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梦心法师最大的乐趣就是每天参禅饮酒,或者是去花店慰问那些可怜女子,让她们感受佛法广大,不过年龄大了之后,他就只剩下参禅饮酒,而弥方死后,他酒也喝得少了。
“师傅啊!苦药有害健康的。”
“般若汤乃是穿肠的毒药。”
“师傅,退治到底怎么办啊?”
“师傅,你忍心把我带坏么?”
“师傅啊!你身上的酒味真的很臭。”
哪怕是安排了不少家务活,但是在生死危机的悬持下,弥勒的求知欲暴表,做事麻利爽快,而且学习时,还常常卖萌劝戒嗜酒的梦心,虽说老和尚无法也不打算戒酒,但总归当面时不好过分饮酒,以免喝过了头,把重要的事情落了。
在梦心的教导之下,弥勒仔细得学习禅宗及净土宗的佛学,还有佛门一系列的法事仪轨,以及用来对付食人妖鬼及大敌奈落的退治术。
和禅定念经、参悟洞彻,主要于理论学识及日常行事规范的佛学不同,退治术是一种神秘学,主要内容为认知各类超自然的鬼怪,根据它们的习性来对付它们,并且学习如何应用体内神秘的灵力。
所谓灵力者,乃是人类体内的神秘力量,灵魂的体现,与妖怪恶鬼的妖邪之气相斥,是这片陆地上普通人类面对各类妖魔鬼怪时,可以依靠的超自然力量。
弥勒跟着梦心师傅,初步启发出自己体内的灵力,而后一边向其请教,一边亲自摸索实践体内灵力的特性。
弥勒身上初步启发的灵力很是弱小,据梦心师傅所说,灵力是灵魂的体现,与体魄、精神、意志等方面息息相关,但最关键还要看天赋血脉。
有法师天生灵力强大,只稍稍肃念,便能净化妖邪,而有些人的灵力再怎么锻炼,也难以寸进,而他就是属于那种天赋不高的,穿越没给他带来什么天赋加成的好处。
天赋不高不怕,怕得是没有一丁点儿天赋,连希望都没有,弥勒对于梦心师傅无意的打击并不在意,只是自己摸索研究。
经过一系列的研究探索,弥勒最终结合所学的佛学,重新向梦心提出一个设想,那就是灵力不是看天赋血脉,而是每个人都有灵力,并且都是相等的,而所谓的天赋,是指个人对自身灵力释放了多少,剩下的灵力则被障碍住了。
所谓王候将相,宁有种乎,贩夫走卒、将军大名其实都是平等的,这种看法在日本来看,是相当惊世骇俗的,梦心和尚也不例外得有点惊讶,追问弥勒,是什么障碍了人体内的灵力!
“是念。”弥勒提出了设想,自然也想到了答案。
“念?”梦心顶着酒槽鼻,满脸的讶然。
“是的,念,凡夫俗子,和尚武士,法师巫女,都有念,念柴米油盐,念正邪神鬼,念权色钱利,此皆念也。”弥勒肯定得点头。
“那木石无念,为何无有灵力?”梦心眼睛微转,指着身下的地板,院中的石塔问道,既然念障碍了灵力,那么没有念头的木头石头,为何没有降魔除妖的灵力。
“无念非念,执于无亦是念,所谓无念,乃是要念便念,不念便无,要念容易,难是制念!”弥勒对着梦心摇头,所谓无念也是一种念头,真正的无念,是要想怎么念就怎么念。
“那要怎么才能除念?”梦心听着小家伙一本正经的话,不由含混咕囔了一句‘太复杂了’,但是碍于身份,却是不好开口询问,只能询问该怎么消除念头,从而释放体内的灵力。
“成佛啊!”弥勒一本正经得单手立在胸前,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而梦心和尚则久久无语,只拿眼睛盯着他。
“呃,那个,开玩笑的,我觉得,应该行三无漏学。”弥勒在梦心师傅的目光压力之下,不由得一阵讪讪,把话说了出来,而后又追问了一句:
“师傅,你要不要跟我一起修行?”
“想都别想,你自己来就好。”梦心一口否决。
所谓三无漏学,乃是指佛门的三项基本行事准则:戒、定、慧,开始就要守戒,这是梦心和尚绝对不肯干的。
梦心和尚没有达摩利克斯之剑悬在脑袋上,又有酒虫作崇,而弥勒却不行,以实践的心态,他开始了自己的修行之旅。
佛教戒律繁多,弥勒跟着梦心和尚读看几本佛经,知道最多的就是五戒十善,五戒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十善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
梦心和尚的法性院里面,弥勒也没多少机会犯戒,因此目前他的表现非常良好,戒律一关很是轻松,他也不想给自己找再多的条框限制,因此便直奔向禅定与修慧而去。
所谓禅定,乃是梵语,意思是‘专注于某一对象’,与坐禅同义,净化专注自己的心念意志,弥勒认为这一修行是打开人体灵力的主要,因此十分专注。
坐禅的主要目的就是净念,让人变得专心,世界各大宗教都有类似的修行,每个门派的叫法与修行都有所不同,弥勒所修行得,便是佛门净土宗《佛说无量寿经中的他自二力念佛法门。
何谓他自二力,所谓他力便是阿弥陀佛四十大愿所产生的佛力,而自力既为自己的信、愿和行三种资粮,有三种资粮积累,只要口念‘阿弥陀佛’,将心念集中在‘阿弥陀佛’上,便能够获得佛力的帮助与庇护。
弥勒的理论知识非常扎实,修行方法也找好了,但奈何他没有坐过禅,也不知道禅定是怎样的感觉,只能去向梦心师傅请教,奈何梦心也没有坐过禅定,不过他倒是听人说过禅定的一些概念。
禅定可以分为粗心住、细心住、欲界定、未来禅、初禅离生喜乐、二禅定生喜乐、三禅离喜妙乐、四禅舍念清净、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和非想非非想处定,合称作四禅定,也可认为是十二个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