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一章 茶楼听书(1 / 1)江子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往回走路过使团驻地院落的时候,丁低声问到:“要不要进去看看?”

“回头再说。”

“那我们现在去哪里?”

“依你看呢?”汤不答反问。

“首先我们要确定王离是否进了敖堡,其次是王离是否去了使团驻地,然后才是王离是否跟随使团一起消失了。”丁回答道。

“是的。我刚才问了那个家伙,看来这几日并没有大队人马来过使团这里。”汤说。

“所以,即使王离来到了使团驻地,也只能是只身前来。他的卫队肯定是分散进城并且藏在各个角落里。”丁接着话题说到。

“分析得不错。现在情况未明,我们直接去拜会堡主似乎不妥,万一正是堡主打算出卖使团才导致使团消失的也说不定。我们可以先在民间打探消息,只要能找到王离卫队的人,便可以顺藤摸瓜进而确定很多事情。”

说话的功夫,二人已经来到卜和辛坐下休息的地方,双方装作互不认识的样子,分成两批离开了巷子。

***

这是三纵路上的一个两层楼茶肆,原本还可以提供一些来自大梁和洛阳等地的上等茶叶,如今却只能提供一些喝下去满口苦涩的茶水了,不过这并没有消磨人们来此的热情,围城之下的敖堡居民无事可做只能来此打发时光,所以茶楼的生意反而更好了。

即使汤塞给了茶博士一枚刀币,四人还是只能得到一张临街并且需要和人搭台的圆桌。四人和旁人打了个招呼坐了下来,茶博士上了一壶茶水,放下两盘点心,又忙着招呼其他人去了。

丁给四个陶碗倒上了茶水,辛迫不及待的一饮而尽,马上又叫苦不迭,惹得邻座的都笑了。邻座众人笑了一番,转头去听台上的说书人说书去了。

台上的那个说书的是个中年人,中等个头,圆乎乎的脸,说起书来抑扬顿挫,不时引来台下的一片喝彩声。他讲的都是魏国以及更早时候的晋国的威风历史。

“别看公子重耳不得不流亡,那也是一个风风光光的流亡,所到之处,各诸侯国都是给予了最高礼遇的。”

“翟国送了两个姑娘给重耳,重耳娶了一个,另外一个给了赵衰。”

“卫国的村民给重耳一个土块,赵衰解释说这是村民要把土地献给您。”

“齐桓公嫁了一个宗女给重耳。”

“曹国献了一块璧玉给重耳。”

“宋襄公用最高国礼款待重耳。”

“楚成王按诸侯的礼节对待重耳。”

“秦穆公把包括女儿在内的五个族女都嫁给了重耳。”

听到这里,有人忍不住说到:“重耳真是人生赢家啊,流亡在外还有这么好的礼遇,羡慕死人了。”

他旁边一人幽幽的说到:“如果你像重耳这样,家里也有一个一等强国的王位等你回去继承的话。”

一阵哄堂大笑之后,说书人继续讲到:“魏国的先祖魏犨,赵国的先祖赵衰,都是因为跟随重耳流亡多年,回国后才发迹的。”

汤想起了卜提出过的一个问题,“秦赵两国都是飞廉的后代,那么赵衰跟随重耳流亡秦国的时候,秦穆公是否有单独召见过赵衰,叙一叙嬴姓部落两个分支各自的旧事呢?”

“公子重耳,也就是后来的晋文公,手下人才济济,元帅先轸、大夫栾枝都是大名鼎鼎战功彪炳,晋文公本人那更是春秋五霸中无可争议的第一人啊!至于那个秦穆公,老实说,离中原霸主的标准还差了一大截,只是偏安一隅的西戎霸主而已。”

台下发出一阵哄笑声。

“魏人已经沦落到依靠悯怀历史来自我麻醉了吗?”这句话毕竟是不便于公然说出来的,汤叹着气,喝了一口茶汤。

“我们再来说吴起,数次大败秦军,最后完全占领秦国的河西地区,设立了西河郡,秦人小孩夜里听到吴起的名字都不敢啼哭。”

台下又是一阵叫好声。

“说到信陵君,那就更不得了了,两次打得秦差点亡国。”

“这也太夸大其词了。”汤心想。

“哎呀,信陵君的故事我今天已经讲过五遍了,而且在座的诸位都倒背如流了,我就不讲了吧,我们讲点其他的吧。”

“不行不行!”

“那可不行!”

“我就等着听这一段呢!”

“别说五遍,再讲五十遍,我也不会腻!”

听众们不满意了。

正在说书人勉为其难的时候,一名体格健壮的青年人站起身来,高声叫到:“我们晋四爷说了,接着讲,讲得好给你打赏!”

汤听到这个名字,眼前一亮,从名字来看,这人是否也是兄弟会的呢?既然堡主府暂时不能去,只能先找兄弟会的人打探消息了。

“好咧,谢四爷赏!”说书人拖长语调唱道。

“魏安釐王即位的时候,魏国的丞相是大名鼎鼎的齐人孟尝君田文,为了牵制孟尝君,安釐王封了自己的弟弟魏无忌作信陵君。”

“后来白起率领秦军进攻魏国,孟尝君举荐芒卯为主帅,结果大败,孟尝君因此在魏国失势,他的许多门客投奔信陵君门下。”

“信陵君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最高峰时门下曾有三千食客。由于信陵君威名远扬,其他诸侯国连续十多年都不敢动兵侵犯魏国。”

“有一次信陵君和魏王下棋,突然传来警报说‘赵国举兵来犯’,魏王很紧张就要立马召集群臣,信陵君不慌不忙的说‘只是赵王在打猎而已’。后来果然验证了信陵君的说法,当魏王问起原因的时候,信陵君淡淡的说‘我有一个门客能深入探知赵王的所有行动,有任何风吹草动,他都会告诉我’,魏王因此深深忌惮上了信陵君。”

“那肯定啊,你能派人监视赵王,那必然也可以派人监视魏王。”邻座的一名听众说到。

附近的人都附和着点头。

“隐士侯嬴,七十岁了,因为家贫,在大梁夷门作看门人。夷门就是大梁的东门,因为建在夷山之上而得名。信陵君知道了他贤能,于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