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的过程并不怎么复杂,出兵、交阵、僵持。
之后,晴明带领着麾下三百勇士出战了。
他的勇力,加上麾下勇士的护持,一下产生了质变。
他们如同尖刀撕开布匹一般,直插敌军后方本阵……
之后发生的一切不消多说,下卫家上至在此间领兵的家主嫡子,下至辅佐的族人被斩了个一干二净,鲜有漏网之鱼。
而阵中武士见了长官战殁,虽也有义愤填膺更加勇猛之辈,但大多都士气低迷,不愿为了基本大局已定的战事,白白消磨了自家族人。
于是,战事很快有了结果,两方势力的初战,以井上清家的大胜告终。
宗盛命人打扫战场、收拢伤病,自己回营开始写战报。
这报喜的信息,肯定得第一时间通传入京,不然怎么能升官发财呢。
他琢磨着,这一路连消带打,只要速度够快,说不定就能前军变中军,吃下所有的战功。
所以,之后的一两个月,行程越发的紧锣密鼓起来。
井上清家与麾下的武士,在晴明充当刀锋下所向披靡,很快就前后破敌十余阵。
武士随用随招,大浪淘沙之下,到最后大战五、六,小战十余,等一路打到备中国核心地区之时,麾下居然还剩下大两千号战兵。
而俗话说得好,墙倒众人推,这道理放到哪方世界,都是通用的。
雪中送炭之辈鲜有,锦上添花者倒是多不胜数。
到了下卫家显露颓势之时,原先还在观望的其余势力,就一改先前的态度,换上了一副忠心耿耿于太政府的嘴脸,开始跟在井上清家后面吃些残羹。
有些胆大的,干脆就换个方向,扫荡其附属势力。
一时间,下卫家之前威势滔天、占据了大半个备中国的势力,居然在短短三、两月内,就剩下大小猫两三只。
距离井上清家的初阵过去了两个月后,井上清家的军势正赶往最后的战场,备中国国厅,大备城。
大备城城外,这时却被声势浩大的多方墙头草联军围的水泄不通。
下卫家靠着最精锐的铁备军,以及麾下残余的其他嫡系力量,在愁云惨淡中,谨守着国厅驻地。
及至宗盛、晴明帅军赶到,休整了一两日后,大战再起。
这一战,井上清家堪称刀劈豆腐,一战破城、二战破天守阁。
最后,晴明在众目睽睽之下,将下卫家当代督主一刀枭首,在天守阁最高处抓着其头颅哈哈大笑,一时间天下震动。
他的威名,已经随着一次次的军报,弄的天下皆知,连带着麾下长至五百的勇士,亦是得了个’鬼童众’的名号。
携着他偌大的威名,井上清家在备中国战事中赚的盆满钵满,不仅收缴了战利品中的太半,就连招募的寒门武家子弟,也安排的明明白白。
历时数月的叛乱就此落下帷幕,就结果来说,几家欢喜几家愁。
京都整军备战完毕,刚刚上路的真正平叛主力,行至半途,却得知战事已经结束时,分毫功劳都没有捞到的他们,上至主帅、下至走卒,那气愤之情是可以想象的……
而备中国内,先前想要左右逢源,甚至指望太政府最好来场两败俱伤胜利才好的骑墙派,面对强势至极的讨逆军,这时候也战战兢兢,深怕被秋后算账,一波儿带走。
而宗盛与晴明父子两也磨刀霍霍,就等太阁那边一声令下,就要开算旧账。
然而,最后等来的,却是一道退兵的命令......
安平十五年初春,大军回转,京畿公卿们,是怎么捏着鼻子,进行了一场盛大凯旋式的,姑且略过不提,父子两却是升官了。
宗盛由从五位刑部少辅,升为正五位刑部辅;
晴明由正六位中务少丞,升任从五位中务丞。
而代价,则是两人被卸去了军职....
若是换做一般人,这是高兴都来不及的事儿。
包括井上清家的众人,也在为父子两人位格的提升,而感到开心。
但晴明,却在此中感到了掌权诸公对他们父子的忌惮....
不过这时,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可想。
好在他们由备中国撤军时,也并不是乖顺的全员撤回。
他们趁着大军在外,又身背功劳,可是吃下了原先由下卫家控制的大半地方。
半数嫡系族人,带着一路招募的寒门武家留在了当地,配合着先前投靠了晴明的商人,开始为本家提供源源不断的财货。
而回京的父子两,依照惯例遣散了募军,只留下了那五百名被称为鬼童众的青壮,安置在了在京畿新置办的庄田之中。
在接下来的时间中,宗盛受官职所累,基本未能踏出京畿半步。
晴明却是因为有衔无职,得以在地方深耕自家势力。
他家的大本营实则已经两分,半数围绕着宗盛与已经长大的次郎,在京畿与公卿虚与委蛇,半数则随着晴明,以备中国为大本营,逐渐向东北方渗透。
安平十七年,倾尽积累了两年的财富疏通上下后,晴明某得了位于津波国的大港,津波城的守护职。
并以此为基地,开始了通向东北太宰府、东南太宰府两地的走私贸易。
他建起庞大的走私船队,粗加工过的原材料,无论是来自太政府腹地的粮食,还是来自海外的矿石,在港口卸货后,当即输入沿海的加工厂,制成高附加值的成品,再倒卖至价高的区域。
如此这般,居然短短四五年间,就不止收回了买官、办厂的成本,还大赚特赚。
再凭借丰厚的献金,结交京畿公卿,推动自家父亲等等族人在京畿的地位....
安平二十一年,井上清宗盛就靠着晴明背地里不怎么光彩的手段,官升正四位刑部卿,正式执掌省台之一的刑部省,而家族子弟也纷纷进入官场。
晴明则继续在备中、津波两国广积粮....
安平二十三年,太阁病重。
京畿的诸方政治势力,开始了围绕着下代太阁之位的新一轮政治斗争。
这一代太政东阁殿之母,出自五公方物部家,其大夫人亦是五公方中清原家的嫡女。
五公方一派支持谁自不必多说。
而太政西阁殿的母族,乃是出自摄政氏的二条家,摄政氏势力自然全力支持他上位。
太阁公的其余庶子,在这两位面前,那是没有丝毫的竞争力。
斗争的初期,双方都很克制,一切都局限在互相挖坑的程度。
然而,随着当年冬天,太阁公的突然暴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由于太阁走的太急,没能最终定下继承之人。
此后将近半年的时间,京畿都无心它顾,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被看做两方斗争的延续。
无所不用其极之下,新贵井上清家自然也在波及之列。
虽然他家出自中臣家,似乎天然就被附上了一层公方的颜色。
但全京畿都知道,他们事实上与中臣家的关系并不怎么亲近。
所以,摄政氏并没有放弃拉拢这个已经不容小窥的半武士半公卿家族。
不过,井上清宗盛并没有第一时间表现出倾向,而是依晴明所言,摆出了一副唯太政氏是从的态度,让双方一时间像是吃了苍蝇一般恶心。
不过,他这般态度似是引起了太政氏公族的好感,同时亦是想起了当年,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号称拥有鬼神般力量的井上清津波守晴明。
于是,为了在群狼环伺中保住自家的权力,太政氏公族有意让宗盛以刑部卿之身,加近卫军前军都督职,施以拉拢。
公族方面虽然有日向家的助力,但公方与摄政两方,同样有千手、漩涡、宇智波等大忍族作为盟友。
不过,谁也不敢在局势尚未明朗之时。率先将忍者的力量拉入漩涡。
那所造成的破坏性太过巨大,甚至有可能动摇他们自身的权力与安全。
于是,被看做当世‘常规力量’顶峰的晴明,自然是不可忽视的力量。
长久以来,太政氏都不会在继承人之事上多费精力,因为无论是哪位殿下上位,那都是太政氏的子弟。
或许在执政初期会对母族有所偏向,但只要不是太蠢,屁股都不会太偏,最终还是会保持平衡。
所以,按理说,他们该是稳坐钓鱼台,坐看两方斗争。
但这次太阁走的太突然,这让公族一下就乱了方寸,以至让太政氏公族在这个节骨眼上,做出拉拢宗盛的动作。
这无疑打破了三方百多年的默契,一下就让公方、摄政两方警惕万分。
公族的这一举动,不但让局势变的更为复杂,亦是将井上清家架在了火上。。。
京中局势一下变的平静起来,但其下酝酿着何等波涛,只有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