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二章 自强班(三)(1 / 1)晓魏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路小北为什么对这条裹腿布这么印象深刻,可不是专门去瞅人家姑娘的美腿去了,他主要是想起红军,那时的革命队伍都扎裹腿,小北猜想主要是为了解乏之用。每天走路,翻山越岭,小腿上裹上一块布,能一定程度上缓解脚酸及疲劳。咱们红军斗争过程中悟出来的衣服经验。

咱们的苗族服饰的裹腿布功用也是红军的裹脚布有同样的功用,勤劳而又善良的民族呀。

小康路上一定要紧紧拉位咱们民族兄弟的手,不让他们掉队。

以前的苗家儿女们,在生产力不发达时,就用这身绚丽的衣物配上脚上的草鞋,现在生活好起来了,会配上解放鞋、板绒鞋,也挺好看的,出去外面打过工,回来的苗家姑娘,更懂流浪趋势,配上了皮质高筒鞋,民族元素加上流行元素,漂亮极了!

怪不得小伙子们趋之若鹜。

自从嫘祖发明了养蚕以来,咱们的妇女一直是勤劳而又坚韧的。

今天我们的女同胞们来参加的是刺绣引导性培训,本次培训授课教师由上海华阳社区华恩爱心志愿服务社社长、上海幕驰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靳百丽设计工作室总经理靳百丽讲师担任.

靳百丽女士年龄约四十岁左右,有着上海女人的精致,加之从事的是时尚行业,不但保养得宜,衣着虽然是讲师的白色的西服套装,但脖颈间加上了一条蓝色、边上缀于白色和黄色的花边,戴上了一颗闪亮的胸针,右手上有一块银色的腕表,看起来又干练,又精神。

培训地点定在职高就是因为这边不但有场地,还有教室,只见靳女士刚还站在讲台中央,这会,走向坐在学生席的“学生”们中。

底下有50名“绣娘”参加了培训,其中建档立卡人口28人,苗、彝、仡佬、壮等少数民族42人。

讲师教授的是十字绣。

在教室的中间一张课桌上,靳老师打开一幅空白的十字绣框架,只见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十字,靳老师拿起了针,只见原来还斯文秀气的老师这会飞快的出针,这出针边讲述。

“这儿要这样要这样,看好了......”

没过一会,一幅绣着“家和万事兴”的十字绣成品就完成了。

有国才有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和国家兴盛。

十字绣流行了一段时间,主要是靠绣品上,要绣的图或风景、或花朵或书法上布满一个一个的小“十”字,让普通人不用经过系统的培训,也能轻易地上手,简单易操作,一时之间也在全国流行了起来。

以前少数民族的刺绣都是传统的刺绣,较繁琐,又费工时,通过十字绣的培训之后,咱们的少数民族妇女同胞本来就有刺绣基础,再加上简单程序后的十字绣,大大提高了刺绣的工作效率。

“靳老师,这要怎么弄?我绣到这,成死结了。”问话的是一位穿着苗族服饰的妇女,年龄在二十多至三十岁之间,看起来身材有点壮实,一看就是家里的劳动能手。

“我叫陶存兰,是来自和平村委会达凤村小组的。我是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我觉得这不是光荣的,是耻辱的,家里太难了!老人老,还生病,孩子小,我们夫妻俩暂时不能出去外面打工。”

可以看出陶存兰有一点点小紧张,紧拽着手,说出来的话有些颤音。路小北也想起自己小时候第一次上台介绍自己时紧张的状态,介绍时也老是“我我我”的。

“我的名字叫路小北,我是路小北,我家住在......我爸爸是......我妈妈是......”

“咱们在家也可以挣到钱的。”靳老师鼓励着她自我介绍,刚开始她有点不好意思,后来在靳老师的鼓励下,开始打开了话匣子。

“看着我们村里能出去的人外出务工挣了钱,我们家只有羡慕的份呀。咱们达凤村小组又被选为上海援建村,要开始盖新房子了,我更着急!都差点想跟着自家男人到工地上去砌砖了......”

通过她的讲述,可以看得出来她家生活的不易与艰苦。

靳老师与陶存兰话家常式的打开了讲师与学生存在的陌生的距离感之后,这名没走出过白马县的苗族同胞妇女惭惭大胆且热烈起来,恢复了她在寨子里的泼辣性格。问出来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其她美女们见状也惭惭放开了刚来时的拘谨。

“靳老师,我叫陆兴娣,是来自于白马县的壮族,我们这边有壮族的版画......”一位穿着壮族黑色服饰的妇女也不甘落后于咱们苗族妇女,也大胆的提问。

“什么是版画?”没想到靳老师对这个感起兴趣来。

“壮族版画就是刻在木头上,雕刻是必须是把要雕刻的内容反着来雕刻的,因为还要印出来,只有反着雕刻,印出来的成品看到的画面才能显示出正常的景色和物......”一说到自己民族创造出来的版画,她就特有自信。

“哇,那这真是太了不起了!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这种技艺,你们知道吗?正常的画师都是正常在画布上做画的,版画要反着雕刻。民间艺术,民间瑰宝。”靳老师兴奋的声音。

“你们能制作版画,这十字绣根本不在话下。”靳老师兴奋完又想到这个问题。

“是呀,是没问题,我想的是如何让我们的版画与十字绣结合在一起。”陆兴娣说出来。

“你的问题很好,我会带回去研究,你们也可以研究研究,咱们找出结合路子来,让我们的产品越来越好,销路蒸蒸日上,日子红红火火,都脱贫奔小康。”

靳老师的讲话也太燃了!看来大家都知道今天有缘聚到一块,特别是上海繁华地区的人员来到白马县,聚集五湖四海的英才,都是为了脱贫攻坚大计。

“老师,老师,你看我绣的咋样?”另一位女同胞也问道。

“靳老师,靳老师,请过来一下,看看我绣的。”一位穿着常服的妇女也礼貌的想靳老师评鉴一下自己绣的。

“靳老师,靳老师......”

看到咱们的少数民族妇女们用虽蹩脚,但积极地向老师发言请教,老师也耐心指导。

气氛融洽热烈,一幅幅精美的绣品呈现出来时,大家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哇哇哇”

“太美了!”

“好美好美!”

“太漂亮了!又快又漂亮!”的惊奇声不断。

观看的领导们脸上也抑制不住地高兴,也跟着欢快地拍起手来。

培训结束后,上海华恩多加工作坊与白马县刺绣扶贫车间签订了十字绣生产订单合同,解决了刺绣生产销售问题。

妇女一直能顶半边天的。路小北仿佛又看到了未来的美好远景。古人云“天道酬勤”,而到了现在,勤之上加上了脱贫攻坚、党的引领这辆快车道,何愁不能脱贫、脱不了贫。

说起绣娘,大部分能想起来的是江南苏杭一带的绣娘,勤劳朴素善良,秀美的面孔,纤瘦的身姿。

不知为何路小北会想起宋朝张俞所作的《蚕妇》这首诗来: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一个住在乡下以养蚕为生的妇女,昨天带着自己的蚕丝到城市里去卖,赶集并且用出售蚕丝换来的钱买些家里嗷嗷待哺的孩子及老人家的生活用品,去的路上想着能换到钱了,大儿有糖吃了,可以再买丁点肉,家里已三月不知肉味了......

但回来的时候,她却是泪流不断,伤心的泪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湿了、因为她在集镇上看到,全身穿着漂亮的丝绸衣服的人,根本不是像她这样辛苦劳动的养蚕人!

这是多大的讽刺?!

更看过一篇考古事迹报道:在一座古代大墓中,发现有一殡葬坑,里面有十到二十位花季少女,骨架上发现丝织衣服,而手上及脚上的骨架却是粗大的,还原起来就是粗糙的手掌和经常劳作的脚,真相就是这群被迫殉葬的少女是一群绣娘,真是凄惨!

那是古代,新中国,根本不可能存在那种现象,也不会让咱们的少数民族绣娘流下蚕妇的眼泪。

你看她们现在脸上多幸福呀,虽没有江南儿女的小家碧玉,却有少数民族特有的热辣及浓烈,望上人的眼光是赤诚诚的,声音也大声,爽朗的笑声老远远就能听到,笑起来嘴角裂开的弧度也大,亮出明晃晃的大白牙。

不像江南女子一样懂得婉约,笑不露齿,掩嘴而笑,有点只是热情。后来的后来,路小北也经常这种大笑了,入乡随俗,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

“临溪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道理谁都懂,可没人像脱贫攻坚一样大规模的组织培训贫困地区不只是建档立卡户,还有一般户的技能培训。

“陈支书,如何?看了咱们女同胞的培训情况?”指挥长问起陈支书来,和平村委会的青壮年劳动力培训是他及村委会的妇女干事徐兴芬带队的。

“领导,看了之后,我太为我们的男同胞着急了,存在危机感!家里的婆娘都能挣钱了,而且挣的多,有些怕是比男人挣的多些!”

路小北知道,在白马县,很大程度上,农村家庭里是存在男尊女卑现象的。

男人爱喝酒,女人也不敢说,男人一喝酒,有些发起酒疯来,还会对女人骂骂咧咧......

是呀,妇女能挣钱了,翻身农奴把歌唱了,看你男人还如何嚣张?!指手画脚的。

现在没娶到老婆的光棍又多,自家婆娘又会挣钱,自己再不抓紧努力,所是媳妇都嫌自己窝囊跑球了。

听到陈支书发出这样的担忧声,大家都笑开怀来。

那样也不错,一个家庭里你追我赶,只要不懒,勤劳不但能摆脱贫困,而且还能脱贫致富奔小康。

这边的妇女同胞们这么努力,另一边的男同胞呢?带着好奇与这样的疑问,路小北和其他领导一行人移步另一男同胞的培训现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