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一十一章清风愿留华山上(1 / 1)团之大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是杨清风没有遇到那两个华山派弟子,他很有可能会登临一次华山绝顶,然后发一通感慨,离开这里,然后继续西行。

可是现在他认识了华山派弟子,也见识了华山派的剑法,更是将华山北峰、西峰和南峰齐齐登过一遍,对于华山,他不仅仅是心驰神往,更是在不知不觉间有了长留在此的打算。

华山不只是景色怡人,更是练武的绝佳去处,正是因为这里人迹罕至,少人打扰,才吸引了一大批武林高手来此闭关修炼。

杨清风最为看中的一点是,华山派的弟子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练功方法。无论是剑宗还是气宗的弟子,都有着自由发挥的空间,在不改变大方向的前提之下,自行修练,自行深造。掌门人也默许华山派剑宗和气宗两宗并立,因为在他看来,二者互相切磋,互相争斗,有利于门下弟子的武功进境。这里时常发起的比武,是门下弟子们学武功的好机会。况且华山派素来开明,如果华山派不开明,或者心胸狭隘的话,以王重阳,洪七公这样善良淳厚的宗师,绝对不会跑到人家地盘去打架的。

两个华山弟子带着杨清风把华山的主峰齐齐看过一遍,“五岳归来不看山”所言非虚,尤其如此险峻的华山更是特别的一种存在。华山的奇险最能激发人的勇气和智慧以及不畏险阻攀登的精神。

一个人也只有来过华山,才能明白这种独立山巅之,近看脚下云海似波涛翻涌,目所穷极,成片云海团团围绕。云雾飘荡的华山,始终处在如临广寒的神秘气氛之中。山是不动的山,屹然岿立,云是飘忽的云,一起一收,静是静得兀然,动是动得突然,静和动之间,奇景幻影,层见叠出……

四天时间里,杨清风登临过西岳华山的五座主峰,见识过华山剑法的绝妙招式,也听过许多凄美动人的传说,更对华山派内部剑宗和气宗的争锋颇感好奇。看来,他留在这里是仈Jiǔ不离十了。

那两个人按照掌门人的吩咐,带领杨清风看也看了,转业转了,思绪也调节地差不多了。也该掌门人自己出马了。

那两个人将杨清风带到正厅,便退了出去。“杨少侠,这几天考虑得怎么样了?华山前前后后你也看了,给句准话!”掌门人是个痛快人,也不藏着掖着。

杨清风抬了一下眼皮,看见面前的桌子放着两个托盘,都用红布盖着。看来掌门人是做了两手准备的。

杨清风一个手托着下巴,另一个手在衣襟不住地摩挲着。虽然他很想留在这里,但是他可不想决定得太仓促,将来后悔了怎么办?所以他才会犹豫不决。

掌门人也没有再说话,只是盯着杨清风看,因为他不能替杨清风做决定,也不能过多地干涉,得让他自己想好了再说。

杨清风和掌门人还真是一个比一个淡定,一个比一个沉得住气。两个人就这样静静地坐着,谁也不说话,持续了大概两个时辰,突然外面有人禀报:“启禀掌门师公,该吃午饭了。”

掌门人道:“拿进来吧!”进来了两名弟子,一个端着饭菜,一个端着一小坛子酒,还有两个非常精致的酒杯。他们把东西在桌子摆好,就退出去了。掌门人和杨清风又开始了沉默。

这样的沉默又持续了大概三个时辰,刚才送饭的那两个人又来了,他们看到一次送来的东西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便把饭菜和酒在另一张桌子摆好,然后恭恭敬敬地退了出去。

杨清风和掌门人整整沉默了一天,有一句谚语叫做:“沉默是金”,其实有时候,沉默比金子更珍贵。在别人遇到两难的决定之时,沉默是最好的选择。

也正是掌门人这几个时辰的沉默打动了杨清风,两个素不相识的人,正是本着互相尊重的原则,一个不愿意多问,一个不愿意多说,全凭自己的心意去做决定。

在这里,杨清风感受不到谢驰的强词夺理,也感受不到独孤信的道德绑架,更感受不到杨逍和石猛时不时地胡搅蛮缠。他作为一个人,一个独立的人,获得了这世最为难得的清净和安静。

有人问佛道:“世间为何多苦恼?”佛曰:“只因不识自我。”人们往往会被生活所困,为他人所扰,却往往忽略了自己内心的清净。

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人活在世,谁不是自成风景。我自风情万种,何必与世相争;我自心清如水,又何须为烦恼所困?

在华山,杨清风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清净,内心里的纷繁复杂在此处早已经烟消云散了。因为这里没有那么多的人打着为他好的名义去影响他。

许久许久,杨清风站起身来,向掌门人施了个大礼道:“晚辈愿意加入华山派,愿意成为华山剑派弟子!”

掌门人扶起杨清风,微笑着对他说道:“我一直在等你这句话,因为你的心中一直在犹豫,所以我没有开口。我一旦开口,必然会影响到你的决定。因为你会看在我华山派掌门人的面子,答应留下。如果让你以这种方式留下来,实在有违你的本意。我一直在等你自己做决定,因为你必须自己决定留下来,才会心甘情愿地拜入我们华山派门下。”

杨清风道:“正是因为前辈您一直保持沉默,给了我充分的时间让我考虑,我才最终决定留在华山派。因为我以前被人劝过太多,很多人在规劝我的时候,往往认为我和他的感情足够好,所以说话大都很直白,即使是在我十分伤心、极不情愿的情况下也不肯将语气放得委婉一些,而这样做却往往让我更加难过,甚至会伤害我们的情谊。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即使是在犯错误的情况下,也希望保留自己的尊严。良药未必都要苦口,忠言也不一定非得逆耳。况且我又不是那种不讲理的人,他们也犯不着跟我讲大道理。与他们在一起时,我总是被劝的那一个,有些事情我不想做必然有不想做的道理,可是架不住他们一个个地轮番劝说,最终妥协的人是我,我不得不按照他们的要求来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