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九章 军匠(1 / 1)豆芽孢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军匠有多少人?”

“这个臣也不是很了解,应该问总后勤部。”

“不过臣以为,总后勤部的数字也不太准确,各地的卫所均有军器局,需要许多工匠制作军器,数字的统计不会太准确。”

“另外,我朝对官营手工业还有一个规定,就是某些工匠下配有夫役,帮助工匠完成工作,通常来说是一匠五夫,龙江船厂每名工匠就配六名甚至更多民夫。”

“依臣之见,各地军器局的工匠所配民夫数额必然不小,这些民夫不是匠籍,却做了工匠的工作。”

“陛下,我朝工匠的基本情况就是这样了。”严震直表示他说完了。

这只是最一般的介绍,其中必然还有很多规矩是没有讲到的,所以加入匠籍的工匠总数量虽然不是很多,不算军匠也就三十万左右,但要动匠籍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朱允炆听完了严震直的讲解,有些愣神。

“严爱卿认为直接取消匠籍会对大明造成什么影响?”虽然了解了情况,朱允炆还是没法预估结果。

听了朱允炆的话,严震直低头沉思了起来。他昨天脑袋一热也同意取消匠籍,现在朱允炆一问,他也觉得有些不大对劲。

过了一会严震直才道:“臣想了几种可能。”

“首先是最好的情况,各地匠籍归民籍进行的很顺利,没有波折发生,工匠安顿的也很好,不想再做工的有了田地,想继续做工的也能养活自己和家人。”

“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工匠们大多没几个钱,愿意耕地的工匠不可能全都买得起。想继续做工的倒是不用担心,从事本职工作要养活自己和家人要容易得多。”

“最差的情况是,绝大部分工匠都想要种田,但他们又完全买不起田地,这就需要朝廷的帮忙,而这需要一大笔开销,这是不可能的。而且也买不到如此多的耕地。”

“最可能发生的是废除匠籍以后想耕地的买不起地,只能继续从事手工业。这也有利于稳定,因为本来他们就是干这个的。但民众都是需要缴税的,他们没有粮食,而我朝对用金银铜币缴税并没有一个具体的规定,也没有收税的人。”

“若也是让粮长负责收税,极有可能出现贪墨的情况。交多少税也是个问题,因为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

“若是不考虑缴税的情况呢?该怎么办?”朱允炆突然问道。

“若是不考虑缴税就好办多了,继续让工匠们从事他原来的工作就好了。”

“好!”朱允炆一拍手,“那就免了,三年。”

左右不过是三十万人的税,大明不差这一点。

“这三年内朝廷要开始用金银铜钱税替换实物税。”

“陛下,大明没有那么多金银啊。”严震直对朱允炆的话感到不可思议。

“朕早就跟你说了,金银会有的,全都在海外。朕相信三年时间内大明能获得数量巨大的金银铜,绝不会出现金银匮乏的情况。”

“是。陛下英明。”

“想想还有什么问题,朕不想看到重新编订黄册的过程中出现太糟糕的事情。”

“回陛下,还有京城用人的情况。匠籍归于民籍对工匠来说当然是好事,但对朝廷来说就不是了。”

“朝廷需要大量的工匠做工,现在工匠不用轮班,那些工程该怎么办。”

“招募怎么样?”朱允炆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花钱雇人。

“朝廷工程很多,若全都用来招募工匠,郁尚书会跟臣拼命的。”

“不是已经成立了大明皇家建筑公司了吗?练子宁筹备的如何了?”

“回陛下,练子宁仍然在筹备中,据他所说,要到乾圣元年建筑公司才能筹备完毕承接工程。”

“怎么这么慢,告诉他让他加快速度。”

“是,主要是不明白公司的职能作用,所以走了很多弯路。”

听了这句话,朱允炆觉得自己又拔苗助长了,拔了苗还没浇水没施肥。

朱允炆觉得自己好像很久没用金手指了,这不行啊,得充分利用起来才行。

“有了建筑公司也就不用担心朝廷工程的建设了。各府县也可以自己成立建筑公司,不管是官府或是商人都可以。”

“必须要对建筑公司作出规定,必须要保证建筑工的利益。”

“是。”

严震直还是觉得用建筑公司有些问题,但也没有再说,而是提到了另一个问题。

“陛下,还有军匠。。。”

“哦,对,还有军匠。李元,去把总后勤部的武林武部长喊来。”

“。。。。”严震直虽然早就对朱允炆的土味免疫了,听了这话还是别扭,不应该用“宣”吗,怎么能用“喊”呢?

李元匆匆而去,很快就带着武林进来了。

武林本是左军右都督,大明军委成立以后被朱允炆任命为总后勤部部长,为人刚正,朱允炆还算满意。

“武爱卿,我大明军匠有多少?”朱允炆没废话,直接问道。

“回陛下,洪武二十六年数字,军匠有两万三千户,六万人。”

“我朝有内、外卫五百四十七个,所二千五百六十三个吧?”

“是,这是洪武二十三年的数字。”

“如此多的卫所,只有这么点军匠?”朱允炆想知道武林是真的不知道军匠的确切数字,还是在装傻。

听了朱允炆的话,武林冷汗都下来了,连忙解释道:“回陛下。军匠的数字时常在变化之中,所以数字不准。因为已经几年未能查验,所以臣也不太清楚。”

“军匠的来源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军士转业为匠的,这是最主要的部分,其中大部分是因为不善战斗而转业,第二种就是民户或匠户转为军匠的,这些人比较小,主要分布在内地,边镇很少。”

“所以军匠的数量一直在增加之中,很难得知确切的数字,臣也不知道现在有多少军匠。”

听了武林的话,朱允炆叹了一口气,卫所啊,可真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朕知道了。”武林说得有道理,朱允炆信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