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统一政令。用情义军等政令,秋莱在梦州安民、平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早在京城的时候,李非墨和秋莱他们就仔细商量过这些政令,进行了一定调整。有了这一套制度,他们就有了利器。秋莱和李非墨召集了所有的官员、门客和御前侍卫,详细给他们说了新政的情况,让人人都知道应该怎么做。
二是,分地,分人。以甲州为中心,安州、定州、乙州、丙州、丁州、戊州、猛州、狂州、威州、胆州、智州和慧州都需要治理。秋莱分管甲州、安州和定州,李非墨分管乙州、丙州、丁州、戊州、猛州和狂州,卫客分管威州、胆州、智州和慧州。李非墨、卫客带着人立刻出发,御前侍卫和秋莱的人分成多队,他们带着详细的公文,前往各州、郡、县,督办各项事务。秋莱带了一千人来,现在留在他身边的还不到二十人。
三是,筹备建渠。总督山雪带人去查看地形,统一规划、管理修建水渠的相关事务。各州征调水利相关的工匠,在安州首府万安城集结。水渠还没建,秋莱就给水渠定了名:梦神渠。
四是,海城筹粮。秋莱派洪武精卫去望海城,沿途筹集粮食,召集水利工匠。他给洪武精卫下令,就是把望海城卖了,也要筹集到粮。
五是,推广黑薯。山雪已经证明黑薯的巨大价值,秋莱立刻下令各州尽可能地种植黑薯,以缓解缺粮的危机。
六是,召集人才。李非墨可不会白干事,他给自己人下令,在各地督办公务的时候,一定要顺便召集人才。
处理了大局,秋莱开始在万安城疯干。
一是,筹集粮食。没有动老百姓的粮,秋莱对官员、士绅和商人下了狠手,除了留了一点粮给他们保家,他把他们的粮都征用了。
二是,实行政令。全城划入情义军管理,秋莱要救所有人。
三是,配给供应。人太多,粮太少,在想更多的人活下来,只能节约、少食,按人头定量供应,让粮产生最大的价值。秋莱竟然派林小凡管粥场的事,就因为林小凡太“冷”。林小凡二话没说就去干了,曾经潇洒的剑客,转眼就成了叫化子,不仅不埋怨,他还干劲十足。
四是,防疫防病。药典征用了全城的药材,还派大夫和懂药的百姓四处采集草药。他带着大夫们熬制药汤,给伤者看病,防止传染病爆发。
五是,种植黑薯。秋莱召集种田的高手,负责黑薯的种植,尽可能地提高产量。全城军民都要负责收集农家肥。黑薯又苦又涩,真的非常难吃!这是事实,它却是“至宝”,根、茎、叶都能吃。药典说,黑薯是非常好的食材,即营养又有药用价值。它经饱、通肠道,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有补气、健胃的功效。这当然好,可是再好也要好吃才行。秋莱召集厨子和会做菜的百姓,让他们想办法,在现在的条件下,把黑薯做得可口一些。人多力量大,百姓们很快就找到了办法。只要把黑薯晒干、放凉,放入坛子再密封十天,黑薯干就会自然长出一层白色的糖霜,再没有苦涩,而且会又甜又香,干吃、蒸煮都可以。糖是一般老百姓家都吃不起的东西,更是补充体力的佳品。有了这个办法,简直就是救了无数人的命。
六是,互为家人。秋莱没征用百姓家的粮,但是他知道,没有百姓的支持,流民们活不下去。他下令:互为家人,共同保家。
全城大动员!
老百姓表现了最朴实的伟大。吃的,用的,穿的,住的,只要有的,老百姓都拿了出来。
一是,有屋同住。先安排老人、女人、孩子和病人住。屋子不够,老百姓就用各种东西搭建住处。院里院外,街上屋边,只要能住人的地方都在尽力安排。没床的睡地,屋里睡不下,就睡院子里,院子里没地方,就睡街上。天气热,大家还能凑合凑合。
二是,有衣同穿。你一件,我一件,老百姓把衣服拿出来,分给流民们。女人们聚在一起补衣服,哪怕一小块布都舍不得扔。
三是,有食同吃。秋莱没有让老百姓捐粮,不少人主动拿了粮食来。有些是一袋,有些是几把,无论多少,这都是心意。积少成多,这也不少。城内外都有粥场,每人每顿只有一碗黑薯干稀粥,吃不饱却可口,这更是希望和人命。没人浪费粮食,也没有可以浪费,哪怕是汤都喝得干净。山里、河里,只要能找到吃的,大家都会去想办法。哪怕捉到了一条小鱼,也没有人会私自吃了,会拿回来交公。鱼放进锅里,没有人吃得出鱼味,却香得入心。
四是,有地同耕。现在没有人管谁是谁的地,地成了所有人的。人多是麻烦,却也力量大。各地的灾民来了,会种地的高手不少。你一种办法,我一种套路,大家无比细心地耕作,只希望能多种一点地,尽快多出一点吃的。收获的黑薯先尽可能地种植,余下的才拿来吃。
人被逼急了,人多了,老百姓真想干了,那就什么办法都有。其中没有惊天的计谋,一个个小办法加在一起,却是大力量,甚至有惊天的力量。
秋莱没前之前,万安城只有失望和绝望,他来了,整个城都不一样了。他没给万安城带来一颗粮食,没带来一文钱,老百姓们却死心塌地地跟着发疯。或许因为传闻,或许因为身份,或许因为现实,或许因为期望,其实真正让所有人同心协力的是,秋莱的所做所为。吃穿住和老百姓一样,秋莱会逗老百姓开心,也真心实意地听老百姓的意见。秋莱能干不能干,他每天在做什么,他每天在吃什么,老百姓都知道,都知道秋莱真的在为他们办事,也深刻体会到了万安城的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