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猛对于董卓的所作所为,还是有点了解的。他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说起董卓,历朝历代的人们一定会用‘权倾朝野’、‘专横跋扈’、‘凶暴残忍’、‘倒行逆施’、‘罪恶盈天’、‘恶贯满盈’来形容。纵观董卓的一生,确实是以军阀起家;利用战乱,爬到了大汉权力的巅峰,废一帝,立一帝;迁都长安,焚烧洛阳;为了搜集财宝,他肆意屠杀手无寸铁的平明百姓;后来又在自己的封地铸造鹛坞,纵情声色;最终身死人手。历代对董卓的评价也往往以斥责痛骂为主。史籍中还有关于他食人肉的恐怖记录。”
独孤信道:“客观地讲,京城大乱,百姓遭殃。董卓平定十常侍叛乱,维护了国家的稳定,还是有功的。但是,这时的董卓却干了一件蠢事,不仅彻底颠覆了自己的功臣形象,还彻彻底底地成为了叛臣贼子,为千秋后世所辱骂,这件改变董卓历史地位的事情就是废帝**。这件事情是这样开始的,班固在《后汉书》中有如下记载:‘中常侍段珪等劫少帝及陈留王夜走小平津。闻少帝在北邙,因往奉迎。帝见卓将兵卒至,恐怖涕泣。卓与言,不能辞对;与陈留王语,遂及祸乱之事。卓以王为贤,且为董太后所养,卓自以与太后同族,有废立意。’我们都知道,权臣废立君主时,如果出于私心,要么就是‘废长立幼’,要么就是‘废明立暗’,还有就是‘废疏立亲’——总的来说是为了便于控制,立一个傀儡而已;要是出于公心,那就是‘废昏立贤’,目的是为了天下太平。”
杨逍道:“平心而论,董卓废立皇帝的原因有两条:第一,陈留王贤;第二,陈留王曾经被董太后所养,董卓自以与太后同族。从第一个原因来看,董卓一心为了天下太平,不惜背负废立大罪——董卓至公!但是从第二条原因来看,董卓又有那么一点儿私心——‘废疏立亲’。但是这里就要分析一下,董卓自认为与董太后同宗。同宗者,一家人。他们是一家人么?《后汉书》里明确记载董卓是陇西临洮人,而董太后却是河间人,相差十万八千里,董卓怎么会认为一个与自己相差十万八千里的人只因为同姓就是同宗?可见该条并不是董卓废立皇帝的原因。所以我认为董卓废立皇帝的目的应该认定是第一条,为了天下太平,而不是想要谋夺汉室江山。其实据我猜想,董卓最开始的目的其实就是想效法伊尹与霍光,名垂青史。但是事与愿违,却成了谋逆之臣。”
石猛道:“两位兄弟的观点各有可取之处。依我看董卓变成谋逆之臣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条:第一,废立皇帝这是皇帝集权与官僚体制下最大的忌讳,这样做会引发无数的争斗,无数的利益纷争。你说你是忠心的,谁又会相信你是真心?就算是伊尹,后世也有人说他富有心机,玩弄权术,还权太甲是因为年老,不得以而为之,既可以保全性命也可提升名声,两全其美,他又何乐而不为呢?另一个废立皇帝的权臣是汉昭帝刘弗陵死后的辅政大臣霍光,可惜一心为国的霍光,最终还是被皇帝灭族。另外一个让董卓留下千古骂名的原因,就与他自己的所作所为有关了。董卓废立皇帝之后,东汉中央的大权几乎全部归属于他,这就极大地得罪了原来中央的既得利益者,这些既得利益者怎么甘心会任由一个地方大员来抢班夺权?所以董卓就被这些大臣骂为‘谋逆之臣’,他们争先恐后地泼脏水:‘董卓无道,陵虐王室,祸加太后,暴及弘农,天子播越,宫庙焚毁,是以豪桀发愤,沛然俱起。’所以啊,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掌握一个度。人们常说的‘欲速则不达’和‘过犹不及’就是这个道理。”
石猛道:“照这么说,董卓还真有可取之处。”独孤信道:“肯定是的,任何一个人想在朝廷里呼风唤雨,没有一点能耐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杨逍也附和道:“大哥哥说的没错,董卓也有自己的长处,他也曾做过许多好事,他也想名垂青史。”
独孤信道:“董卓刚到洛阳,就一心一意地帮助朝廷平定判乱,而且董卓也曾礼贤下士。众所周知董卓的一个大罪,便是肆意屠戮中央官僚。但是那些被屠戮的官僚们却忽略了,最开始时,董卓也非常积极地想加入他们,并且也曾‘礼贤下士’。班固的《后汉书》中记载:‘卓迁太尉,领前将军事,加节传斧钺虎贲。卓乃与司徒黄琬、司空杨彪,俱带鈇锧诣阙书,追理陈蕃、窦武及诸党人,以从人望。于是悉复蕃等爵位,擢用其子孙。卓素闻天下同疾阉官诛杀忠良,及其在事,虽行无道,而犹忍性矫情,擢用髃士。乃任吏部尚书汉阳周珌、侍中汝南伍琼、尚书郑公业、长史何颙等。以处士荀爽为司空。其染党锢者陈纪、韩融之徒,皆为列卿。幽滞之士,多所显拔。卓所亲爱,并不处显职,但将校而已。’这里边记载的事情能够表明,董卓在夺取中央权力过程中和掌权之后,是做了几件‘礼贤下士’的事情的:第一,追封陈蕃、窦武等被党锢的贤士;第二,重用了诸如黄琬、杨彪等一大批原汉室中央大臣;第三,抑制原西凉人马的权力扩张。在那些被重用的人当中,吏部尚书汉阳周珌与侍中汝南伍琼后来被董卓杀害,究其原因,是此二者为董卓举荐了许多地方官员,但是后来这些地方刺史大都加入了反董联盟。董卓大怒,认为他们两个背叛了自己。而且还必须要指出的是,董卓在杀害那两个人之后,马就后悔了,所以班固在《后汉书》中也没有对董卓是一味地抨击,他在后面又记载道:‘旋亦悔之’。”
石猛道:“我所了解的董卓是多面的,年轻时的董卓我不敢打包票说是个好人,但是至少不会坏得离谱。董卓生长在在陇西地区,靠近西羌的居住区,那里民风彪悍。东汉年间,政府与少数民族的战争多发于此处,为此东汉政府专门设立了护羌校尉来指挥与少数民族的战争。年轻的董卓生于斯、长于斯,在这种环境熏陶下,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史书中说他‘膂力过人,双带两鞬,左右驰射,为羌胡所畏’,被谢灵运称为‘才高八斗’的曹植在《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董卓乱政时,越骑校尉伍孚想出其不意对他行刺,却被轻松躲了过去,可见他身手虽然比不了他的干儿子吕布,但绝对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