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三章 盘点收获(1 / 1)猪哥老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沈世魁对于这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也是吃了个猝不及防,坐在家里,啥都没做,就是借给了鲁若麟一个名头,就直接封爵了。虽然不是世袭的爵位,但是已经挤进了勋贵的门栏了。

本来按照东江军上报的战绩,封爵是有些勉强的,但是满朝文武吃下了东江军这么多好处,不拿些实质性的东西出来还这个人情也说不过去。加上沈世魁的资历、苦劳也加分不少,也是为了宣传鼓舞士气,机缘巧合下这个封爵出奇的没有人提出异议,顺利的通过了。

封爵后的沈世魁立马感受到了好处,朝廷紧急从山东运送了一些粮食物资给皮岛,解了皮岛的燃眉之急。以往这些东西起码要漂没一半,如今送到皮岛的却有七成之多,按照文官老爷们雁过拔毛的性格,这真的是相当照顾了。

官场也讲究捧高踩低的,如今沈世魁、沈志祥叔侄在皇帝和内阁大佬那里都是挂上了号的,加上卖人头的人情,东江镇如今风头正劲,各方都是要卖些面子的。

对于沈志祥高升天津总兵,沈世魁也是乐见其成的。东江镇孤悬海外全靠内地接济,自己侄子坐镇天津,与自己互为依靠,大大增强了自家的实力和话语权。以后最为紧缺的粮食和物资也多了一个来源的渠道,外部环境大大改善。

更为关键的是通过这次与鲁若麟的合作,沈世魁感受到了鲁若麟的善意,以及合作带来的好处,深化合作的意愿更加强烈了。当然具体怎么合作还需要与鲁若麟协商,但是有了这次合作的基础在,双方的互信大大提升,还是有很大的合作空间的。

对于驻兵天津的事情,沈志祥没有任何办法,因为这些兵都是鲁若麟的人马,沈志祥除了几队家丁根本指挥不动任何人,所以留兵驻军天津的事情还需要鲁若麟点头才行。

鲁若麟对此当然是求之不得,能够在北方有一个立足点无疑会大大加强济州岛在这里的影响力,对于商品出口、原材料采购、转移人口都有非常大的好处。所以思虑再三后,决定在天津驻军三千,骑兵营都回济州岛,毕竟这里是京师左近,大批日本人在这里还是过于张扬了。

最后决定驻守天津的分别是一千火枪兵、一千弓弩手和一千步兵,统兵将领是黄济,曾经的白翎岛连长,学习能力强,成长的很快,是军中的后起之秀。这次鲁若麟安排他统辖天津驻军,也是对他的充分信任。

这支军队名义上是沈志祥的下属,实际听从黄济的指挥。在与鲁若麟利益没有冲突的情况下,黄济可以配合沈志祥行动,也算是给足了他面子。

沈志祥在天津上任也不是孤家寡人、单打独斗,一些在东江镇的部曲也被他带到了天津,加上沈世奎支援的一些人马,也算小有实力。当然,这些军队的实力比起济州岛军队就差远了。

比起大明这边靠鲁若麟的战绩当做遮羞布,清军那边就要欢快不少。

班师回盛京时,皇太极亲自前往地载门外十里迎接,见阿济格非常辛劳,为他落下眼泪。皇太极还亲自倒酒慰劳阿济格,并大加赏赐。

此次清军出兵大明京师,耗时约两月,不但大大削弱了京师的防御力量,并且劫掠甚多,令满清上下都非常满意。

唯一有些瑕疵的就是谭泰的战败了,皇太极特意询问了战斗的具体经过,直呼此股明军必为我大清之后患,以后遇到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将其剿灭,彻底打断明军敢于与清军野战的想法。

对于谭泰和希尔根,皇太极也是重重的惩处了一番,罚没了二人很多钱财和奴隶,但是并没有要他们的性命。毕竟这二人是皇太极非常看重的旗中将领,作为正黄旗的旗主,皇太极也要保证自身的实力。况且谭泰等人虽然损兵折将,但是满洲旗丁损失的并不多,战死的多为蒙古人和啊哈等,这也是皇太极饶过他们的重要原因。

皇太极刚刚登基称帝,就获得如此重大的胜利,为满清上下都带来了大量的利益和好处,大涨了他的声势,更加受到八旗子弟的拥戴。所以他决定趁热打铁,已经准备好了下一个攻击目标,那就是朝鲜。

对于皇太极的称帝,朝鲜上下是不认可的。皇太极在征服蒙古察哈尔部后打算称帝,并派人要求朝鲜请皇太极进帝号,在认为后金根本无法灭掉明朝的情况下,朝鲜君臣显然不可能因此触及明朝眉头,因此并未同意。皇太极此后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朝鲜信使虽然被迫参加仪式,但却拒绝进行三跪九叩,于是皇太极遣返朝鲜信使,心中已经有了进攻朝鲜的打算。

这次携大胜明军之威,令大明心惊胆战之机,解除了大明威胁的清军决定出兵朝鲜。当然大军出征不是一蹶而就的,很多准备工作需要做,但是清军征讨朝鲜的步伐已经开始起步。皇太极准备一举征服朝鲜,永绝后患,并使朝鲜成为满清的后勤供应基地。

大明京师周边虽然没有了清军的肆掠,但是满目疮痍、流民遍地,朝廷根本无力救济,大批流民向京城、州府等大城市聚集,在那里还有活命的希望。鲁若麟趁机收拢了不少的流民,并从白翎岛运来了很多粮食囤积在天津和香河,施粥吸引流民。

随着天津和香河有吃的这个消息传开,越来越多的流民向这两个地方聚集。对于东江军大肆招收流民的举动,朝中有一些人是颇有微词的,但是耐不过东江军是忠君爱国的表率,无法用收买民心、意图谋反的罪名进行攻击,加上流民确实是很大的隐患,只能对东江军的行为保持了缄默。

很快入京东江军的真实身份也被朝廷的有心人知道了,对此大家难得保持了默契,没有拆穿,毕竟朝廷还是要脸的。

但是对济州岛鲁若麟这个朝鲜势力大家都有了印象,也知道了鲁若麟一直在向济州岛移民汉民,对此朝廷上下心态是非常复杂的。

任何一个政权对于治下的百姓流失都是非常警惕的,毕竟没有百姓朝廷靠谁养活。但是大明目前的问题是流民太多了,是聚众造反的主要来源。整个大明北方如今是流民遍地,特别是陕西、河南贼寇之所以屡剿不绝,根本原因就是流民日益增多。

按说鲁若麟现在身披朝鲜官衣,效忠的应该是朝鲜李氏,但是身为汉人的鲁若麟不计个人得失,宁可冒名也要进京勤王,这就非常可贵了,至少证明鲁若麟是心向大明的,是可以争取的力量。

而且鲁若麟一再强化汉民在济州岛的主导地位,这对增强济州岛对大明的向心力无疑是有利的。而且朝廷对于流民确实有心无力,被鲁若麟带走一部分可以减少朝廷的一些压力,所以鲁若麟的移民举动才没有受到阻扰。

不过凡事都有个限度,太过了就不好了。现在鲁若麟已经不再主动到处拉人头了,坐等流民来香河或者天津,再运往白翎岛,并且香河大营马上也要拆除,只留天津一个流民招募点了。

不过总的来说鲁若麟这趟出兵京师收获还是蛮多的,共计招募了近七万的难民,至于缴获的物资钱粮,还不够这次的出兵费用,只能算小补一点了。

另外一个重大收获就是在天津建立了立足点,济州岛的商品将更方便在这里流通出售,一些北方的原材料也可以就近采购,将济州岛影响力辐射到了大明京师及北方一带,对以后济州岛布局北方开了一个好头。

现在鲁若麟正在皮岛与沈世奎会面,并为皮岛带来了大量的粮食、服被等生活物资,这些都是皮岛急缺的。

因为这次合作双方都非常满意,所以双方的碰面非常和谐。沈世奎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满脸都是笑容,对鲁若麟热情的很。

皮岛真的是非常困难,作为抗击清军的一线基地,不大的岛上要养活几万人,而且很多都是军人,没有外界的支援真的很难生存下去。

鲁若麟这次就盯上了皮岛的这些人力资源。

说实话这个时代大家对人力的运用还停留在拼命压榨的原始阶段,效率非常低。皮岛上人口众多,而且不时有辽东的难民跨海而来,逃避满清的奴役,造成岛上的生存压力超级大,经常有人饿死。

作为一个以军事目的存在的岛屿,民生资源非常稀少,在军人都无法保证的前提下,根本顾及不到这些平民和随军家属。沈世奎又不是一个善于经营的人,除了低价转卖一些辽东特产,几乎没有其他的额外收入,所以岛上经常为了物资火拼,内耗严重。

这次鲁若麟就是希望将皮岛上的非战斗人员转移到白翎岛去,减少皮岛生存压力的同时,为这些平民找一条出路。这些人多为青壮,还有很多的工匠,都是优质的资源,早就令鲁若麟垂涎三尺了。

以前是没有实力,也没有条件接收这些人员,现在条件基本成熟了,所以鲁若麟才有底气提出帮助皮岛安置非军事人员。

沈世奎听了鲁若麟的建议,陷入了沉思。如今他沾了鲁若麟的光获封东江伯,也受到了朝廷的重视,生存环境大为改善。但是岛上的平民确实一直是个难题,已经多次造成了动乱。

但是大明本土对这些辽东难民的态度非常纠结,即想利用他们抗击鞑子,又不想把他们接回本土,因为本土的生存压力也非常大,根本就没有他们的生存空间。何况有孔有德叛乱在前,山东地区对接受辽东难民非常抗拒。

大明朝经过这两百多年的发展,人口繁盛,土地早就被瓜分完毕,那些既得利益者又怎么会愿意拿出土地安置这些辽东难民。没有工商业的发展,人地矛盾就得不到解决,就承载不了更多的人口。

好在鲁若麟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他操心的是人口太少,无法发展壮大。

但是要沈世奎一口气放弃这么多的平民又舍不得,这些人除了是麻烦制造者,也是沈世奎的压榨对象,是廉价的劳动力和兵源,损失了这些人口沈世奎和一干东江镇高级官员都会利益受损。

沈世奎犹豫再三答应转移部分人口,算是给鲁若麟一个面子。

鲁若麟也看透了他们的想法,无非是利益作祟,舍不得手上的肥肉。但是鲁若麟真的心疼这批人手,不想浪费在这帮人手里,便提高了价码。

鲁若麟承诺将这批人员大部分安置到白翎岛,那里离皮岛很近,方便家属两地往来。加大对皮岛的物资支援,包括但不限于粮食、武器、生活物资等。支援的数量以皮岛转移的人口数量挂钩,转移的越多,支援的也越多。优先采购皮岛的特产,皮岛在白翎岛和济州岛采购的商品有价格优惠。

听到鲁若麟提出的条件,沈世奎动心了,他底下的那帮军头也动心了。

经过他们的闭门协商,决定答应鲁若麟提出的条件。只是在物资供应上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不过这些都有商量的余地。对于这些人的出路和生存问题,沈世奎他们倒不怎么担心,鲁若麟治下的生活有多好他们也是有所耳闻的。

对于鲁若麟能够养活这么多的人口他们是非常佩服和羡慕的,而且不光是养活了,活的还非常好就太厉害了。这些将领们也是有家小的,皮岛的环境并不好,也不安全,现在很多将领趁此机会把家小、钱财也送到了白翎岛,身边只能留了些服侍的人。

他们能够下决心这么做,也是因为鲁若麟这次京师之行给他们带来了太大的好处,而且鲁若麟非常慷慨,给皮岛送了很多的钱粮物资,赢得了皮岛的信任。最重要的是鲁若麟身家之富是出了名的,根本不会惦记他们那点家财。

最后鲁若麟从东江镇带走了两万多人,这里面有很多的青壮和工匠,只要调养一段时间,都是优质的人力资源。

鲁若麟也是说话算数,不久就送来了大批物资,令皮岛上下非常满意。经过鲁若麟的人口“买卖”,皮岛现在是轻装上阵,实力不降反升,可谓是双赢。

这次鲁若麟的远征京师大获成功,为治下增添了近十万人口,在天津建立了落脚点,可谓收获满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