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7章 追悔莫及的一家人(1 / 1)泥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尤其是听闻那“新校址”几百万的设计费,土木工程系的新主任,自个儿就占了“大头”。真是捞得不清不楚啊。

而且他捞钱的方式,还让人挑不出毛病来。

每一张图纸的设计,新主任都有参与,甚至每一栋建筑,从一开始的设计之初,他就参与讨论,提供了大量的“构思”及“意见”不管“设计团队”最终有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和构思,都不能“抹煞”他全程参与,在设计上耗费了巨大精力。

图纸出来后,他每一张,都或多或少有过修改的痕迹。

最关键的几栋楼,比如说“新校址”的“行政楼”,“图书馆”,“开放式教学楼”,“学生食堂”……这几栋楼的图纸,新主任直接自己亲自“操刀”,亲手来设计。别人都不能跟他抢。

那家伙真的有点设计水平毕竟学这个专业出身的嘛,加之勤奋无比,恨不得把所有的图纸设计的活儿,都由他一个人干完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工作量太大了。

但新主任勤奋的态度,赢得了学校高层的一致好评。

那家伙勤奋是真勤奋,但并非出于想让“新校址”拥有一个近乎完美的风貌,拥有一个几十年以后,都不会“过时”的建筑风格。

新主任玩命似的设计图纸,目标就一个:在分配学校下拔的设计费时,他一个人能占大头。

结果,几百万的设计费啊,还真是他一个人就占了三分之二。

其它参与图纸设计的十人,合计分配剩下那三分之一的设计费。

10名专业设计师,敢怒不敢言。

明知道就算去告新主任,也是告不下来的。

新主任确实参与了全部图纸的设计,并且一个人完成了其中几栋“标志性建筑”的设计。还主导了“新校址”全部图纸的设计工作……

应该是抱有“同行相轻”的思想吧,李会英的父亲,就非常不屑于新主任的上述做法。

如果他仍然当师院的“土木工程系”的负责人,他绝对不会如此“吃相难看”。

他顶多跟远赴北方三年,最后只拿了100万图纸设计费那样,设计“新校址”顶多也就领个100万设计费。剩下的,还有10个参与设计的人员要分呢。

但李父“大方”归“大方”,又有啥用呢?

“土木工程系”的主任,早就不是他了。

李父有时候回想起来,本来他应该在老家多忍耐几年,忍耐几个年头之后,他就可以凭“土木工程系”的主任身份,接下学校高层指派的“新校址”的图纸设计工作。名正言顺赚大钱。

那个主任的宝座,仍然由他牢牢的占据着。

并非李父想凭那个位置捞什么“灰色收入”,部队出身的李父不会玩这一套的。

但光凭那样一个身份,他想要在工作以外时间,接一些工程的设计图纸的活儿,就比较容易。收费标准,按照市场价格,完全没问题。

总之,李父可以凭自己设计方面的专长,捞个盘满钵满。

绝对不必像如今的他,被“骗子骗走”大部分的积蓄之后,他就没办法没人脉再接到大工程的设计活儿了。他只能频频回忆曾经在手的巨额,轻易就没了。每次回忆起来,痛彻心扉,要靠一心向佛,来求得心之解脱,心之安慰。否则,就会痛到无法呼吸。

另外,师院系主任这个身份,替李父赢得的不仅仅是可观的收入,还有社会地位。

别的太高太远的东西,李父也接触不到。但他知道自己“在位”之时,广大的亲戚朋友,无论是他这边的,还是老婆那边的,统统都毕恭毕敬对他。

部队出来的人嘛,都喜欢“高谈阔论”之时,夹带满嘴的大道理。以前和亲友聚会时,只要李父开始高谈阔论了,其它亲戚,就只有听的份儿了。

谁曾想,一朝他没有了“师院系主任”的光环加持了,就连一些侄子辈的人物,因为成功在教育部门混了个“股长”之类的小头目,就可以颇颇不耐烦的打断谈兴正浓的李父说话。并直斥他,说的那些都是“过时的老历了”。

这种“待遇”,令李父内心非常之不爽。

从此李父对于亲戚朋友间的聚会活动,能离多远不离多远。一心向佛。

但他可以“躲进小楼成一统”,两耳不闻窗外事。但妻子和女儿,不可能断了跟外界的联系啊。

那一年李会英参加高考了。考的分数距离一本线还差十几分。报考什么专业颇费思量。

她的表哥就直接叫李会英留在本市的“师院”读书吧。读出来了,在教育部门当“股长”的表哥,就负责她的工作分配问题了。说得好不得意。

但李父讨厌极了“师院”的那些熟人,感觉他们待自己太薄。另外,也不想领这些亲戚的“人情”。李父觉得,自己“失势”后,会英表哥一直对自己“耀武扬威”!这种人的人情,不要也罢。

李父极力主张,会英就在“帝都”读个民办的大学,也好过留在本市的“师院”读书。师院出来的大学生,最终绝大多数人的出路,还不是去当教师吗?

那有什么干头呢?

李父都当到“师院的主任”了,“停薪留职”几年之后,又变回普通的师院老师,他最知道当普通的老师那点收入,日子过得紧巴巴。

相比于一般职业的正常收入,老师的工资确实不高。

女儿读师院毕业之后,大概率是到小学或者中学当老师,那工资更不能跟高校的老师比,收入就更少得可怜。

李父以“过来人”的身份,不希望女儿走他的老路。

而李母也以“过来人”的身份,不希望女儿去学什么“医学护理专业”。她当护士最初那十年,可是起早贪黑工作,辛苦之极。

后来当上“护士长”之后,工作才没那么累。当然,忙还是非常忙碌的。但忙得感觉有价值多了。

虽然跟她老公一样,李母并没有胆量大肆捞取“灰色收入”,但一些小礼物还是敢收的。

有时候,她所在的三甲医院“床位”紧张,有亲戚朋友要住院了,她负责安排好床位。来自农村的亲戚,会送一些自己捞的“大蚌”之类吃食给她。

总之,家里也算是四季不断有免费的好东西吃。

需要自己掏钱买菜的时间,只占三分之一吧。倒也省下不少钱。

另外,李母作为“护士长”,医院实行每个科室自行考核工作人员“绩效”了,下拔由她支配的那一大笔经费,李母不敢给她和其它护士“拼命发奖金”,只敢按照各科室的高标准发“资金”,除此之外,科室剩余的钱,就周末拿出来,跟同事聚餐消费。

其它护士还好,毕竟年轻嘛,吃吃喝喝能消化。李母长年累月的吃大餐,吃得那叫一个“脑满肠肥”,体积暴涨。

但李母看李会英从小干不了体力活,也不希望她学“医学护理”,以后当护士就免了吧。

李会英当时对于读什么专业,并没有明确目标,父母说什么她就听什么。

既然不能当老师或护士,那就听从父母安排,去“帝都”的一个民办大学,就读“国际贸易专业”。

这样一个专业,在后世简直就是个“鸡肋”专业,毕业后,对口的就业单位,数量非常之少。另外,该专业进入的门槛又低。

导致最后的就业道路狭窄,就业无比困难。

但放在那个年代,却是非常热门的专业。似乎学了这样一个看起来“高大尚”的专业,感觉出来后,就是不得了的角色了。从事的职业也非常高端。

后世的人更务实,考虑的是,能不能实现就业。而那个年代的人却比较的务虚,考虑的是以后从事的职业,上不上档次。

孰不知,上档次的职业不由你去挑它,是它来挑你的。

结果,至少九成以上的结果,是越向望着高端职业的求职者,最终,越容易沦为失业人员。

总之,李会英就在父母的安排之下,去“帝都”学了4年的鸡肋的“国际贸易”专业。

北上“帝都”读大学的这一年,李家甚至还在老家摆了20桌的“大学酒”呢。

在当时,大学生还不像后世那样泛滥。哪怕就连民办的大学,“自费”去读的大学,那又如何?李家不说,谁知道?

总之,办了20桌“大学酒”,收的红包就有大大的几万块了。

不奇怪!虽然李父不当“师院的系主任”了,但李母好歹还是个三甲医院的护士长。亲戚朋友中,挺多人受过她的“惠泽”。

现在护士长的女儿办大学酒,亲友的“随礼”都挺重的。

收的红包,有大大几万块。

李会英读大学的这几年间,李父在老家活得越来越像个“人”,而不是个“一心向佛”,万事不理的家伙了。

促使他转变的原因也简单,那是李父办理了退休手续了。

本来嘛,按照法定的退体年龄,需要到60岁才可以办理退休手续,领取“退休金”。

李父也才50几岁,距离正常的退休,还要多等几个年头啊。

但按照相关的规定,有一种情况下,是可以提前办理退休的。

那种情况被称之为“病退”。

也就是说,单位中有员工都身患重疾,无力工作了,不给予他们“病退”的安排,就是不够人道、不够关怀啊。

不过,既然是“病退”,提前那么多年享受养老金待遇,当然不可能领十足的养老金。

一般来讲,“病退”的人只能领6成到7成的退休金。并且,“病退”人员的养老金,那是定下了多少了,就多少了。基本上很难提高。

不是说不会给你提,但往往几年之间,难得提一次养老金待遇的。

毕竟“病退”的钱,是由单位发放的。经过改革之后,正常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则由社会保险支付。

李父实在是看够了“师院”的那些同事的“势利”而“可恶”的嘴脸了应该说,他太敏感了。同事们干嘛要专业针对他啊。只不过,他以前是“系主任”,处处被人奉承成了普通员工后没这待遇了。就格外感觉到巨大的心理落差。

李父哪怕“病退”,也想提前退了。只为了不跟旧同事经常碰面。

当然,他身体非常健康,没啥重疾。但他老婆就在本市的三甲医院当护士长,找个人情,请医院的医生开个重疾证明,那也不难。

开了证明后,李父就顺利的办理了“师院”的“病退”手续。

从此,不用去干活,也有退休金领了。

这时,李父对妻子“败光”他大部分的积蓄的怨气,这才稍稍的散去了一部分。

退一步想想,虽然大部分的积蓄都被骗光,但两公婆都有收入,又省吃俭用,积蓄了这十几二十年的,重新积蓄了20多万接近30万了。可以用来购置不动产。

这时候,李会英在“帝都”读到大学三年级,快四年级了。

快要毕业了,究竟是留在“帝都”就业发展,还是回老家混日子?

李父李母是希望女儿留在“帝都”发展的。

他俩甚至考虑过,把房子卖掉,支持女儿在“帝都”发展。

打算卖的就是一套单位分配的福利房,三甲医院的那套。

李父李母是双职工嘛,李母的单位或李父的单位,可以任由他俩选一套房。福利房只能选一套。

两公婆只要有一边的单位提供了福利房,另一边就不提供了。

卖掉医院那套福利房,再卖掉刚赚100万时花20万购买的开发区的地皮,再加上手头上还有近30万的积蓄……这些加一块,再贷它30到40万,足够在“帝都”的5环边上,购买一套大面积的商品房了吧?

届时,等李母也退休后,一家人就都搬到“帝都”去生活。女儿也好在“帝都”有个良好的发展基础。

关于父母的“帝都置业”这计划,李会英却没那么热衷。

她觉得,在老家有一块地皮,用现有的近30万积蓄,完全可以盖好一栋5层的天地楼了。

而在“帝都”购置一套商品房,面积小不算,还得贷款40万。压力山大。感觉还是回老家盖房子划算啊。

李会英在“帝都”生活了几个年头,也没觉得“帝都”有什么特别的好?顶多也就是名声好听些。

在女儿的一再坚持下,李父李母最终还是接受了女儿的观点:在老家“开发区”的地皮上盖起5层楼,最划算。

不必负债啊。

结果呢?

结果李会英毕业后,一直在“帝都”工作,不仅每个月都要支付高昂的房租,还眼睁睁看着“帝都”5环边上的商品房价格,由她父母考虑购买时的4000块钱,短短几年时间,坐电梯似的一个劲直涨。到如今,已经翻了两到三倍的房价了。

之前是嫌这的商品房面积小,不如老家自建房宽敞,现在是根本就买不起“帝都”5环边上的房子了。

李会英这才追悔莫及。

悔不当初!悔不听父母的建议,及早在“帝都”置业。

而李父如今也是“悔得肠子都青了”。

后悔的不是没有在“帝都”买房。

他不像李会英,身在“帝都”,对于“帝都”的房价涨势,感受得那么真切。

没买就没买了。

李父追悔莫及的,却是他同意了妻子的建议,提前办理“病退”手续。

跟李父差不多年龄的好几个“师院”同事,这些年陆续的到了正常退休年龄,办理了退休手续。

他们领取了养老金,那数额,直接比李父的“病退”养老金,多出一倍不止。

并且,他们的养老金是社会化发放的,每年都在提高。

李父手上那少得可怜的退休金,却几年不见增加一次。

这两者的差距,越来越扩大。越来越明显。

李父岂能不“悔不当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