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三章 墨家(二)(1 / 1)豆芽孢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待大臣们都出去后,朱允炆揉了揉额头,感到有些棘手。

墨家啊。

“李元,你让那个墨家的墨东河明天,不,今天就来见朕,现在就去找。”

“是。”

李元出去了,朱允炆继续为墨家的事头疼。

“千年都过去了,墨家还没消亡?不应该啊。”

“许久都没有他们的消息,为什么这会跑出来了呢?就是因为《技艺杂志?不太可能啊。”

想了很久,朱允炆也没想出确切的答案。

“等墨东河来了再说吧。”

墨东河从文业安那走的时候并没有留下地址,不过这难不倒锦衣卫。

很快锦衣卫就找到了墨东河下榻的客栈,将其带到了乾清宫。

“小民墨东河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允炆仔细打量了一下墨东河,也没什么奇怪的,就是普通小民的模样。

朱允炆许久没有说话,墨东河跪在那里,感到惴惴不安。

“平身吧。你是墨家人?”

“是,草民是墨家当代巨子。”

“你真的墨家人?”朱允炆厉声问道。

“千真万确。”面对朱允炆的质问,墨东河并没有感到慌张。

心理素质不错,朱允炆暗赞了一声,就冲这一点,比百分之九十九的农民都要强。

但是朱允炆还是说道:“来人,把这冒充墨家巨子的刁民拖出去,杖三十。”

朱允炆没说重打,就是轻打,这点意味护卫还是听得出来的。

三十杖过后,墨东河竟然还能走路,只是有些一瘸一拐的。

“你还说自己是墨家巨子?”

“草民是墨家巨子。”

“朕就暂且相信你是巨子,那你找文业安有什么事?”

“回陛下,墨家一直以手工艺见长,草民得知文社长在招募识字的工匠,故而毛遂自荐。”

这套说辞跟对文业安说的没什么两样。

朱允炆当然不信,事情有这么简单就好了。也就不用朱允炆伤脑筋了。

“你们墨家是如何存活一千百年的?为何要现在出世?你们究竟有什么阴谋?你可知儒家将你们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朱允炆问了一连串的问题。

“请陛下听小民解释。”

“墨家在战国时期是显学,风头一时无两,即使有儒家的打压,但那时儒家还不如墨家人才济济,即使他们有所谓的七十二贤。但他们内部之间也互相倾轧,哪有我墨家人团结。”

“到了秦时期,墨家的境遇就慢慢下滑。秦朝崇尚法家,焚书坑儒虽然不是针对墨家,但却将能搜集道德墨家的书籍付之一炬,有许多墨家的大人也被当做儒生术士被坑杀。”

“这也不是大问题,墨子的书籍绝大部分得以保留,墨家也没有伤了根基。”

“到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墨家造成了致命伤害,这种伤害不是说突然将墨家人全都杀光了,而是这世上再无尊崇墨子的人了。”

“我墨家组织严密,在汉武帝初期仍然有十几个超大型的村寨,这些村寨都隐藏在深山里,自给自足,与外界几无交流。”

“但随着战争、迁徙、饥荒、旱灾、大火,墨家的村寨越来越小,每一次战争对墨家的伤害尤为巨大。从东汉末年到隋朝时期,墨家村寨一直在缩小。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就是墨家子弟的一处村寨,那已经是缩小很多倍得了。”

“随着村落的减小,要联系他们也变得难上加难,我墨家巨子规定不论是那个村落,只要迁徙,一定要将新寨地址告诉巨子,巨子迁徙以后也会一一告诉他们。但有些村寨在巨子迁徙的时候他们也在迁徙,这样讲究很难再联络上,也就没了消息。”

“墨家的村寨越来越少,人也越来越少,典籍也随着迁徙一点一点的丢失。”

“墨子的思想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兼爱、非攻等,另一部分是墨家的手工艺思想,但墨子的思想早就超出了手工艺的范围,后世的墨家子弟对墨子的手工业思想不断延伸,一直到现在从未停止过。”

“我们发现墨子兼爱的思想很难实现,在唐朝中叶开元时期就逐渐放弃了,再加上墨子兼爱思想遗失较多,我们现在也无法准确理解墨子的思想。”

“但墨子的手工业思想很容易记住,而且保留的书籍更多一点。再加上后面的墨家子弟对墨子手工业思想的延伸,现在已经比较完善。不论是那个村寨对墨子的思想作出了改变,都会交给巨子一份。”

“我们早就开始农耕了,也不排斥与外界通婚,但就算是这样,仍然有村寨不断消失,”

“现在墨家就只剩一处村寨了,一共还有一百十人,男丁有五十四人。”

“若是墨家不出世,再过百年,墨家就要消失了。”

说到这里墨东河眼泪都下来了。

听了墨东河的话,朱允炆也算是理解了为什么墨家要出世了,的确是到了不改就死的地步。

以朱允炆的理解,在这一千百年中绝对有很多墨家人隐藏了自己的身份偷偷下山,然后就不回来了。

对墨东河说的对墨子的手工业思想进行了发展,朱允炆就感到喜出望外了,就冲这个一定要将他们保下来。

但是随即朱允炆又感到头痛,他相信墨东河的话没用啊,关键是要儒家相信。

“李元,你去传六部尚书和方孝孺来见朕。”

朱允炆看着墨东河:“如何处置你们,朕说了不算。且看朕的大臣们如何对待你们吧。”

“不过你放心,朕一定保你们平安,但至于你们能不能出世,朕也得听他们的。”

接下来就是决定墨家命运的时刻,墨东河有些坐立不安,他能见到皇上是已经预想到了的,但他没有想到朱允炆竟然不能做出决定。若是让那些腐儒决定,结果可就难以预料了。

朱允炆看着墨东河,道:“你知道墨家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少吗?”

墨东河一听这话,立马抬起头来,看着朱允炆。

若是李元在定然要训斥他,圣上也是他一介小民能直视的?

“请陛下赐教。”墨东河再次行了个大礼。

“你们农耕,与外界通婚,按道理来说,人是不会越来越少的。毕竟你们现在不过是一处普通的村落,与其他村落并无什么不同。除非遇上意外,其他村落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但你们不同,你们除了是小民之外,还是墨家子弟,这是对你们的束缚。”

“登记黄册的时候你们入的是匠籍还是民籍?”

“回陛下,是民籍,因为我们都有田地,也不会显露我们墨家的本事。”

“你看,这就是问题所在了,你们害怕暴露墨家身份以后会遭遇灭顶之灾,会为儒家所不容。但你们有没有想过,儒家也不是过去的儒家了。”

“这。。。。”墨东河没搞明白朱允炆是什么意思。

“你且看吧。”朱允炆刚才想通了,现在的儒家的思想以理学为主,并且儒家思想中早就没有了墨家的影子,既没有批判,也没有褒扬。

只要朱允炆加以引导,让那些大儒们摆脱历史上儒家对墨家的评价,就能给墨家一个好的归宿。

说话间李元已经把内阁大臣和方孝孺带来了。

想必在路上严震直已经跟方孝孺说过墨家的事了。方孝孺现在是大儒,士子的楷模,只要把方孝孺说服,墨家的前途就会一帆风顺。

行过礼过后,朱允炆对墨东河道:“你将一千多年来墨家的遭遇再讲一遍吧。”

“是。”

这次墨东河比跟朱允炆讲的还详细一点。

听完以后,方孝孺没有说话,礼部尚书郑沂倒是先发话了:“简直是一派胡言,只凭你一面之词,如何判定你的真假。”

这个老顽固,朱允炆瞪了郑沂一眼,但是没有开口。

这些个大臣都好说,别看他们一开始都慌慌张张的,但朱允炆作出了决定,他们也不会反对。

朱允炆已经看出来了,尚书们对自己的定位首先是朱允炆的臣子,然后才是儒家子弟。

只能说朱元璋给他留的人不错,没有特别迂腐的,郑沂都不算是迂腐的人。

六部尚书也不得不承认在这种问题上方孝孺更有发言权一些,他才是天下读书人的楷模。

乾清宫大殿很安静,朱允炆没有出声打搅方孝孺的思考,他要先听一下方孝孺的观点才能进行评论。

唯一不安的就是墨东河了,时间越久,他越不淡定。

大概过了有两刻钟的时间,方孝孺才出声:“一切但凭陛下旨意。”

方孝孺这是同意墨家出世了啊。

墨东河听见方孝孺的话,犹如天籁,连忙就给方孝孺跪下了。

“方侍讲大恩大德,我墨家没齿难忘。”

“方爱卿,这是为何?”朱允炆问出了这个问题,他看见旁边六部尚书急的都快跳起来了。

“陛下,道统之争早已结束,史上早有定论,儒家千千万万子弟不会难为这几百人。”

朱允炆一听立马就明白了,这是看墨家对他们没有威胁了啊。

对此朱允炆只能说,你们想得太简单了。

科学之剑,斩断一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