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参谋,文举人下落不明,使我心绪难宁。
恍恍惚惚间总有些心惊胆颤,怕是有祸事要发生了。”
王则之留下单同善,单独对他说道。
“大人所言可当真。”
“当真。”
单同善闻言拿出一龟甲占卜了一番,睁大眼睛说道:“大凶。”
王则之都不知道,原来单同善还会占卜之术,也不知道这玩意灵不灵。
“咔嚓!”
单同善刚占卜完,黑虎寨门头一杆旗应声而断。
王则之走出忠义堂,伸出手探了探,风并不大,可这旗却断了。
王则之的眼皮猛烈的跳了几下,他知道恐怕是真的有什么危险在靠近。
“紧急集合!”
王则之喊了一声,李化立刻敲响了铜锣。
“当当当”
“一二一,一二一。”
各排战士迅速集合,只能容纳两百多人生活的寨子一下变的拥挤起来。
“齐奇、熊甲长、李三,率各自部下,检查武器装备,领火器备好弹药,把仓库里的所有火药都埋到寨外壕沟,记住是所有火药。”
“是。”
齐奇、熊甲长、李三领命而去。
“小六子,哨探班分两路,查探盂县和寿阳情报。”
“得令。”
小六子领命而去。
“阿牛。”
“在。”
阿牛的存在感一直很低,这次被叫到,立刻单膝跪地等待命令。
“加强警戒!”
“是。”
原本还想大显身手的阿牛,听到只是这么个命令,有些委屈。
他看着带人忙碌的齐奇等人不由有些羡慕,不过他一想到,他保护的可是这群人的老大,又高兴了起来。
“大人,您感觉到了什么?”
单同善走到王则之身侧问道。
“头皮发麻。”就像有人用针尖对着你的瞳孔一样的感觉。
单同善闻言,立刻严肃认真起来。
“大人可曾听闻过鬼谷一术?”
“你是说鬼谷子?”
“正是。”
“你想说什么?”王则之好奇的问道。
“此术与儒家所推崇的仁义大相径庭,历来被视为洪水猛兽,更有禁而毁之者。
此术包含谋略、权术、兵法,趋吉避凶之法,我观大人方才行事果断,不曾有丝毫犹豫,大人莫不是精通此术?”
原单同善是这么想的,事实上王则之并不会鬼谷子的术,他只是记得三国演义有这么一段记载。
说的是诸葛亮准备夜袭司马懿的大营,结果司马懿大营内的帅旗无风自断。
司马懿大惊,立刻重新部署营地做了一个陷阱,等诸葛亮自投罗网,当天夜里蜀军果真偷袭了司马懿的营地,结果被早有准备的司马懿杀了个落花流水。
想到这里,他果断命令寨子进入备战状态。
“我不会。”
王则之非常坦诚的摇了摇头。
单同善目露失望之色,躬身退后一步。
“不会鬼谷之术都能做到这种地步,可见大人必然是一个有谋略的人,他还那么年轻啊。”
单同善如是想着,再次振奋起来。
“大人,我做了这个,您掌掌眼。”
白玉捧着两本封装好的书,给王则之看了看。
王则之拿起两本书仔细看了看,正是两本《则之良言,似乎与单同善写的没什么两样。
“大人,我看看。”
单同善伸手,王则之递给他一本。
“不错,不错,很像,你怎么做到的?”单同善看着白玉问道。
“印刷出来的。”白玉有些得意的说道。
“可是活字印刷术?”王则之眼睛一亮,好奇的问道。
“大人,这您也知道,不瞒大人,小人刻玉之前就是做雕版印刷的,这活字印刷术也略知一二。”
“哦?怎么说?”
“这活字印刷术,使用的是胶泥字块。
胶泥字块的制作难度非常高,它不如雕版木刻工艺操作简便,也不如雕版木刻字体美观,最重要的是它还得烧制。
而且它炼制后会有变形开裂的风险,即使勉强能够使用,字体质量也会下降。
这胶泥字块在操作中很难保证字块的整体平面度与牢固性,拆装都很麻烦。
这胶泥字块使用的时候,还需要用到一种混合粘剂。
至于这种混合粘接剂的配方,很少有人知晓,小的至今都不知这混合粘结剂的配方。”
白玉一提到印刷就精神奕奕,滔滔不绝的解释起来。
“这么说活字印刷术并不是很好用。”
“正是。”
王则之摸着下巴斟酌了片刻,他还以为活字印刷术在明朝已经发展的了不得了,没想到还有这么多限制。
“雕版木刻你很熟吗?”
“很熟。”
“好,很好,非常好,我需要你做件事,这件事做好了,赏银十两。”
“大人尽管吩咐。”
王则之提笔开始写了起来,他先是大笔一挥写了四个大字。
“三晋评论。”
接着他写了文举人的新闻。
“文举人,肆意兼并官地、私田,鱼肉百姓,横行乡里。
今,文举人资敌叛国,坑杀寿阳知县、县丞、主簿、巡检...”
写完文举人的事,他打算借用清代文学家计六奇创作的一篇散文,叫《马懋才备陈大饥。
说的是马懋才奉命入陕调查灾情,见故乡吃人的惨景,于是将沿途见闻写成《备陈大饥疏,五月十日上报灾情。
王则之打算借用他的名头把陕西的情况提前写出来。
“延安府,自去岁一年,无雨,草木枯焦,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其粒类糠皮,其味苦而涩,食之仅可延以不死。
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诸树惟榆皮差善,杂他树皮以为食,亦可稍缓其死。
迨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其山中石块而食,石性冷而味腥,少食辄饱,不数日则腹胀下坠而死。
民有不甘于食石而死者,始相聚为盗,而一二稍有积贮之民,遂为所劫,而抢掠无遗矣。
有司亦不能禁治,间有获者,亦恬不知怪。
日死于饥与死于盗等耳,与其坐而饥死,何不为盗而死,犹得为饱死鬼也。
......”
这篇文章的作者备注为马懋才,至于第一篇则为“百晓生”。
在第二篇文章的末尾,王则之以百晓生的名义还写了一些评语。
“陕西灾荒尤其严重,禾苗枯黄,饿殍遍野。
加之天启年间,魏忠贤等宦官专权,东林党争,加深了对百姓的盘剥,即使灾荒连年,官府仍旧横征暴敛,鱼肉人民,以致民不聊生。
若要解陕西之围,需清贪官,查污吏,严查侵占田地之事。”
至于为什么要特地写一下天启年间,是给崇祯找个台阶下,明明白白告诉他,这个锅是你哥的,不是你的,免得崇祯恼羞成怒针对这份报纸。
王则之细细品了一下,交给白玉让他雕刻去了。
把这些文章交给白玉之后,王则之着重交待,千万不能让人查到这些报纸的出处。
这主要是因为明朝的民间虽然也有报纸,可那是经过通政司、六科、堤塘层层步骤筛选出来的安全信息。
关于朝政的信息那是一条没有,如果崇祯大发雷霆,要追根溯源,他可能要吃不了兜着走。
白玉心下了然,兴致满满的刻字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