这所学校就在扎兰屯。

毕业时赶上了改革开放,急需专业干部,他便进了呼盟牧业局。他是学农牧专业的,时时记着自已的本行,研究土壤,研究牧场,发表了不少论文。

科协组建时,他以牧业工程师的职称被提拔到科协当了科研科科长。他便给自己定了科研命题——改良草场。

10天里,他跟马维东说了他的构想,制造出能松土,可施肥的机械,然后组建改良草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给牧民有偿服务,每改良一公顷草场收200元机耕和施肥费,以科技养科普。

他到公主岭省农科院草坪公司名义上是学草坪培植技术,实际上是攫取草坪培植营养液,他得到了一瓶,准备分析营养成分,研究配方和制作方法。

他非常自信地告诉马维东,经他改良后的草场,可以增产40%以上的草量,可以直接增收400元,间接增收1200元。

马维东把他研制松土施肥机的构想输入了电脑,两人约定,一个月后,他拿出营养液生产工艺,马维东拿出机械设计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