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4章 李隆基的心里话(1 / 1)大强67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唐是我的,也是你们的!”

第一句话,就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李隆基舔舔嘴唇,似乎有点渴。怎么才一句话就有点紧张呢?他有些自责。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水。

“我在宫里,有时候什么都看不见。所有的消息,都是那一张张奏折。有良心的官员,会把他看到的,听到的如实的告诉朕。而没良心的,为了自己的私欲,只是一味的蒙蔽朕的视听,视万民于水火而不顾!”

台下静默,原来皇上这么可怜?很多人心里开始同情。

“所以,朕希望你们从做一个诚实的人开始,当好朕的眼睛和耳朵。因为朕不想做聋子和瞎子!”

王小强也有些动情,李隆基这是说实话了啊!作为一个皇上,有事情其实是挺悲哀的。整天被圈养在一个大笼子里,尽管什么都不缺,可是人类最宝贵的东西,不就是自由吗?

于是他带头喊了一句,“我们会的!”台下无数的声音响起。“我们会的!”

听着这雷鸣般的声音,李隆基心中升起了一种叫希望的东西。有了他们,未来会怎么样呢?

“那你们就好好学习,学习不只是读好基本经文,写好几首诗!大唐需要的是更加多的人才,比如粮食要增产!工具要改革!商路要拓宽!这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知识,所有的希望都在你们身上了!所以,朕等着你们!别让我失望。”

这些话有些沉甸甸的,每个人肩膀上都觉得背负了某种东西。

“还有,这所学校是朕的!你们每个人都是朕的学生。可能你们以前的地位有所不同。但朕警告你们,谁也不许依仗长辈的余荫欺压良善!在这里你们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朕的学生!你们是平等的!”

“哗”剧烈的掌声又一次响起。很多人眼里泛起了泪光。

李隆基满意的点点头,为自己,也为学生们。

“朕公务繁忙,所以委派王小强替我管理此处。在这里,他就是朕!有什么诉求,直接找他就可以!”

讲话结束的时候,所有人都高喊,大唐万胜!那是发自内心的喊声。搞得李隆基眼眶都红了。

重重的看了王小强一眼,“你很好!”

然后上了车驾,回宫了。

典礼结束,紧张的军训生活就开始了。这是王小强特别加上的项目,也是进同官学堂最重要的一点。一个月的严苛军训!

平民子弟一般问题都不大,毕竟从学会走路起,都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即便有不适应的地方,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可是富家子弟就不同了。大部分都是娇生惯养,哪里受过这个苦。豪言壮语的温度褪去后,这繁重艰苦的训练如同在地狱里煎熬。每一分钟都如一年那么漫长!

特别是训练他们的都是同官高年级的学生。而且都经过比这个还严苛的魔鬼式训练,所以这点体能消耗,在他们看来不过是小儿科。所以,对跟不上的学生根本没有同情心。动辄打骂。

一些家里有背景的学生就开始受不了。急眼了就反抗,可是反抗的唯一结果就是被镇压的更狠!

终于,有了第一个退学的。退学学费是不会退的,这点协议里写的清楚。之后,又有了第二个,第三个。一个月军训下来,大户子弟们走了有一半。

王小强为此背负了不少骂名!可他不在乎,偶尔听到一些别人的议论。只是笑笑,最多不过回一句,“叫他们来咬我啊!”

留下来的学生们精神面貌都彻底蜕变了!他们令行禁止,整齐划一。身着统一服装。说是学校,其实到是象后世的军校。

而留下的大户子弟们,都是属于那种有潜质的孩子。他们由于从小受教育,显得比平民的孩子聪颖一些,很多都是班级里的尖子。

也不知道李隆基怎么想的,把这次科举的录取的人员全部都派进同官学堂。但是却都没有给官职,但是有一份俸禄。这是历朝都没有过的先例。美其名曰,“实习。”

其实王小强心里明白,这是对他有些不放心。也是时时刻刻扩大皇权的影响力,不过倒也没坏处。最起码,姚异,崔成器,刘易守都进了学堂。几个人整天热热闹闹的,自己也没那么寂寞了。

同官学堂的第一批弟子们,上认后也开始了自己艰苦的职场生涯。尽管,他们从王小强这里得到了很多支持。但是地方治理,可不仅仅是有钱就行的。因为一县父母官,管的首先是人。

王子元和王岳分到一起,他两做了三原县的父母官。三元位于关中平原,属于陕西的富裕之地。因为地势平缓,水源充足。所以也是长安重要的粮食基地。

唐朝开国时候,采用的是均田制。就是根据家中人口。每人分给一样的土地,所以,只要家中劳动力充足。把地都能种上,吃喝是不愁的。这也就是大唐初年国力富足的原因。

只是历史变迁,总会有一些天灾人祸。一些大户和新贵们贪欲作怪。他们放高利贷给那些灾荒的平民。古时候高利贷可不犯法,还还受到保护。债还不起了,慢慢的很多人失去土地,变成租户,然后变成奴籍。土地大量朝大户手里集中。

可这些人家又是不交税赋的,所以越来人数越少的平民背上越来越多的税赋。生活更加艰难起来。

他们上任的第一天,就碰上一桩案子。一个叫陈平安的农户,因为疾病。借了本家大户陈子昂三吊钱。一年期限到了,涨成了十吊。

这时候陈平安已经病入膏肓了。家中只有妻子幼儿,妹妹,和年迈老母亲。哪来的钱还账?

陈子昂上门逼债,要他们用地来抵债。陈平安家有十亩地,按正常年景,一亩地是三吊钱。

本来乡里乡亲的,又是本家。给陈子昂三亩地还债也就差不多了。可是这家伙贪得无厌,非说如今年景不好,人家这十亩地不够十吊钱。

订阅,订阅,订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