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二章 三代守边人(二)(1 / 1)晓魏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里是我们国家立的界碑,那边是对方立的界碑。”熊国斌和熊国强站在129号界碑前,对记者说。“这一段一共有22块界碑,还有4个副碑。我们主要巡查121号到129号界碑,一个月一次,每次8公里。”熊国斌和熊国强都是金竹坪村的村民,苗族,中国共产党员,他俩有一个光荣而坚定的名字——守边人。

熊国斌曾经作为边境民兵,二十载如一日,默默扎根在最前沿哨所,历经战事,青春不悔。熊国泽家三代人,三名党员,三个年代,都曾经为捍卫国家领土,为维护国家尊严,挺身而出,寸土必争。

金竹坪村位于海拔2002米的金竹坪大山下,全村100多户,400多人,都是苗族,村子距离边境线直线距离仅有1公里。自新中国成立后,这个外表秀美宁静的边陲苗寨,却以血与火的激情,抒写了一次又一次守边固边的热血故事。“我奶奶叫项招弟,由于觉悟高,追求进步,50年代被边纵发展为党员,是当地第一个苗族女党员。70年代时期,界碑比较小,经常被对方挪动,甚至破坏。我奶奶带着村民几乎是天天巡查在边境线,发现界碑被挪动,就马上组织人挪回去,寸土必争!”今年57岁的熊国强告诉记者,当时他年纪还小,对于奶奶的其它事有些模糊,但是唯有这件事,一直记得非常清楚,只是很遗憾,没有留下奶奶的照片。

“这是一条小路,从这里可以直接通往山下的村子,高射机枪就架在对面。”熊国强指着一条郁郁葱葱的小路对大家说,路小北看着眼前这条充满生命力的、绿色盎然的小路,真看不出来以前经受过炮火的洗礼。

37年前,也就是1980年的9月,他父亲熊明清当时是赤脚医生,上山采药时,突然发现金竹坪主峰上被邻国军队占据了,正在砍树修工事。作为共产党员的他,立马飞奔下山,告诉当地驻军。随后,解放军快速调动部队,在村民兵的配合下,于10月15日开展作战,一举收复了金竹坪主峰。

那一年,熊国强17岁,熊国斌16岁。那一年,他们终身难忘。

“炮弹天天从村子上空飞过,一开始有点担心,后来就麻木了,听见炮响也不躲了,因为太频繁了,没时间躲。”熊国斌说起当年的情形,依旧历历在目。“我老父亲熊明山当时是村长,部队驻满了整个村子。开战之后,他组织村民做饭运饭,抬伤员。我们当时年纪小,主要是来回送饭送水,每天三趟。老一辈扛枪配合,小一辈送饭,送水,持续了半个月左右,村里的民兵也出现了伤亡。”记者问他当时怕不怕。“一开始有点怕,但是看着那么多陌生的战士不怕牺牲,为捍卫祖国,浴血奋战。我慢慢的就不害怕了,那时候,心里才意识到了保家卫国、守土有责的真正含义。”

1983年,熊国斌被选为参战专职民兵,分配在118哨所,负责配合轮战部队开展防御作战。期间,他多次配合部队完成了各种作战任务,由于表现突出,1990年熊国斌被省政府记大功一次,1997年被评为省民兵预备役工作先进个人。就这样,他在民兵哨所一干就是21年,直到战争硝烟散去,和平年代来临。

从界碑处回到家里。

“有时候也有点想法,别人在打工、创业致富的时候,我一直在哨所,一直在边境线巡逻。”今年56岁的熊国斌一边翻看着自己的荣誉证书和奖章,一边有点小遗憾地说。

“1986年,一个老首长喊他去工厂做工,一个月500元,没去。妹子、妹夫在广东打工,很多次帮我找好工作,叫我过去,我也始终没去。”

“打仗时候,村里牺牲、受伤了一些人。战争结束后,由于周围都是雷区,陆陆续续又有十多人被地雷炸伤炸残。”熊国强告诉记者,相对于熊国斌的坚守,他选择另外一条路,他到市卫校、县医院学习后,1984年当上了村医,为村民们看病就诊,直到2003年,他才到村委会做副支书。

而熊国斌也在2004年离开哨所,到村委会工作。边境恢复了往日的和平,大家开始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但村民们捍卫国家利益的热血一直没有改变,苗族同胞们的爱国之心,护边之心更加强烈。

“这说明我们金竹坪村的群众,国土观念深入人心,守土固边意识非常强烈。”说起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但熊国斌、熊国强依旧感到很自豪。“我们真的是没想到,当时村民们那么团结,完全是发自内心地为维护祖国利益,冲了上去。”

如今,熊国斌是金竹坪村委会党总支书记,熊国强是村委会副主任。作为村干部,两个人偶尔回忆起当年的硝烟岁月,颇有感概。

但更多的时间,他们则把心思放在了村里的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上。这些年,在党和国家的关心下,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金竹坪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兴边富民行动没有忘记村子,扫雷部队多次进驻清扫雷区……,村里搞草果种植,发展打工经济,还办起了香猪养殖合作社,日子渐渐幸福,先后被评为“市级民族团结示范村”、“省级文明村”,“平安村寨”。

特别是2017年,金竹坪村被列为民族文化特色旅游村,白马县整合多方资金,对村子进行了全方位立体改造,改房屋、建广场、修沥青路、装太阳能灯、沼气池、排污管……

整个村子焕然一新,家家户户挂国旗。昔日历经战火硝烟、饱受战争创伤的小山村,如今变成了美丽迷人的特色旅游村。

“后年就是建国70周年嘛,我县也计划2019年脱贫,等脱贫攻坚结束,我还是想出去走一走,看看全国各地的老战友,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熊国斌对路小北他们说。

正值下午时分,风乍起,金竹坪主峰上渐渐有了雾气,他和熊国强并立在129号界碑前,凝望着这块他们用青春、热血、生命守护的国土,心中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我们现在老了,希望现在的年轻人,能够记住这段历史,把这种爱国精神继承和发扬下去,把爱国爱土、守边固边这种意识传承下去,我们就放心了!”

只见熊宏杰乖乖地在熊国斌身边,虽然还小,但也站得笔直。熊国斌的儿子在领市的边境线上站岗,爷孙俩现在站立在界碑前,路小北仿佛看到了将来,十多年后,熊宏杰长大的模样......

“那天,达凤几个村小组开会商量建房的事,金竹坪也要一并改善,我们哥俩就一块去瞧瞧。”

“见老百姓有想打退堂鼓的,我俩就上前拉拉杂杂说了几句:我们边境村,枪林弹雨都挺过来了,不就是盖房子吗?别说还有建房补助了,就算没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解放初期,其他国家对我们实行经济封锁……我们自己造,不是也挺过来了?!”

“趁这次这么好的机会,一个字:干!”

“把咱们家园建设好,守好边境。让邻国瞧瞧,我们的家园多么漂亮!我们的人民多么团结!让祖国放心、中央放心,内陆放心,我们会守好边境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