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则之看着地图,城南能拆的庙只有南寺,上下两寺,白衣庙了。
明代政权建立之初,有鉴于元代崇奉喇嘛教的流弊,转而支持汉地传统的佛教各宗派,因此喇嘛教在内地渐衰,而禅、净、律、台、贤首诸宗逐渐恢复发展。
太祖早年出身于僧侣,对于佛教有意加以整顿。
洪武元年即在南京界寺设立善世院,命僧慧昙管领佛教,又置统领、副统领、赞教、纪化等员,以掌全国名山大刹住持的任免。
三年又召集各地僧耆,规定寺院为禅、讲、教包括依瑜伽教修行及应赴佛事等三类,要求僧众分别专业。
随后又召集江南名僧至南京,启建“广荐法会”及点校藏经,进行刻版。
对于僧人普给度牒,废除过去计僧卖牒的免丁钱,并命各地沙门讲习心经、金刚、楞伽三经。
到了洪武十五年,对于佛教的整顿更为积极,仿照宋制设各级僧司、僧官,其制在京设僧录司,各府设僧纲司,州设僧正司,县设僧会司。
僧录司诸僧官由礼部任命,有左、右善世,左、右阐教,左、右讲经,左、右觉义等职。
主要任务是监督僧众行仪及主管考试等。
从洪武二十五年起,僧录司务僧官都按级给俸,最高的月给米十石,最低的五石。
制定僧服色别,严格区分禅、讲、教三类。
十七年采纳礼部尚书赵瑁的建议,规定每三年发度牒一次,并加考试,不通经典者淘汰。
二十四年命各州府县只许保留大寺观一所,僧众集中居住,限各府不得超过四十人,州三十人,县二十人。
规定男子非年达四十岁以上,女子非五十以上者不准出家见。
复通告全国,防止僧俗混淆,规定僧人诵经仪式和施主布施金额,这就是所谓申明佛教榜册,是明初整理佛教的一项重要文件。
又命各府州县的僧官,就地调查杂处民间的僧人实数,要他们集中居住。
次年通知全国各级僧司造僧籍册,拟刊布各寺,使互周知,名为周知板册。
后以执行手续过烦,不久就停止了。
明初以来,僧道度牒是免费发给的,但考试限制很严,私度因而激增。
代宗景泰二年因救济四川、贵州饥荒,采纳朝臣建议,实行收费发牒制度,凡僧道纳米五石者,给与度牒。
宪宗成化二年,淮扬地方大饥,也用同法以赈济。
成化八年淮扬巡抚张鹏请给僧道空名度牒一万道,以买米济荒,虽一度遭到反对,但到了次年户部却发给空名度牒十万道,以赈济山东。
这样,有牒僧道既大量增加,寺观自然随之而增。
据成化二十一年统计:
在成化十七年1481以前,京城内外的官立寺观,多至六百三十九所。
后来继续增建,以致西山等处,相望不绝。
自古佛寺之多,未有过于此时者,而纳费发牒之举,直继续到明末为止。
在明末纳费发牒剃度出家当和尚成了一种躲避赋税的方式,加之明朝对于大寺,也常有给田赡僧之举,因此,寺庙中多避祸之人。
百姓饭都吃不起了,这些家伙却蹲在寺庙里不问世事,这也是王则之想要拆庙的原因。
“报,华严寺首僧求见。”
王则之眉头一挑,他不知道华严寺首僧这个时候来找他干什么。
“有请。”
不多时,一位慈目善目,和颜悦色,因与世无争而显得心平气和的老人被带了进来。
王则之看着他因为修禅学佛而明亮睿智的眼睛。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老僧念了一声佛号,王则之在他的眼中看到了时光流逝。
接着,如同穿越时光隧道一般,王则之来到了华严寺。
寺庙北部一片断垣残壁,一些僧人们忙忙碌碌,不断做着修复。
画面一转,他来到一间房屋。
从房屋里的布置可以看出,这就是僧人们平时居住的地方。
房间里,不时传来僧人们的呻吟声。
“那日,鞑虏袭来,我寺僧人奋勇杀敌,死伤大半,这里都是些身受重伤将死未死之人。”
老僧解释道。
“也就是,那一日你们都留了下来,一同杀敌了?”
“正是。”
林丹汗攻破大同府城,占据魁星楼以北。
但是,这不代表他没有打到城南,只是他在魁星楼以北站稳了脚跟。
林丹汗还是打到了城南。
看到这里王则之有些愧疚,由于他的偏见,他一直不待见这些僧人,甚至一度想要拆了这里。
“老衲法号正贤,就由老衲为施主解一番本寺的由来吧,起来本寺也算得上是文物了…”
华严寺首僧正贤缓缓的介绍起来。
华严寺位于大同古城内西南隅,始建于辽重熙七年,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而命名。
兼具辽国皇室宗庙性质,地位显赫。
后毁于战争,金眷三年重建。
寺院坐西向东,山门、普光明殿、大雄宝殿、薄伽教藏殿、华严宝塔等三十余座单体建筑分别排列在南北两条主轴线上,布局严谨。
华严寺占地面积达六万六千平方米,是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
至金熙宗眷三年,通悟法师等重建大殿、观音阁、山门、钟楼等殿堂。
后省学、慈慧法师又广植花木,征集藏经,使华严寺得到恢复,但规模已逊于辽代。
金大定六年,金世宗曾到此巡视。
元朝武宗至大年间,慧明法师主持重修,大殿、方丈、厨房、堂寮都修缮一新,并新建浴室、药房及房屋数百间。
元末战乱,华严寺遭到严重破坏。
明初,寺院被没收为官产。明宣德、景泰年间,又重新作为佛教寺庙并予以重修。
明中叶以后,华严寺分为上、下二寺。
也就是现在的上下两寺。
上寺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分为两院,有山门、过殿、观音阁、地藏阁及两厢廊庑,布局严整,高低错落。
下华严寺位于上寺的东南侧,相距不远,以薄伽教藏殿为中心,有辽代塑像、石经幢、楼阁式藏经柜和宫楼阁等。
下寺大殿为薄伽教藏殿,意为佛教的经藏殿。
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九脊顶,正脊两端矗立着高达3米的琉璃鸱吻。
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檐柱显着升起。
“上有好生之德,古有佛祖舍身饲鹰,今我寺僧众不忘佛祖教诲,施粥渡人。”
正贤带他来到米缸,掀开盖子,缸里的粟米已经见底了,他又带王则之来到寺庙外。
庙门口僧人们正在施粥,米粥浓稠,筷立不倒。
前来领粥的百姓排成长长的队伍络绎不绝。
最后,正贤又带他前往僧人们吃饭的地方。
只见僧人们碗里只有稀稀拉拉的米汤,喝光一碗米汤,都不见几粒米。
几个僧人喝完米汤,正在努力的舔碗底。
看到这里王则之更愧疚了。
“佛曰众生平等,百姓为众生,我寺庙中人亦为众生,还请友给条活路。”
王则之心下了然,原来正贤是来求他放弃拆庙的。
不过,王则之心下疑惑,正贤是怎么知道他要拆庙的?
“咯咯咯”
就在他疑惑的时候,一声鸡鸣传来,王则之打了个寒颤突然醒了。
他站起来环顾四周,他根本没有离开他的房间。
他爬在桌子上睡着了。
“来人。”
“属下在。”罗聪进来躬身施礼。
“今什么日子?什么时辰”
“初二,卯时。”
王则之心下骇然,刚刚经历的一切难道都是作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