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 藩禁之策(三)(1 / 1)鹤踏高枝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佟秉元笑道,

“总而言之,就是咱们老百姓能干的‘士农工商’四业,藩王宗室们一样不许碰,只能等着朝廷发禄米。”

佟秉清笑道,

“譬如就拿三国的刘备来说罢,刘备少年时,先是拜卢植为师,与公孙瓒结交,尔后又通过参与征讨黄巾军得授官职,这些对咱们大明的王爷来说,都是朝廷不可能让他们去做的事情。”

“咱们大明的藩王宗室,都由王府的辅导官,或是朝廷派遣的文官王傅教导。”

“每日学习的内容,都是太祖爷亲自定下的书目,且各王府中有专为藩王宗室设立的宗学,根本就不可能让王爷们自己出府拜大儒为师,或是与其他公侯子弟一同听讲学习。”

“至于要王爷们自己亲自披挂上阵与叛贼作战,那就更是天方夜谭了,自英宗爷开始,王府私藏兵器就成了一项公罪。”

“正统二年时,唐王就因与南阳中护卫指挥潘英有私忿,而被告发私藏了太祖爷当政时,唐王府收贮的南阳卫守城军器五万千多件。”

“结果军器全部转输河南布政司不说,唐王府的长史也因此被罢免,所以咱们大明的王爷啊,那基本上是一辈子就没见过兵器长啥模样,让他们去打仗,比教耗子逮猫容易不了多少。”

佟秉元接口道,

“而且罢,那刘备当年读书是因为东汉世家崇经好儒,他学那些是想跟人家世家子弟有话说。”

“咱们大明的王爷读书却是为了岁禄,因为嘉靖爷时开始规定,亲王、郡王以下未封爵者,年至十五先令照例请封,只给禄米三分之一,自十五岁请封起,要在宗学里习学五年后方可奏请出学,享全额禄米。”

“所以罢,同样是儒经,刘备他看起来不喜欢读书,学起来却又快又好,因为人家那目标是融会贯通啊,咱们大明的王爷却是只要堪堪混过那习学的五年,不给宗学里挑出德行上的大错儿来就行了。”

佟正则笑着插话道,

“咱们大明的王爷就算学得好也没用啊,就是学到了和‘六首状元’一般的水平,却既不能科举也不能当官,到头来还是一样吃祖制定下的禄米,还不如爹和二叔能在衙门里有份差事做呢。”

“东汉末年却不一样啊,刘备他既能靠孝廉、战功获得朝廷授职,又能靠自己的学问、知识去同公侯世家攀交情,这一来一去那差别可大了,也不怪咱们大明的王爷不如刘皇叔聪敏了。”

佟正钊想了一想,又问道,

“可是王爷们的战功也不一定要自己披挂上阵啊,左右那王府的妻妾滕婢都是小户女,提拔几个姻亲兄弟、外戚舅甥去军中将官还是可以的罢?”

“譬如刘备的吴皇后就是蜀汉大将吴懿之妹,那吴懿不也曾随诸葛亮北伐曹魏,并与魏延在阳溪大破郭淮、费曜吗?”

“倘或咱们的秦王能让府中的姻亲舅甥去军中服役,再和蒙古人打几回胜仗,这份功劳不就一举多得地记在咱们秦王身上了吗?”

佟秉元“嗐”了一声,道,

“这事儿快别提了,从英宗爷开始,凡是与王府有姻亲的官员,一律致仕或改调。”

“宪宗爷时稍稍宽容些,咱们陕西从前就有一位都指挥佥事樊盛,便是因与秦王府联姻而被迫赋闲在家的。”

“后来能再被起用,还是由当时总督陕西军务的右副都御史项忠亲自奏请,经兵部认可,宪宗爷才同意把他调到距咱们这儿千里之外的固原复职的。”

佟秉清附和道,

“是嘛,三国那些人娶亲,和咱们大明的王爷比起来简直是百无禁忌,只要有本事,尽可以娶对自己有利人家的闺女。”

“咱们大明却从英宗爷开始,就明确禁止藩王宗室们与京官或地方显官结亲了,甭说王爷们娶闺女,就是嫁闺女出去,也得小心绕过女婿家有显职的门户。”

佟秉元补充道,

“而且东汉末年那时候罢,那汉朝的官都不听汉朝皇帝的了,下面来来去去就几个世家大姓,自然是你嫁我来我嫁你的,汉朝领土就那么点儿还要分出三个国,那皇帝自然也不好管。”

“咱们大明可比汉朝的地方大多了,所以从孝宗爷开始就明令禁止王府姻亲与藩王宗室同城居住,因此这偌大的一个西安府,咱们的秦王却寻不到一个可用的姻亲兄弟。”

佟正钊疑惑道,

“即便武官不行,那王府的文官也没有任何通融之处吗?”

佟秉清摆手道,

“更是没有,这王府的文武官和内官皆由朝廷派遣,藩王宗室虽可举荐或弹劾王府官员,但任免迁谪的大权却握在皇帝手里。”

佟正钊奇道,

“既然藩王宗室无权铨选王府官员,那二叔方才为何却说,王府的文武官员会尽心替秦王操持开矿事务呢?”

佟秉清笑道,

“王爷们手里是没权,但王府官属从太祖爷开始就不入常选,说是说让皇帝亲裁去留,但咱们大明那么多王府,每个王府那么多官,天高皇帝远的,皇帝也不能一个个去看啊。”

“再加上每年科举捐监那么多人,一个京官的名额一堆翰林状元挤破头地去抢,这王府的文官要没点皇帝离不开的真本事,压根儿就没有晋升成朝官的希望。”

“而且根据祖制,这王府的文官必须是正经科举进士出身才能拨来当任,若非进士出身,就算有王爷们举荐,也得通过考试或者历任九年之后才能奏保。”

“所以啊,一旦哪个进士出身的翰林被调来当王府文官,那就相当于断了他的仕途,既然已然断了仕途、没了回京当朝官的希望,还不如效忠咱们的秦王,尽心为王爷办事,也能给自己多攒点儿养老的本钱。”

听到“有王爷举荐可通过考试当任王府官”这一句,佟正钊眼前一亮,暗道,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被我盼到了一条考试晋身的途径。

虽然我这个现代人的国学素养远远不及从小苦读四书五经的大明学子们,但这由亲王保荐的王府官的考试,肯定比正经科举的竞争要小得多了。

佟秉元这时接口道,

“不过张居正当政时,倒稍稍开了禁例,规定王府长史若效力年久,也可以转升朝官,就是不知道这条规定现在还作不作数了。”

佟秉清笑道,

“它作不作数都没用,这王府官本来就没甚正经翰林要当,就好比那三国的卢植,这要放在咱们大明啊,他就根本不可能甘心去教刘备。”

“人家本来有当太守、尚书的能耐,会眼巴巴儿地放着好好的大官不做,非要跑去教导一个不知名的无爵宗室么?”

言及至此,佟正钊心里算是有了底。

他暗自打定主意,一定要想出个合适的办法让秦王注意到自己与众不同的能力与智识,从而保荐自己当上秦王府的王府文官。

只是这个办法,要既不越过晚明的藩禁之策,又不能太过平淡无奇。

佟正钊思忖片刻,决定尽量从佟氏兄弟口中套问出更多关于晚明藩禁的细节,

“既然咱大明的王爷们不能与士人为伍,更不能科考从政、征战立功,可藩王宗室们有那么一大片的皇庄,咱们的秦王爷若是要想犁耕锄田、货殖经商,总是还有些本钱的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