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坏女孩
第三十章秋游(下)
十月十二日,星期五,天气晴朗,万里无云。
早上七点,同学们穿着校服,脚踏运动鞋,肩背双肩包,一身轻便,神情昂扬的到教室集合。
老师让每个队伍派出三名成员,由老师带队去最近的超市采购物资。至于买什么东西花多少钱,那是小队自己的问题,与老师无关。
苗若凤的小队,由队长苗若凤,监督员孔燕飞,和牛勤担任代表,去超市采购。大家也都比较信任他们,苗若凤是钱袋子,孔燕飞原本就是班长,煮饭做菜都是牛勤提出方法解决的。
市一中整个高二年级,今天都会分成数条线路参加秋游活动。高二年级有30多个班级,近2000名学生。去购物的学生都有五百多人,还算好,有菜市场和超市分流。
牛勤等人跟着队伍,前往超市。超市的东西还是全一点,去的学生也多一些。学生队伍走进超市,一瞬间把整个超市挤得满满当当。
牛勤很后悔,和她们两个女生出来采购,原本以为有购物清单,没什么好争执的。可是他想错了!
女生都能不按常理出牌,苗若凤和孔燕飞,不管是什么都能争执起来,购物清单上说要采购猪肉,一个要采购瘦肉,另一个就要采购五花肉。就算买薯片,他们都能因为哪一个牌子好?争论半天。
牛勤那个是急啊!八点钟要采购完,到学校统一集合,8点半坐车统一出发。从学校到超市,一个来回就需要近半个小时,也就是说只有半个小时的采购时间。按照她们的速度,九点钟都买不齐需要的物品。
牛勤只能站出来安排,孔燕飞负责推车和核对,苗若凤负责引导和付钱,牛勤负责挑选东西。
匆匆忙忙的回到学校,老师们已经对各小队所携带的物资进行检查。以避免出现,有些小队啃着猪蹄,吃着酱牛肉,有些小队却在辛辛苦苦的做饭。
八点半左右在老师的安排下,同学们统一登车。
半个小时左右车辆,到达城市郊区,同学们下车开始步行。牛勤等四名男生承担队伍60%以上的物资重量,女生们只是在自己的背包里放进一些轻便的物资。野炊的工具,餐具装在一个塑料储物箱内,有两名男生轮流抬着走。
队伍的前方,由老师带领着高举红旗。学生队伍沿着公路的右侧,排成一字长队,向目的地进发。
牛勤还在队伍中间看到穿着便服的警察,正是当日来请牛勤协助调查的警察,看样子学校组织这样的活动也不容易。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些警察都是老师利用自己的私人关系,请来的休班警察帮忙维持秩序。算是以私人身份参加,学校的秋游活动。
老师们时不时的会出来,维持一下纪律,带领着同学们合唱歌曲。队伍充满欢快的气息,大家都感觉不到疲倦。女生们还有力气叽叽喳喳的讨论,不时用手机拍下一些风景。男生们相对来说就没有这么轻松,有分量的工具,散发着血腥味的肉类都由他们负责,肩上的重量要多的多。
随着队伍的前进,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少,青山绿水的田园风光越来越多。远处绵延不断,青翠的山,山下是阡陌相连的村庄,村庄里鸡叫狗鸣,也有一番别样的热闹;近处的田野里,有金灿灿的晚稻,有正在田间忙碌丰收的农民,有刚种下去不久,还是一片绿油油的油菜;道路旁挺拔高耸的杨树,清脆蓬松的樟木,树木顶端有三五只,时而啼鸣,时而自由飞翔的鸟儿,仿佛是歌唱,仿佛是舞蹈,庆贺着这天高气爽的季节,庆贺着金灿灿的丰收季节。
老师们高估同学们的步行速度,原本计划一小时左右的路程,走了一个半小时才到达目的地。
野炊的目的地,是一片退耕还林的梯田。田里种着桃树,桃树的叶子显得有些沧桑,似落将落。地面上的野草,却长得很有精神,青青翠翠,有着几分欣欣向荣的意思。
老师一再向大家强调,不能破坏农民叔叔家的果树,庄稼和菜园。同学们都哄然答应,可是能听进去多少鬼才知道。
周围都是低矮的丘陵,东边和南边是青翠竹林,西边是一片整齐的茶叶树,北边是一座长着乱七八糟植物的荒山。
熟悉地形的杨帆洲告诉大家,再往南方走个六七百米,有一座村庄,那里有一口井。走1500米左右就是洪江,本市著名寺庙观音庙,就坐落在洪江旁边,那里有卖水的地方。
苗若凤带领女生抢占一片风景不错的平地,招呼大家过去做为营地。
老师让大家稍事休息,熟悉周边环境。从十一点到一点,为做饭吃饭时间。一点到三点为游戏时间,然后自由活动,一个小时,四点准时集合队伍往回走。
虽说是自由活动,但同学们都开始为午饭,做准备工作。有人开始去打水,有人开始准备做饭的柴火。老师们分成几个小组,观察同学们的行动,以免出现意外。
牛勤第一时间打开储物箱,查看里面的做饭工具。一个卡式炉,一个备用气罐,一个高压锅,一个专用鸳鸯火锅,打水洗菜用的脸盆,菜刀,切菜案板,一次性碗筷若干,几块野餐垫。
有了卡式炉,不用去找柴火,省了很多事,牛勤放心不少。
各个队伍都开始忙碌起来打水的打水,拾柴的拾柴,洗菜的洗菜,做饭的做饭。这个时候各个队伍的组织策划能力,就体现的漓淋尽致。
有些队伍准备得充分,做起事来有条不紊。有些队伍丢三落四,干起活来总是找不到合适的工具。有些队伍好像完全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如无头苍蝇,不知往何处飞。
苗若凤的队伍,因为有牛勤的建议,和酒店方面准备的工具,比起其他队伍,好了不少。牛勤找来一块平整的石头,做为卡式炉的基座,开始洗米做饭,其他人有说有笑的打水洗菜。
牛勤发现好多人,居然还四处闲逛。有些人是不知道该如何动手,去其他队伍学习经验,有些人纯粹就是在偷懒划水。
512班的蒋家梁就是最活跃的,有事没事过来找苗若凤聊天,纠缠。哪怕苗若凤不太搭理他。曹丽丽戏称,蒋家梁是苗若凤小队的编外成员。
牛勤盖上高压锅,点着卡式炉。抬头一看,正在切菜的刘超,把菜切得,那个叫惨目忍睹啊!丁不像丁,块不像块。牛勤虽然切菜的技术不很,但比他还是要流畅很多,能把菜切得块像块,条像条。牛勤只能主动接过切菜的活。
女生们洗完菜,孔燕飞带着两个女生去买水,牛勤觉得火锅,还是用干净点的水好。苗若凤带着两个女生,去参观别的队伍,颇有点指点江山的意味。遇到可乐的事情,还会回来说给大家听。比如有些队伍,没有想到卡式炉,拾柴升火,半天都没火点着,还弄得自己一身泥。
小队留下四个男生,却只有一把刀,一个切菜案板。大家本来准备换着切菜,可是其他人的刀功,都像刘超一样惨不忍睹。牛勤只能再接再厉。
于是杨帆洲和马兵,打着接应买水女生的旗号,光明正大的去玩了,刘超看着正在煮着的饭。
高压锅开始突突突地往外冒气,刘超高兴的大喊大叫:“我们的饭快要熟了,我们的饭快要煮熟了。”
“把火关小一点,别高兴的太早,米有点多,最少还要再煮十分钟。”牛勤赶紧提醒说。
“哦!我这就关小,……你看行了吗?”刘超调整后问牛勤。
“差不多了,就这样吧。”
刘超的叫喊,把四周小队的目光,都吸引过来。
有人酸溜溜的小声说:“用煤气煮饭难怪这么快!我们要是用煤气,比你们还快。”
他的话被反回的苗若凤听了个正着,苗若凤回怼他:“连卡式炉都想不到,还能想到什么!”
“拾柴生火,那才是真正的野炊。”这位同学还很不服气。
“你去看看有几个小队在拾柴生火。”苗若凤一圈下来,大部分都用得是卡式炉或者木炭。
那人也不想得罪苗若凤自己走了,苗若凤回来兴高采烈的问:“饭熟了吗?”看了看手表,又骄傲的说:“这个点吃饭还早了一点。”两位跟着身后的女同学也是连声附和。
“饭还得十分钟,才能熟。”刘超回答。
“你把肉切大块点,等下多煮一会。”苗若凤对牛勤建议说。
“好!”牛勤看着只切了三份之一的肉类,只能接受苗若凤的建议。
饭煮熟了,买水的孔燕飞她们还没回来,苗若凤让刘超去催一催。
不一会,他们带着水小跑的回来。但牛勤的肉还没切完。
牛勤早想到此节,让他们先把排骨和鸡肉煮汤,这些带骨头的可以多煮一会。煮到肉香四溢,再放入火锅底料,烧一开再加入,土豆萝卜豆腐的耐煮的素菜。到这时也将所有的菜切完了。又有用油,盐酱油等调味品调出了一碗酱料。
苗若凤马上找来老师进行品评,高老师首先检查了,肉菜有没有完全煮熟,然后尝了一下味道,中规中距还算能吃。其他老师也稍微品尝了一下,各自打出了自己的分数。
作为30个小队中,第一个完成做饭的队伍,分数自然就不会低。队伍的成员都异常的兴奋,主动留老师一起来共进午餐。只有高老师留了下来,其他老师都去各处巡查。
大家围着火锅坐成一圈,举起手中的饮料,大声的喊着:“干杯!”这次他们气势高昂,显示着胜利者的风姿和骄傲。时不时还瞟一眼周围的队伍,鄙视着他们的进度。
苗若凤再次举杯说:“这一杯我们要感谢牛勤,他煮的饭,他切的菜,火锅还是他煮的。我们小队能得第一,牛勤功不可没。来!我们敬牛勤一杯。”
牛勤谦逊的说:“都是大家的功劳,自己也没做什么。”
“没想到你除了学习好,还会做菜!”高老师表扬说。
苗若凤小队,欢快的进行着午餐。其他小队可就没有那么幸运。有人把饭做的夹生,有人把饭做糊了,有人把菜做得半生半熟,有人把菜烧焦了,有的小队吃的是烧烤,结果肉丝还带血色。最惨的是那个强调,拾柴生火才算野炊的小队,中午估计是只能饿着了。
还有老师抛弃了自己班上的同学,加入了苗若凤小队,蹭了一顿午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