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书生一副过来人的样子,说道:“我了解,不过县尊日后有的是机会见,你现在学业未成,还是不要被县尊抓了典型了。”
常玉郎顿时一副受教的样子,恭敬的点了点头,不过转而他又忽然好奇的问道:“对了,窦兄文采斐然,学问在本县也是声名远播,为何窦兄不和那些人一样挤到前头去,若是能被点中,在县尊面前一展才学,飞黄腾达岂不是近在眼前?”
窦书生闻言立刻摆出一副不屑的脸孔道:“县尊劝学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每次来的时候,为了站到前头,这些人都要你争我抢,浑然没有一点读书人的体统,简直就是斯文扫地,亏得县尊以为他们求学之心甚笃,却不知都是一群阿谀之徒,我却不愿与他们为伍。”
常玉郎听得一阵尴尬,这哥们还真敢说,你那点水平你自己不知道吗?而且你蹭酒宴的时候,怎么就不说不愿与他们为伍了?
不过这个时候,他自然是不能将这些话说出口的,只得装作高山仰止惊为天人的继续与这书生应付着。
人群进了县学之后,没过多久便停在了一处真正的广场之,广场那头有一座雕像,王中离的太远,又不敢抬头眺望,只看到了雕像小半个圆润的额头,没看见是什么人物,不过想来应该是先贤哲人一流。
王中正想问这是要干什么,常玉郎已经扭头问向了窦书生:“这是要做什么?”
窦书生低头笑道:“三郎你刚进学还不知道,这是每年劝学的必定步骤,祭拜至圣先师。之后若是你胆子大一点,其实都可以走人了,反正你在县学也没有名录,又不会点名,县尊也不认识你,后面的学问提点甚至都可以不用参加。”
常玉郎登时涨红了脸,咬牙摇头道:“不行,怎么说也是县尊劝学,我若是就这样跑回去了,连县尊提点是什么场面都没见到,铁定要被我爹打个半死。”
两人说话的功夫,前头不知进行到了哪一步,竟然还点起了香火来,接着便传来了“拜”的呼喊声,窦书生赶紧拉着常玉郎躬身拜了下去。
站在广场侧面,和那些家属一起的王中,这才偷偷从发丝间隙看到那雕像的具体模样。
那是一个面容富态的老头儿,额头光洁,颌下三缕长须一直拖到胸前,一手执着书简,另一只手则背在身后,目光深邃的望着前方。
有那么一瞬间,王中甚至觉得这个木塑泥雕的假人那两只眼睛好似在看自己一样,不过转眼升起的香火青烟,将这种错觉打散了开去。
广场一溜儿的儒衫纶巾之人,一连三拜,而边的这些家属之流,个个都保持着一种肃穆的神情,就连王中身边的谢老头儿,都十分恭敬严肃。
王中刚想问他怎么回事,前面的队伍拜完起身,一群读书人又在前面人的引导下,朝着侧面的学堂屋舍走去。
趁着人群混乱的瞬间,王中赶紧抢前窜到了常玉郎身边,但他还没开口说话,常玉郎身边的窦书生便开口了:“啧,三郎,你家这护卫倒是忠心,不过接下来要到学舍进行学问提点,外人可就不能进去了。”
王中一听,立刻有些急了,窦书生却还在继续对他道:“不过你们也不用担心,我与你家公子进去只用在角落坐一阵便会出来,你们就在外面等着好了。”
常玉郎立刻便对王中道:“既如此,你和老谢就在外面等我出来吧。”
不过说话的时候,却给王中做了个眼色,王中立刻会意道:“公子,小的有点内急,想去茅房。”
常玉郎顿时嫌弃道:“粗汉就是粗汉,早不拉晚不拉,偏偏这个时候找事。”
边的窦书生却是好说话,一指左手边的一条廊道道:“人有三急,也是常理,你往这边去就是,走到底,便是厕溷,不过切记莫要乱跑,不然被县学里的执事撞见了,抓了你是小,连累了你家公子事大。”
王中连连点头道:“小的省的,小的省的。”
说着便带着谢老头朝着左手边的走廊而去,看得窦书生一阵疑惑,怎么这两个人都要厕所吗?这一想来,自己好像也想厕所了,难道是太白楼今日的早茶点心做的有问题?
不提常玉郎跟着窦书生坠在队伍的末尾,跟着进了县学的大学舍去了,王中带着谢老头顺着左手边的长廊一路走下去,偶尔遇到几个人,都是手扶腹部,显然里头确实是厕所所在地。
不过他可不是真要去厕所的,瞅着一个前后无人的空档,两人就闪进了右边的一条走廊,然后很快翻了出去,从两间屋子中间的缝隙穿了过去,后面是连绵的院落墙壁,也不知道到底通向哪里。
不过王中所选的方向,一直都是朝着前面大会的方向,在穿过了几个院子之后,王中总算听到了前面传来的喧闹声。
王中估摸了一下距离,应该就只隔着一个院子左右了,当下便道:“就这了!”
说着便推开了右边一个房门,走了进去。
“老谢,你将功力借我,之后你就在这躲着,等那边出现动乱,你再从这边出去,应该就没人注意你了,出去之后,记得第一时间出城,应该还能赶的及。不然到时候官兵封城,再要出去就难了。”
谢老头没说什么,只是老老实实的点了点头,道:“全凭恩公吩咐。”
王中见他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脸的皱纹挤在一起,还有些凄苦,忍不住问道:“你怎么?有什么其他事情么?”
谢老头连忙摇了摇头:“没,就是有点担心,恩公你要小心。”
王中迟疑的又多看了他一眼,才点点头道:“放心,我有把握。你记得我说的,一定要第一时间出城啊。”
王中一边说着,一边开始解开狼牙刀缠的严严实实的布条,当最后的一根带子也落在地时,雪亮的刀锋让人忍不住心头都泛起凉意。
“来吧!开始!”
将刀一扯,刀鞘也不要了,王中拄着刀便站在了谢老头身前。
谢老头吐了一口浊气,双掌缓缓提,然后印在了王中背,瞬息之间,涛涛狂浪一样的妖力汹涌而入。王中本来脆弱普通的经脉,立刻被撑到了极限,但是偏偏就是没有断裂,也是十分神奇。
盏茶时间过后,王中只感觉全身下的经脉之中已经被老谢传过来的真气填满了,而谢老头一身妖力也只剩三四成左右。
就在谢老头准备收回手掌之时,王中却一咬牙道:“继续,再来多点,我最多只有三刀的机会,一定要确保万无一失。”
谢老头迟疑了一下,终于一狠心,又传输了一成功力过去。
承受了谢老头一身七成多功力的王中,就连眼睛都开始向外凸起,才让谢老头罢手。等到转过来的瞬间,王中整个人都呈现一种诡异的浮肿姿态,看去就好像是一个淹死的人被水泡肿了一般。
谢老头登时便楞在了那里,脑海之中,忽然浮现出了一个久远之前的画面。
王中伸手将刀一提,爆炸一般的力量,让他有一种不真实的虚浮感,狼牙刀的刀柄被他握在手里,似乎都在沉闷的呻吟。
映着刀锋,王中也看清了自己现在的样子,忍不住咧嘴一笑:“啧啧,你说我们这像是是要去杀人的样子吗?哈哈哈……”
笑过之后,王中提刀便朝门外走去:“记得,乱子一起,立刻出城啊!”
身后的谢老头恭敬的回答着:“老汉明白!”
……
走出屋子的王中,只觉得自己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三两下就了屋顶,瞬间略过了前边的院子,很快便来到了与前面学舍一墙之隔的所在,速度快到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而且连动静都没怎么发出。
身手的敏捷得益于灵猴拳法根植,但行动的迅捷力道,就是真气带来的效果了。
难怪说练功不练内功,等于无用功,如果他能一直有这样庞大的真气,灵猴拳法在他手中一样可以爆发强大的威力。
只不过眼下他体内的真气在处于一个不断流逝的状态,下去打拳就还是算了,最好是一刀就能将宋复生解决。
虽然他估计能发三刀,但是第一刀是偷袭,第二刀是在第一刀没有建功的情况下,现场的常玉郎出来帮忙,重新再来一刀。
而第三刀,就是孤注一掷且没有后果的一刀了!
前两刀都杀不死的话,那第三刀,也就没有机会了,或许唯一起到的作用,就是帮常玉郎拖延一下时间,让他逃跑吧。
院墙的廊檐角落,王中靠着雕成不知道是狮子还是龙头的琉璃瓦静静站立,高大的檐角将他的身形遮了一半去,加现在外面活动的人也没多少,就算有也不会朝着屋顶望来望去,所以暂时还没人发现他。
前方便是学舍所在的院落,不得不说,这个小小县城之内,对于读书人确实优厚,就连学舍都修得如此大气磅礴,将近二百张条案,一人一座,竟然也安排得绰绰有余,也不知道是临时都拼凑到了一起,还是本就有如此大的规模。
不过这四方通透的建筑,光是占地,便是一般人家的整个宅子大小了,想来不可能是临时修建的了。
学舍之内,莘莘学子济济一堂,首的主案之后,宽袍大袖的宋复生跪坐在地,正在对眼前的这些读书人侃侃而谈。
“何谓仁?仁者,人人心德也。圣人有言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人,而不为己,发为恻隐之心,宽裕温柔,此之为仁也。”
“何谓义?义者,宜也。该为即所为,所为即该为,不因果滥取不义之道,发为羞恶之心,发为刚义之气,义也。”
“何谓礼?礼者,体也,得其事证也,人事之仪则也。有序有规,不乱不犯,以正为本,发为恭敬之心,斋庄中正之态,礼也。”
“何谓智?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明辨是非、曲直、邪正、真妄,人发为是非之心,文理密察,是为智也。”
“此所谓仁义礼智,圣人有言,非由外铄我也……”
……
中正平和的声音,若是换了一个人来说教圣人经典,或许确实是一个不错的老师,但此刻听在王中耳朵里,却是感到了莫大的讽刺。
这个世界的构建,有许多都是参考的现世他早已了解,仁义礼智等等文化流传,在这里得到显现,他也不觉得稀奇。
但是,为什么?为什么是他宋复生?这四个字从他口中说出来,难道他自己就不觉得羞耻吗?
单单就第一个仁字,他是怎么说的出口的?
他可以眼睁睁的看着山民将孩童拿去活祭所谓的河神,却不阻止,甚至还主动主持这样的事情。
他可以因为一己之欲,将半个县城的人都扦插成为活死人。
他哪里有半点资格和人说教这个仁字?
王中原本还有些新潮澎湃的心情,瞬间变得无限冰冷,平静的湖面之下,蕴含的是必杀的意念,但锋芒,却反而完全被平静的湖水所遮盖了。
杀意在含蓄收敛中凝聚,一切都在等待爆发的那一刻。
之所以他没有第一时间跨出这道院墙,便是怕自己的杀意会惊醒到宋复生,那天常玉郎对他说过这事之后,他一直都有注意,所以他刚才才会在凝心静气。
但现在宋复生的所言所行,反而将杀意推向了一个凝聚的高峰,而且不露。
再动身的瞬间,王中直接从侧方的院墙飞腾而起,如同一只大鸟一样落在了对面学舍的屋顶,落下之时,却如猿猴一样轻盈,没有发出一点动静。
下方的学舍之中,也没有人关注头顶的情况,只有坐在最后一排的常玉郎惊鸿一瞥,看到了外面地掠过的一道影子。
常玉郎登时心情也跟着沉寂下来,在外人不见之处,双手已经开始凝结印法,随时准备配合王中发起致命一击。
但就在这时,学舍前面的讲学忽然停滞了下来,宋复生开始抽查学生的学问。
按照以往的惯例,都是县学里的教谕等人商量,早就会拟好名册,呈送给县令一份,县令可以在名单点一点,然后就是看坐的近的哪个顺眼,点起来考教一二。
可是今天却出了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