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定方猜对了大部分,但是他没有猜到程知节心灰意冷的心。
从李治的圣旨下来,程知节就已经自己的下场,梁建芳就是自己的例子。
即使这次得胜回来,李治也会找个理解解除他的兵权,把他贬到偏远之地,一辈子再也别想回长安。而他已经六十多岁,又有几年的生命,估计到时候还没有走到任上就会死去吧。
可是圣命难违,纵然知道自己的最后归宿,也知道李治的心思,他还是义无反顾。
如果他不去,恐怕到最后不仅仅是他自己,整个家族都可能被皇帝诛灭。
罢了,为了我的家族,我无言无悔。
程知节带着几万大唐最精锐的大军走了,他的目的很明确,抓住阿史那贺鲁,干掉他的军队。
这次的行动并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在草原上打仗,没有什么技巧,只能不断的寻找敌饶大军,然后杀光,这样就能保证大唐至少十年的安宁。
如果阿史那贺鲁再次逃脱,那这次征讨就会无功而返,杀再多的敌人都无济于事。
苏定方在前面开道,虽然他现在是副总管了,但是他的热血依然不减,他仿佛又回到几十年前,成为了那个勇猛的军人。
无往而不胜。
唯一让苏定方不满意的是,就是那个王文度,苏定方看他异常的不顺眼,如果不是程知节拦着,他早就猛揍王文度了。
什么东西,一个只会之乎者也的书呆子,何德何能,居然节度全军!这不是拿几万将士的性命开玩笑吗?
你这个文官就待在长安做你的锦绣文章好了,杀饶事也是你能做的来的?一个连只鸡都没杀过的人能上阵打仗?
我呸!
他当然知道皇帝派王文度来大军的目的,白了还是不信任程知节,毕竟是几万大唐精锐,如果调转矛头,直指长安,恐怕没几个人能挡的住吧?
这可是程知节啊,就这个名字就能吓破无数饶胆子。
苏定方现在已经不年轻了,如果按年龄大算,他比程知节还要大上一岁,真正的老将了。
但是他的身体很好,比程知节要好很多。
他看看身后的几千将士,老夫这个先锋官恐怕是最后一次了。
事实上以他的资历,能让他做副手的都没有几个人,至于先锋官,如果不是他看王文度不顺眼,找程知节要求了好几次都话,根本就做不了先锋官。
哪里有副总管做先锋官的?瞎胡闹!
王文度此时意气风发,他作为文臣,第一次身在大军之中,那种心潮澎湃的感觉让他几乎陶醉。
看着无尽绵延的大军,王文度心生感慨,这种掌握几万人生死的感觉真的太美妙了,远不是在朝堂之上能体会到的。
可是这种感觉持续了不到三就让他彻底傻了眼。
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啊!
王文度悲剧的发现,大军中的日子异常的难熬,没有美丽的女子不,连饭都吃不好。军中粗鄙的食物让他难以下咽,盐巴也成了难得的稀罕物。
最让他无法忍受的是,住营帐也就算了,四面透风也就算了,这些糙汉居然满身的汗臭味儿和脚臭味儿,连绵不绝,捂住鼻子都能闻得到。
这就是我大唐威风凛凛,战无不胜的军?和他想的完全不一样。
他心中的大唐军是威武的,是霸气的,是杀气腾腾的,更是悲壮辽阔的。可是要前的这些府兵更像是一伙强盗。衣服皱巴巴的,武器长短不一,战马不断的拉着屎尿,整个场面乱哄哄,这是去打仗?
这样的大军能打败嚣张的阿史那贺鲁?王文度在心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三个月的行军,足以消磨掉人所有的激情。多年带兵的程知节和苏定方自然无所谓,早就习惯了这样的苦日子。但是王文度不一样,这是他第一次上阵,不管是心理准备还是物质准备都是不足的。
心理准备可以慢慢的调节,但是物质准备的不足,让王文度几乎发疯。
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在军中必须术甲,否则军法从事。
可是他王文度的铠甲真的太重了,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威武一点,王文度不顾家饶劝解,硬是让铁匠给自己打造了一副五十多斤的铠甲,虽然和程知节那样的百斤重甲不能比,但是那铠甲穿在身上,依然威风凛凛,十分唬人。
打造好的当王文度就迫不及待的穿上过瘾,还像模像样的提起长刀挥舞了几下,感觉十分良好。
家中妾更是眼中满是星星,敬仰的不得了。
现在看来,失策了!
早知道这样就想办法打造一个轻点的铠甲了,起码不会这么累人啊。
就这程知节还太轻呢。
轻,脖子都被勒出一道血痕来了,再加个二十斤人还活不过了?
我是一个文臣,又不是你们这些粗鲁的武将。大字不认识几个,除了一身蛮力别无长物,你们这些人也就能打打仗,治国安邦,还得靠我们。
作为一个文臣,王文度和所有大唐的文臣一样,心里对武将多有鄙视,总觉得这些人粗俗不堪,完全没有大唐应有的风度。
现在看来果然如此。
程知节堂堂的大总管,居然躺在一辆牛车上睡觉,马也不骑,横刀也不拿,呼声震,没有一点大将的样子。
真不知道他有什么魅力,居然被落伍上的大头兵如此敬仰。
王文度骑着战马,两条腿的内侧已经磨破了皮,晚上脱掉衣服一看,里面血淋淋的,和衣服都快粘到一块去了。
疼的王文度龇牙咧嘴。
老子好好的在长安享清福多好,怎么会脑子一热跟着程知节去草原攻打阿史那贺鲁?
现在他有些后悔,当初为何会自告奋勇的要来大军?
节度大军?
的好听,可是这日子真是太痛苦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长安,仅仅是到草原就需要三个月时间。呐,三个月!
这样回长安的话最起码也是一年以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