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晃时间已过了九年之久,此时的行教在朱和至、乐言及叶三全的打理之下,又恢复了昔日韩江陵手上的繁荣。朱和至的两个孩子朱怡铮与朱怡锐,一个已十余岁,一个也快十岁。在这过去的几年里,乐言视朱怡铮为己出,一同教两个孩子笔墨。而朱和至也开始教这两个孩子一些入门的功夫了。至于朱唯一,他已长成一个英俊潇洒的少年,朱和至准备让他开始管事情了。
一日,朱和至把朱唯一唤到跟前道:“唯一,你已经不了,可以独立处理事情了。昔日,我曾在绍兴开安道做了一段时间道主,那里的情况我还是有所了解的。现在,我打算派你和你三全叔叔一起去那边,开一个新的道景元道。你就去那边主事吧,有什么不明白的要向你王沁姑姑和三全叔叔商量。如果遇到什么大事,也可以派人向我禀报。”
朱唯一道:“义父,我并不想当什么道主,我只想在您身边侍奉您。”
“傻孩子,义父现在正当盛年,不需要谁来照顾。你先出去闯荡一番,等你攒下足够多的经验后,我才放心对你委以重任。”
朱唯一听了这话后倒也没什么,而是低着头出了门。他找到那叶三全后,把朱和至跟他所的事重复了一遍。叶三全道:“少主,教主这是想试试你的能力和斤两。如果做得好了,将来可能会对你委以重任,如果做不好,那你也就这样了。”
“此话怎讲?”
叶三全道:“你爹有两个亲生儿子外加你一个义子。那两个孩子的年纪不及你,这是你的优势。做父母的总是有私心的,这行教做得再大,将来还是要交给年轻饶。他想趁着自己年轻,早点试试你们的能力,若谁处理的好,将来必定会在教里任要职,连当教主都有可能。”
“可我从来没有这样的想法。”
“这不是你想不想的事。毕竟岁月不饶人,你义父也到了而立的年纪了。他考虑这事早是早零,但也没错。”
“可我不想任什么职……我只想潇洒地过生活。”
“有些事不是你想如何就如何的。你放心,叶叔叔跟你亲,我挺你。”
朱唯一听了这话后,虽仍犹豫,但看来去绍兴已是势在必行,于是,他又回头去找朱和至。
“怎么了?还有什么事吗?”朱和至见朱唯一去而复返,便问道。
朱唯一道:“义父,我答应您去绍兴。不过,我也有一个条件。”
朱和至听到这话后,不禁想笑,他道:“好啊,你吧。只要我能办到的,就尽量给你办。”
“我想带着燕然姐姐一起去。”朱唯一道。
朱和至听了这话后吃了一惊,他知道这几年萧燕然对朱唯一的照顾无微不至,可朱唯一已到了情窦初开的时候,要是再让他和萧燕然呆一起,他生怕会出什么乱子来。于是,他满口拒绝。
朱唯一道:“义父,燕然姐姐真的很可怜。她已没六爹,一个人在世上无依无靠,我现在是她最亲的人了。如果我都不照顾她,那还有谁会照顾她?”
“我知道燕儿和你的感情很好,不过,你也不是孩子了,你整缠着她,这是误了她。她早就过了婚嫁的年纪了,如今却还没有嫁人,她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找一个如意郎君!”朱和至道。
朱唯一道:“如果她找到了如意郎君,我定会放心离去。可她还没有找到,我一定要照顾她。”
“唯一,你疯了?她大你十多岁,她还用得着你照顾?不会是你们俩这几年相互生活互生情愫了吧?”朱和至道。
“没有!我只是心疼她一个人孤苦伶仃,而我也没了亲生父母。我们两个无父无母的人在一起,相互会温暖一些。”朱唯一道。
朱和至听了这话后沉默不语,他知道,这些年朱唯一虽视自己为生父,可毕竟他不是朱唯一的生父,到底,还是有差别的。他想了一会儿后,道:“那好吧。不过,燕然虽已过了十八,却还依旧如少女一般,你可千万别犯糊涂。她到底还是大你十多岁,我是你义父,一定要帮你把好这关。”
朱唯一道:“义父,您多虑了。我待她只是当亲姐姐般。”
“那就好。”
几后,朱唯一、叶三全和萧燕然便起身离开了总教,往那绍兴方向去了。他们先到了杭州王沁那边拜访了后,就直接去了景元道。
萧燕然故地重游,难免起了伤感,她看着这昔日去过的地方,不禁道:“上次来这里的时候,怡锐都还没有呢。没想到时间一晃而过,这会儿怡锐都快十岁了。”
“燕然姐姐,你怎么变得如此多愁善感起来。我们来这里可要开开心心的,不是来这里怀旧的。”朱唯一安慰道。
萧燕然听了这话后倒也没再其他,只是低下了头。这景元道的大堂就是当年开安道所在的地方,当年萧外宗的行教覆灭以后,朱和至趁机收了他们的资产,只不过,当时行教无力扩张,所以,这大堂就一直闲置着。
萧燕然看到了这故地,更加起了伤感,她又忍不住想起帘初。叶三全见了,也不禁道:“哎,这当初来这里的时候,老边都还在这里的。现在,都已人去楼空,物是人非咯。”
朱唯一召集了景元道上下所有冉了大堂上,他朗声道:“各位,我知道你们有些人都是我教的前辈。我年纪尚有,资历尚浅,有些事可能会处理不好。如果我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你们尽管开口跟我。毕竟,我们都是为了景元道好。这位叶三全叶道主是教主的老部下了,他将协助我一同打理教务。”
这时,叶三全接过话道:“各位,想必你们都知道,这朱道主是教主的义子。教主派义子来我们景元道,就足以明他对我们的重视。大家一定要好好做事,千万别辜负了教主的期望。”
堂下众人听后均朗声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