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 撤退(1 / 1)大东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果苏定方率军不动,程知节当然一样可以获胜,只不过要费些力气,死的人也会更多。

既然没有发现突厥伏兵,一个时辰已到,苏定方当机立断,从侧翼包抄过去,准备全歼这股突厥兵。

苏定方并没有带多少人,一共也就三千多人,但是突厥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到了,根本就没时间去察看苏定方这股力量有多少人。他们只知道大唐又有一只军队加入的战斗,他们想要取胜的可能性又了。能不被全部杀死都算是他们的运气。

没办法了,撤退吧!

兵败如山倒,一旦有人后退,就会有更多的人后退,没一会就无法阻挡的溃败。

这是饶集体无意识在作怪。

当所有人都保持一个行动的时候你会不由的和他们保持一致,即使这种行为是错误的,是滑稽的,你加入他们也丝毫不觉得别扭。

战争中的个体已经没有了自我意识,他们全部都服从于庞大的战争机器。当统帅的命令发出,没有人回去反对,只会机械的按照统帅的命令执校很多时候明知道是死也会跟随众人往前冲。

强大的集体裹着着你不断被动机械的接受这一牵

溃退同样如此,即使你有足够的勇气,有足够的信心取得一场战争的胜利,但是当你悲剧的发现有人居然在偷偷的做逃兵时,你对生的渴望就被重新唤醒。

身体的条件反射促使着你跟随他们一起逃走,而不是做一个无名亡魂。

溃败是危险的,这意味着一个将领已经失去了对他军队的控制。

大唐军队的冲锋要开始了,如果没有意外,这将是一场巨大的胜利,斩杀突厥两万人,这样的功劳不会。

苏定方已经重新集结了大军,只要程知节一声令下,他就会重新投入战斗,追击是最容易的战斗。况且阿史那贺鲁很有可能就在前面,正是大好的机会。

可是一个人突然跳了出来,将这大好的形势断送了。

这个人就是王文度。

做为全军的副总管,又有节度全军的权力,他突然要求程知节停止追击,理由是万一前面有埋伏,我军将会有重大的损失,还是见好就收的好,反正功劳已经有了。

这个愚蠢之人难道眼瞎了吗?很明显突厥人是被打败而逃,完全不是有计划的撤退。

这是溃败,没有阴谋!

打了这么多年的仗,苏定方自然知道什么是溃败,什么是撤退。程知节也知道,如果现在追击,当然收获会更大。

苏定方没有看王文度,而是着急的等着程知节下命令。

在他眼里,程知节才是自己的领导,你王文度算个屁!

在苏定方看来,程知节一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只要这次抓住阿史那贺鲁,那他程知节的名气会更上一层楼。

程知节看了一眼王文度,又看了一眼远处的突厥溃兵,再不追击就完了。

他长叹了一口气,闭着眼睛道,撤军吧。

撤军?

不止是苏定方,其他将领也是大感意外,大总管怎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明明胜利就在眼前了啊。

大总管!

苏定方义愤填膺的道,我们辛辛苦苦在这里寻找了一年,为的就是今,为何要撤军?

只要我带领两千人,就能彻底歼灭这股敌人,不定阿史那贺鲁就在里面,这不世之功唾手可得,大总管为何要在此时放弃?你对得起战死的大唐将士吗?

苏定方的愤怒是可以理解的,程知节并没有解释,也没有发脾气。他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火爆脾气的程知节,现在的他已经英雄迟暮了。

程知节没有话,他调转马头,缓缓走下了山坡,在夕阳的映衬下,背影显得无比落寞。

王文度见程知节识趣的听了自己的指令,心里简直爽翻了。

他趾高气扬的对着全军大声道,撤军,没听见吗?本总管可是奉陛下之命节度全军,你们想违抗军令不成?

奸贼!老子活剐了你!苏定方一把抽出横刀,对着王文度就要砍过去。王文度大惊,一个跟头就从马上跌落下来,躲入人群里再也不肯出来。

苏定方喟然长叹,非我辈不用命,实在是奸臣乱政啊!

他狠狠的抽了一下战马,战马吃痛,狂奔下山,追赶程知节而去。

大总管,那王文度仗着有节度全军之权,昏聩无能,连累三军。大总管为何要听他指挥?

程知节看着落山的太阳,苏定方,皇帝的心思你真的不知道吗?

苏定方一愣,然后深深的叹口气,眼中热泪滚滚。

我们如此用命,为何陛下仍对我等怀有戒心?他不明白,程知节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现在已经风烛残年,为何陛下连最后的体面都要剥夺。

不是我们,是我。

程知节道,我的功劳太大了,声望也太高了,陛下猜疑再正常不过。

从梁建芳那里你就应该看出来,这次的讨伐,不过是那次事件的重演罢了。

这次我们讨伐阿史那贺鲁,王文度一定会想办法给我们制造困难,让我们无功而返。

他不是昏聩,他只是按照陛下的旨意行动而已。

我不想连累你们,这件事因我而起,也应该因我而终。

你是老将了,应该知道我的苦衷。

我回上书陛下!苏定方悲愤不已。

苏定方!

程知节怒目圆睁,我大唐的老将不多了,你是为数不多的一个,大唐年轻一辈的将领除了薛仁贵,其他都还没成长起来。大唐还需要你,你给我老老实实的。你看吧,最多两年,大唐的军队就会交给你统领。

好好活着吧,大唐还需要你。

唐军就这样撤退了,和梁建芳那次一样,无功而返。

李治用同样的理由把程知节贬到了歧州做刺史。

大唐一代名将,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他戎马一生的传奇,再也没有回到长安,几年以后病死在歧州。

这样的结局让人唏嘘不已。

李治终于又完成了他的计划,一个声名赫赫的贞观武将,终于再也威胁不到他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