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八章 山海关(1 / 1)墨海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七月下旬,曹向丘带着自家商队成功抵达了山海关。

大明九边十三镇,雄关天堑无数,独独只有山海关敢自称天下第一,由此可见其不凡。

前世在江南996,没时间享受人生,如今可以亲自来这天下雄关走一遭,曹向丘可是满怀希望,准备好好走访一下这座名胜古迹。

不过当曹向丘看到山海关之后,心中只有四个字——大失所望。

这山海关就是长城中一个非常普通的关城,所谓的雄关,和后世的高楼大厦一比,还真不够看,唯一要说有特色的地方就是把关城最前方的瓮城扩大成了一个外城,有点像是一个“日”字,不过上面口小,下面口大,中间那一横穿城而过,从海的这头横跨到了山的那头。

像曹向丘这样从辽西过来的商客,都只能在外城,即所谓的东罗城暂住,是不允许越过长城进入关内的。

这样做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防止所谓的外族奸细,这里主要指后金奸细,谁都不想看到关内,尤其是京师被后金的奸细贴大字报。

二来就是为了阻止辽东流民进入关内。

这个操作看上去很迷,因为丧失了辽东中心区域大片可耕作土地,辽东流民已经成了辽西的不稳定因素,熊廷弼每日都要消耗大量军粮用来赈济这些灾民。

在曹向丘看来,将这些灾民引入内地,分散安置,岂不是比留在辽西喝稀粥强一百倍?

不过结合自己在辽东的所见所闻,并和方明镜交流一番后,曹向丘才发现自己想岔了。

首先,熊廷弼本身不愿意放弃这些流民,,这点曹向丘很确定,辽东本来就是一片苦寒之地,根本没有多少移民愿意来这里,大明历经两百载,才在辽东立足脚跟,有数百万汉人扎根在此,这是大明在这里的统治基石。

在努尔哈赤起兵造反之前,大明九边十三镇,只有辽东镇是唯一一个可以做到军粮就地采购的军镇,这为朝廷节省了大批的军费开支。

而一旦开放关禁,这些辽人就会一去不复返,到时候哪怕收复了辽沈,也面临无人可守,无人可用的局面。

这是熊廷弼不能接受的,也是朝廷不能接受的。

其次,朝廷本身也不敢接收这批辽人。

这可不是一万两万的小数目,几十万流民聚集在一起,本身就是一颗定时炸弹,除了辽东这样的军镇能够镇压住这些流民外,放到关内任何一个地方,都会是场灾难。

而且以朝廷现在的行政效率来看,想要妥善安置这几十万流民,根本就是天方夜谭,怕是这些辽人一入关,就要说出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经典名言了。

哪怕放到后世,这种大规模移民的活都是件难事,警察都怕群体聚集事件,何况是封建王朝,朝廷真的要来做这种事情,就是找抽。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陈胜吴广,从某种意义上说,朱元璋就是陈胜吴广的终极威力加强版,强的没谱,这老朱家自然对亦可赛艇,啊,不对,是对亦可覆舟这种事情深有体会。

不过对大明教育意义最深的,还是元末农民起义。

元末黄河溃堤,朝廷组织大量民夫重修黄河堤坝,结果管理不善,贪腐横行,把这些聚集起来的民夫给逼的走投无路,最后修堤修出了一场天下大乱,修出了一个中原易主。

所以大家都不傻,前车之鉴,朝廷既然没能力安置这些辽人,不如不安置,因此他们宁愿让这些辽人饿死、冻死在辽东,也不敢放他们入关。

另外像什么关内土地兼并严重、人均可耕作面积不足,这些理由都被说烂嚼碎了,曹向丘自然也懂。

可惜啊,这些聪明过头的大明官僚不会想到,就是这群被他们视之为洪水猛兽的辽人,最终被后金大口吞下,成为他们统治中原的基石。

也对,要是现在这些东林党人能想明白这些,也就不会对其他党派的人赶尽杀绝了。

作为一个愤青担心完国家大事后,曹向丘也要开始处理起自己的家族小事。

人要恰饭卖货呀!

外城东罗城于万历十二年建成,原本是用来防御东蒙古部落的子城,不过随着蒙古人的进一步衰落,东罗城作为关防重镇的地位被逐步淡化,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关外的货物在这里交接给关内商人,然后转运到京师。

像东蒙古部落的很多贵人在东罗城都有自己的代理人,负责处理部落与大明的买卖,这种不走互市的交易方式,在后世有个专门的称呼,叫走私。

因此东罗城成了很多蒙古贵人的命根子,谁要打山海关,他们蒙古人第一个不同意。

这对大明自然是一件好事,但对曹向丘而言就比较糟糕,简而言之一句话,市场竞争太激烈!

药材还好说,东三省到民国时期都是老北平重要的中药材供应基地,不愁卖,加上现在辽东战乱不断,能运货到东罗城的药材商少之又少,曹向丘这几车品相良好的药材几乎要卖出和黄金等重的价格。

可皮货就遭了秧,价格低的曹向丘都不想卖。

本来在他的印象里,蒙古人的核心商品就那两三样,战马和牛羊,这三种畜生的皮毛都不咋滴,不可能对他的貂皮大衣产生多大的影响,何况他还有熊皮、虎皮、鹿皮、狐皮等各种款式的经典皮货,放到皮货市场上,那就是人挡杀人,佛当杀佛。

可问题是皮货的市场比他想象中的要小很多,大明上层人士对于皮货的喜爱程度远不及后世,现在最顶级的衣料还是生丝绸缎,其次是棉布,皮货压根就不算是奢侈品和必需品,加上蒙古人可以大批量提供牛羊皮,这辽东的皮货自然就没有竞争力。价格也上不去,这点就很糟心。

“东家,是我走眼了,之前在扬州,当地富豪士人多喜欢皮货,尤其是貂皮,我以为京城也一样,没想到……”方明镜打发走最后一批买货的商人,神色忐忑的来到曹向丘身前,准备听候东家的发落。

“没事,咱们这趟出来已经赚大了。”

曹向丘看着屋内的银子,嘴都裂开了花。

算算账,总共两万两银子,皮货的确没赚多少,但是药材赚翻了,京师几家老字号药铺都快要揭不开锅了,曹向丘的药材基本是有多少他们买多少,价格高的令人发指。

这算是缓解了他们曹家的燃眉之急,后世企业要有他这个净利润,美股巅峰不是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