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2章大家庭(1 / 1)泥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汉兰达”驶过“久集镇”时,燕千羽开车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

一向开车都“目不斜视”的燕千羽,进入了这个圩镇之后,却频频开始左顾右盼的。

明显就像在开思想小差。

梁腾也从车窗认真看镇的衰败街景。看了一会,也没看出什么特别之处。

那就是个普通之极的圩镇。比国内的大多数圩镇更古老,更破败而已。

今天也不是热闹的“墟日”,镇并未涌现太多的摊贩。

梁腾有点奇怪:燕千羽在“DìDū”这等繁华一线城市生活惯了,为何还会对这种小小的圩镇兴趣盎然。

燕千羽很早就被吴府选中,在“DìDū”吴家生活的时间少说也近十载。

前几年吴瑕还在“DìDū”的时候,她就担当了吴大小姐的贴.身.保镖。吴瑕对燕千羽的情况比较了解。

想了想,吴瑕不完全确定的问:“千羽,我记得你老家好像就是这‘久集镇’的吧?”

燕千羽点了点头:“是啊。难得大小姐你还记得。”

吴瑕和梁腾这才了然。

燕千羽她应该是看到了小时候长大的家乡,熟悉的街景,自然而然动了怀旧之心。

梁腾问:“燕千羽你家是在这圩镇的啊,要不要请我和你家大小姐到家里喝杯茶啊?你不会学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吧?”

燕千羽也明白他故意这么说,其实是想给个机会,让她回老家看一看家人。毕竟她自从去了“DìDū”之后,每年只有春节那几天时间,回家探亲。和家人相聚的时光短暂。

燕千羽老老实实的回答:“家里不是在圩镇的,也没买有房子。但家里离圩镇只有3个公里,挺近的。”

边说边扭过头,眼巴巴看着吴瑕。看表情她挺想回家一趟,看看家里的情况。

但未得到吴大小姐的批准之前,不敢擅自行动。

“哎呀,你看前面。开着车不要扭头啊。”吴瑕赶紧道:“这算多大的事儿啊,要回家尽管回去一趟吧。是顺路,又不是专程跑回来一趟。千羽你带我去你家做客,有农家土鸡款待,我就心满意足。”

“有。我老妈一年到头都养十几二十只鸡的。”燕千羽连忙答应一声。

从圩镇的“环圩路”绕进新街,到尽头就是镇.府驻地。这条街虽然挺窄,却铺了一层沥青,划了白色的指示线,显得颇为整洁。

如果不包括环圩路在内,这“久集镇”也只有两条像“新街”这样的铺了沥青的“样板街”。

从沥青街道右转,拐入一条破旧的街道。

两侧映入眼帘的建筑物新旧交杂,看起来颇带一种特别的味道。

过了一个当地有名的大排档,再过了一个圩镇的小学,然后经过一个烂.尾停工在那儿的低层楼盘。

在这个年代,能兴建“商品房”出售的圩镇,都是一些挨近县城的交通便利的镇。

不一定经济非常发达,但交通肯定挺不错。

不过可惜,这个低层的楼盘才建了一排。这一排建了七层也挂了“封顶大吉”的横.幅。但这一片区域,空地还挺多,却停工了。

估计商品房的销售成绩很不理想。

燕千羽介绍了一下:这个烂.尾的楼盘,原来是“久集镇”唯一的一所高中。她就是在这儿读完的高中。前两年这“久集镇高中”举校搬迁到了县里规划的教育园区了。

留下这块旧校址,已然被推平并清表了。顶多6亩左右,作为一个高中,实在是又窄又破。

搬迁,那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留下这6亩地,就卖给了当地一个小有资本的老板。这个老板计划用来开发成低层商品楼盘。

从一开始想搞“预售”,结果【】一套预售房都卖不出去。无奈兴建了一排框架毛胚房,算是“准现房”出售。又挂起大大的广告布条,主打“购房送家电”,结果销量依然惨淡。

购房者寥寥无几、屈指可数。

这不奇怪。

圩镇就简单的几条老街,两条新街。巴掌大的圩镇中心地儿,连接了各村各户。

在乡下什么都不多,就是地多。

听燕千羽说,她家就有将近500平。

当然像这种占地颇广的家宅和院子,不可能是正规途径申请下来的“宅基地”。那是占了水田来建房子。

乡下的地方,想要找地来建房,比起城里面,那是容易事。

并且农村人也不像城里人那么看重能不能办“产权证”。这证那证的,没有就没有吧。

能自己找块地来建房的,就自己建。

农村人,多半不会想着拿一笔钱去买商品房那点小小的面积。

就算商品房“进驻”到了圩镇了,也感觉不值得买。

“汉兰达”拐过两个弯,过了几个连接的鱼塘,很快就来到了一处围着围墙的院子。

那围墙用实心火砖砌成,没作任何的修饰。

对着大街的那一面围墙,装了两个门。一个不锈钢双开门,供人出入。另外一个卷帘门,是车库的入口。

燕千羽直接把“汉兰达”停在了不锈钢门这边靠前一些。

几人下了车。

看到不锈钢门紧锁。通过门镂空的门,看向院子里面,二层小楼的门也紧锁着,估计家里人都出去了。

燕千羽带有钥匙,掏出来自行打开了门。

三人走了进去。

大概建房的时候,请过风水先生来实地看过。燕千羽家的两层小楼盖在左边,门却不朝着乡间的硬化水泥路。而是朝着中间的院子。

院子右边,则用彩钢捍了一间“铁皮屋”。不仅仅是钢架之盖了铁皮顶,就连其余两面,都用铁皮围了起来。

临村道那一面墙,就装了之前见过的“卷帘门”。

还有一面,围起了围墙。

如此,就成了一个简陋的车库。

估计“车库”不盖成钢筋水泥房,是出于长远的考虑。

以后儿子们长大了,还需要预留一些地皮来盖新房,才好娶媳妇(现在盖成火砖混凝土房,以后推.倒了可惜。铁皮屋可以随时拆下来,腾空地儿。拆下的铁皮还能用)。

中间这个院子,已经铺好水泥。铁皮屋内也作了硬化。

院子右侧,挨着“铁皮屋”的地儿,种了两株3到4米高的龙眼树。

院子正中,盖了两间柴火房。

农村经常要烧大灶的,所以没有柴火房,是特别不方便。

基本在农村,就没有哪一家不盖柴火房。

梁腾也是出身农村,对这乡土气息极重的建筑格局,备感亲切。

梁腾有点羡慕燕千羽啊,居然家里有这么大的地儿盖宅子和院子。

他家就只得一块130平的宅基地。

宅基地前,剩下的地大约也只有30平左右了。另外想围个院子,30平的地感觉有点小,又花了钱,把临近人家的几间破泥屋买了下来。

那几间破泥屋面积加一块有70多平。加之前盖房剩余的30多平,就可以围一个百平的大院子了。

梁腾家想围个院子都如此大费周章,看到燕千羽家的地不要钱似的,圈地这么多。不羡慕才怪。

梁腾一边打量着燕千羽她家的格局,一边说:“你家真幸运。可以在这乡道边有自己的田地。把院子和房子盖起来,就算罚点钱也值了啊。这么大的一栋宅院。”

燕千羽本来还有点担忧,梁老板和吴大小姐都是亿万身家的有钱人,会不会来到她这寒碜的家里看不起啊?

听了梁腾的话,她一颗心才放了下来。

燕千羽也难得介绍了一下家里这500平的来历:“不是啊。其实咱家一直很穷。我家的田也不在乡道边。那两亩多的地,缩在离这儿几百米里面,挨近‘祠堂’的几间破泥屋后边。田在那边,没有路可以开车进去。而家里人口实在太多了,我底下有四个弟弟,边有一个姐姐,两个哥哥……这种情况下,以前都是挤在祠堂边那几间破屋里。仅仅几间破屋,哪里够住?”

“到了我十岁那年,父母决定要找些出入方便的地儿盖新房了。当时首先想到的,是我叔叔家,有一块挨近路边的水田。我妈妈便想请叔叔便宜些把那田卖给咱家建房子。”

“结果叔叔家没有同意。他家比我们家更穷十倍,但他家也有两个儿子,都没有房子住,怎么舍得便宜把沿乡道的田地卖给我们呢?在很现实的利益面前,亲兄弟又算个什么呢?”

“他家不愿意卖掉沿乡道的地儿,因为我妈妈那时候也没什么钱,最多可以拿出两万块钱给他。而他家的那地儿大约有三百多平米。在农村,7千到1万块钱,买个一百平米,基本也就是这个价格了。我妈妈就是想按照7000块一百平的价格买叔叔家的地儿。”

“但村里做泥水活儿的叔公,也看中了那300多平的田地。叔公当泥水工头的嘛,有点闲钱,儿子又多,所以想多要点地。叔公看到我叔叔家还住在泥屋里,就说可以在泥屋的原址帮盖一层的钢筋混凝土火砖房。从打大石头的地基,盖到一层楼的主体(按照120平的4房1厅1卫1厨的规格来建),人工和材料钱,都由叔公负责。叔叔家只需要把沿乡道的300多平田地赠予他家。当成盖房子的交换。”

“叔叔得了对方开出的这交换条件,回去跟他两个儿子商量。全家几口人都没能耐自己挣钱盖新居,又厌烦透了一家人挤在两间狭窄的破泥屋。从一开始,心里就倾向于拿田地换个新房子。哪怕只有一层,还是毛胚。”

“叔叔一家,还专门去打听了如今盖房子主体的造价。用大石打地基,120平的地基,打好需要1万块。盖主体每平的造价,也就是人工加材料费大约是250块。这120平的房子,盖好主体需要花费3万块。连打地基的花费,一共是4万块……这就相当于用4万块钱来购买他家300平的田地!叔叔一家人都觉得值了,所以就把那些地儿兑给了叔公家了。”

“我家没有好地盖房子,爹妈又不愿意在几间旧泥屋那儿‘拆旧建新’。老一辈比较信风水,觉得在祠堂边盖新房子,是不太吉利的事儿。会影响到两、三代人的财运和福运。”

“叔叔家不愿意卖好田地给我家,我妈妈还是守到了一个好时机。有一家戴姓屋主,家出了个大学生,急着凑钱供儿子读大学。他家沿着乡道有500平的田地。我妈得了消息,就去跟他谈判,愿意拿自家缩在几百米之外的一些田地跟他换田。我家那些田比较边远,不沿乡道,出入不方便,但胜在面积达到了1亩,666平方。”

“当时戴家人是真的急需用钱,加也盖好了新居了,不像咱们家没房子住。另外,戴家的人都比较老实本份吧,从没想过在水田盖房子。他家沿乡道的好田,在他们眼里如果不用来盖房,跟我家不沿乡道的田地也差不多。我们家愿意用近700平换他这500平,不算亏!另外,我妈妈还提出,戴家人如果愿意换田的话,还可以补偿戴家一万块现钱。”

“或许就是最后开出这条件太吸人了吧,戴家商量一夜后,也就同意了。我妈妈马就和戴家人到村里那儿,去找见证人,盖村里的公章,兑换田地。”

“事后,妈妈告诉我们,其实她已经准备了1.5万块钱。也就是说,就算拿1亩地换对方的500平,然后再补偿对方1.5万也愿意的。但对方1万块就被打动了。从我母亲的角度,算是节省了5千块。”

“我妈妈为了怕对方反悔,当时她手头有3万块钱,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又向亲戚们借了2万块钱,向信用.社借了1万块,一共拿着6万块钱,盖好了两层毛胚主体。”

“本来盖两层的主体,有5万块可以弄好。但因为是在田里盖房子的缘故,被罚了1万块钱。这笔钱家里也拿不出,而盖房子时亲戚们借了2万块钱,不好再开口向他们借。所以只能付息从银行那儿借了1万块,缴交罚款。”

“再之后,我和两个哥哥都出去赚钱了。大家一起努力,又隔了好几年之后,才把房子简单的装修好了。摆洒进住。”

“直到我前几年,担当了大小姐的贴.身.保镖之后,才算真正的多赚了点钱了,家里这围墙和铁皮房,也是那时候才有闲钱弄好。”

“这些年,我给妈妈寄的钱,听她说也存了不少了。也凑够了盖新房子的钱了。估计挑个好日子,就可以把这铁皮屋拆掉,重新盖一栋新房子。这房子她计划盖8层。因为我有两个哥哥,四个弟弟,每人一层,就需要6层才够。一楼公用,还留一层房子给我。这样就需要盖个8层楼。每层都弄成两厅四房的商品房格局。以后我那些弟弟们娶媳妇,分家了,每人独.占一层也好过日子。”

说到这,燕千羽脸,浮现出心满意足的表情。

吴瑕和她认识那么久,也是头一回听她这位“闷葫芦”似的人儿,一下子说那么多的话。并且头一回从她嘴里,了解到她一大家子人的大致情况。

梁腾这段时间一直在搞房地产投资,对于盖新房的造价,比较敏.感。

一听燕千羽说,她寄给妈妈的钱,已经足够盖八层的新房子。梁腾脑里不由得拔拉了一阵小算盘。

要盖八层那么高,不可能再打“毛石”的地基了。而要打钢筋水泥地基。

“毛石地基”一般建议盖五层以内。打钢筋水泥的地基,可以建得比较高,但也比较费钱。打好地基,差不多等于盖一层毛胚楼的价格了。

现在盖房子,每平在250块的造价可以了(包括人工和材料)。

别惊讶这时候“自建房”好便宜。因为这儿不是沿海城市,又不盖“别墅类”的特殊造型,就是普普通通的方正房子,只要求高且牢固,对于外观没有特别难搞的线条。

按照当地便宜之极的人工,盖一个平方的主体,人工费也就是45块钱。预算250块钱一平方的主体造价,包括了45块钱的人工费,剩下200多块则是建筑材料的费用。

大约再过两、三年,人工费一下涨到90块每平。按照这个幅度涨下去,到了2020年,内陆城市的人工费,都涨到了近200块每平了。后世盖房子贵,人工基本都占了差不多一半的造价了。

反正2006年的房子造价有250每平都有泥水匠接手了。

材料用足一些,顶多也就300块每平。盖一层的主体大约需要36000块,燕千羽家计划盖8层,那就是差不多29万。而简简单单的装修,每层的费用大约跟盖主体相等(装修好些就远远不止这个价)。那又需要准备30万左右,才能简单装修好。

再加打地基要4万。如此一来,在这乡下盖8层的新房子,就必须砸64万进去。

燕千羽说她这几年寄回家的钱,足够盖那样一栋新房子,可见吴瑕家开的薪酬还真不低。当个大小姐的保镖,待遇都那么好。

梁腾在一边挺八卦的算着经济账,吴瑕在那边也没闲着。

毕竟大小姐来到这种原汁原味的乡间农家小院的机会,屈指可数。像现在这样可以逗留挺久,可以到处观望欣赏,更是头一回。

挺有新鲜感的。

大小姐忍不住问燕千羽:“这儿真有500平吗?看起来不太够的样子啊?”

燕千羽解释:“左边的二层小楼占地100平,中间的地坪,大约有150平,两间柴火屋50平,右边的铁皮屋子120平,铁皮屋旁边划了块小菜地,大约30平,还有二层小楼的前面,也就是柴火房左边,还有大约50平的养鸡舍啊。这一共加起来,怎么没500平?”

哦,还有个养鸡的地儿缩在那个角落?

吴瑕饶有兴趣的,过去看了看,证实燕千羽果然没骗她。

吴瑕这才知道为何500平的地块,她看着却觉得小。原来是分割成了各种“功能区”。

这样的设计虽然不算太好,但胜在实用。符合农家的需求。

燕千羽这一次是路过了家乡。

在征得大小姐同意之后,大伙去她家吃顿中午饭。燕千羽也能顺便了解一下家里的近况。

事先没有预计这样的一次“回家探亲”,燕千羽就没有提前打电话,跟家里人通好气。

燕千羽本以为不管通不通知一声,家里终归会有一、两个亲人呆在家吧。

要知道,现在早到了放暑假期间。就算家里二老去忙农田的活儿,她四个读书的弟弟也应该有人在家里吧?

谁知道竟然家门紧锁,家里那一大堆人,都像“躲着”她似的,一个都没见着。

但燕千羽向来神经粗大,也没有往不好的方面去联想。

她掏出手机,试着拔打父母的电话。她母亲的电话没人接。打她爸的电话,在小楼一楼某个房间里,顿时响起了老人机的铃声。她爸居然手机都忘了带在身。

燕千羽有点无奈。

午饭还没有着落啊。

燕千羽只得先去家里的鸡舍内,捉了一只看起来最好吃的熟鸡。亲自操刀放血,烧热水拔毛,清理内脏。

很快洗净了鸡,柴火屋内烧的水也烧开了。

熄了明火。不再往灶内添柴。燕千羽把鸡放进水里,慢慢烫熟它。

农家最喜欢的不是炒鸡肉,是像这样烫熟了鸡,白斩成一大盘,沾着味碟来吃。

那味道不知道多鲜美。

当然,关键要鸡好。如果养的鸡不够日数,就急着宰杀做“白斩鸡”,肉质松懈,口感就差远了。

烫着农家土熟鸡的当儿,燕千羽又掏出手机,锲而不舍的拔打了好几通她妈妈的电话。

始终拔不通。

这会儿,燕千羽脑子里,才隐约冒出一丁点儿的不妙预感。

感觉不对劲了。但她还是没有太往坏处去联想。

既然打不通母亲的电话,燕千羽想了想,又打开手机内的联系人,翻找她两个大的弟弟的电话。

那两个了大学之后,家里都给买了手机。

小的两个弟弟还在幼儿园,自然就没有给他们买手机。

大弟的电话没拔通。燕千羽不耐烦一口气拔打太多遍。干脆又翻出二弟的电话,继续拔打。

这回没响了几声,就拔通了。

燕千羽劈头就问:“阿严,家里怎么一个人都不见?你知道爸妈还有哥哥现在在哪儿吗?”

听到姐姐那熟悉的声音,或许因为姐姐一向都是家里最大的“顶梁柱”吧,弟弟阿严顿时像有了主心骨似的,带着哭腔说道:“姐姐你快来!到大姐夫的家这儿来!大姐被大姐夫打死了!大伙都在这边。爸妈和哥哥、弟弟他们,也都在这!”

听到这样一个始料未及的意外消息,燕千羽整个人一下子呆住了。

过年的时候,她还专程回过一趟老家。当时亲人们都平平安安。

这才半年时间,家里怎么就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故?!

到底怎么一回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