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门人道:“现在纠结那些,已经于事无补。出生时是兄弟,那么这一辈子都是兄弟,既然你知道自己伤害了大哥,那就想办法弥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帮他,这样的话,你自己的心里也好受点,你说是不是?”
杨清风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掌门人知道杨清风的心里又开始纠结了,又开始难受了。如果不转移他的注意力,他很有可能钻牛角尖。
掌门人也没理杨清风,他把两张桌子的饭菜放在了一起,自顾自地吃了起来。看杨清风还没有动静,他便问道:“饿了一天了,你不吃点东西,怎么有力气去学我们华山派的武功啊,以后怎么下山去帮助你哥哥啊?”
杨清风脸的阴霾慢慢地散去了一些,因为掌门人的话讲得确实有道理,他只有练好武功,在江湖扬名立万,才能在哥哥需要的时候站出来。
慢慢想开了的杨清风也感觉到了饥饿,他坐在掌门人的对面,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虽然饭菜早就凉了,但是饿急了的杨清风仍然吃得是津津有味。
掌门人看到他那狼吞虎咽的样子,笑着调侃道:“这才是年轻人应该有的样子,饿了就该好好地吃一顿,吃饱了烦恼就少了。”
两个人吃完饭后,掌门人让人撤掉桌子,摆香案,再让人召集华山派全体成员,除了下山办事的几个弟子之外,所有华山派的弟子们都到了。
掌门人一眼扫过去,所有的弟子都恭恭敬敬地站在那里,整整齐齐的。大弟子岳肃朗声道:“启禀师父,华山派七十二名弟子,除蔡子峰师弟的五名弟子下山采办物品之外,奇遇六十七人全部到齐,请师父吩咐!”
掌门人笑着捋了捋自己的几缕胡须,然后先看了看杨清风,再看了看岳肃,岳肃心领神会,立即去香案前取出三炷香,恭恭敬敬地点,向祖师爷的画像行了三个大礼,然后再从祖师爷的画像后面,抽出一张卷轴画。
岳肃慢慢地展开那张卷轴画,面工工整整地写着华山门规,落款是祖师爷的名讳。岳肃清了清嗓子,朗声念道:“本派门规共有七戒:首戒欺师灭祖,不敬尊长;二戒恃强欺弱,擅伤无辜;三戒奸淫好色,调戏妇女;四戒同门嫉妒,自相残杀;五戒见利忘义,偷窃财物;六戒骄傲自大,得罪同道;七戒**匪类,勾结妖邪。”
岳肃念完门规后,把卷轴画挂在祖师爷画像旁边,掌门人接着说道:“杨清风,华山门规你必须牢记在心,时时遵行!”
杨清风答道:“是,师父!”
掌门人笑道:“你先不要着急叫我师父,先得行个拜师礼,正式入了门,再叫师父也不迟。”
杨清风问道:“那拜师礼的礼数如何,我怎样才能做周全了?真想早早行了拜师礼,正式入门。”
掌门人仍然笑着说道:“其他门派的弟子要拜师,一般要有一名或者两名保师和荐师。也就是师父的同门师兄弟,或与师父要好的同辈,作为荐师或保师,在现场作为引荐和证明。在某一天(选黄道吉日)在特定场合举行拜师仪式。一般是摆祖师爷画像和牌位,焚香、叩头、祝祷。由引师读师门规矩,入室弟子双手持拜帖,行拜师礼(一般为三扣首,指拜天,拜地,拜师)。等到师父接过拜帖后,徒弟再给师父双手奉酒或者茶水。待师父饮后则礼成。我们华山派的规矩虽然没有那么繁琐,但是拜天、拜地、拜祖师爷之后再奉茶拜师父,这可是不能免除的。”
掌门人话音未落,就有两名弟子端着茶水走了过来,杨清风小心翼翼地斟满一杯茶水,毕恭毕敬地给掌门人端过去道:“徒儿恭请师父用茶!”
掌门人笑逐颜开,将杨清风奉的茶水一饮而尽,然后双手交叉放于胸前,默默地说了些什么,然后回到自己的座位去,对众位弟子嘱咐道:“今天,神雕大侠的二公子杨清风正式加入我们华山剑派了,凡我本门弟子,必须恪守门规,互相帮助,要像家人一样和睦相处。杨清风今天拜入我的门下,辈分自然随我,各位弟子千万不能因为他是新来的,就轻视于他,闹出不和谐的事情来。”
众人高声答道:“谨遵掌门人教诲!”
掌门人点了点头,看了看杨清风然后说道:“本门弟子以尊祖守规为要,凡拜入我门下的弟子,做人一定要清白,学艺一定要刻苦。要懂得循序渐进、欲速则不达,武功是一定要练的,但是做人也不能落下。”
杨清风道:“徒儿谨遵师父教诲,不负师父嘱托!”
拜师仪式结束以后,华山弟子们各自散去,只留下掌门人和杨清风二人,掌门人问道:“你可知道韩文公的《师说》?”
杨清风答道:“知道一些。”
掌门人问道:“能否背诵?”
杨清风答道:“我试试吧!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