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金陵大学(1 / 1)蜉蝣同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苏惕回过神时,眼前是大理石雕刻的石柱,两个穿着警装的士兵背着枪在左右两侧。苏惕有点头晕,抚了抚额头。

发现自己已经身穿青色的长袍,是民国时期文人的样式,与现世一样,都是短发。

“你在灵光幻境里的身份是金陵大学的中文系学生。”

之尧的声音响起,苏惕感觉到这个身体,似乎有些不真切,在校门口有些如同喝醉一般摇摇晃晃。

而就在此时,杜鹃声一样的女声响起。“苏惕,你身体没事吧。”

苏惕转过身去看来人,一个身穿长款旗袍,短发的女学生关心的问道。

苏惕看着眼前这个秀气的女学生,还没想起她是谁。

之尧在一旁提醒道“这个女生是这个身份的女性好友,也是中文系的学生。”

苏惕经过之尧的提醒,揉了揉眼睛,“谢谢张璐关心,可能最近太累了。”

被称为张璐的女子笑了笑,“别站着了,一会还有节课,一起进去吧。”

苏惕应允,两人并肩往校内走去,高大的梧桐树在道路两边,现世里苏惕来过好些次的金大,六十年前原来也没有太多变化。只不过是教学楼的翻修和一些细节而已。

今天这节课是一节选修课,胡教授在讲金刚经,讲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的时候,胡教授问底下的学生,可知何是有为法?

众人皆默,苏惕起身,众人看向他,张璐坐在苏惕的旁边,有些纳闷,苏惕应该不了解佛学啊。

“说到有为法,其实是要提一提无为法的,不然不便于我所讲述。有为法指的是一切办法,或者可以用术理解,术虽妙,而不近道者终就是术,世尊说一切有为法都是虚幻,是在于我们人世生活中的很多方式方法,他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他存在的意义就跟抹布一样,哪里脏擦哪里,用完要么洗要么扔一样。因此不能执着于有为法。”

“讲个很幼稚故事,比如一个人学算数,他第一天学了一个一字,第二天学了一个二字,第三天学了一个三字,他觉得太简单了,就不学接下来的字,跑回家去跟人说,上学太简单了,我都学会了。”

“后来大家都以为他学会了,给小孩子们当老师,等到他帮小孩子写名字的时候,张二狗就写个二字,三娃就写个三字,等到四妹,七弟的时候,他就在三下面继续加了一条斜杠,表示这是四,七弟就在加三条斜杠,这是七。”

“我们人本身是很聪明的,但也是很愚痴,聪明是天性,万物之灵嘛,但是愚痴在哪里呢?愚痴在自以为是,愚痴在夜郎自大。再比如有些人走一些旁门左道来获取利益,比如低买高卖,过去的商道,人之所以鄙贱,只是因为他们做的其实跟一加一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以对方无知,来通过小聪明换去利益。”

“世尊是教我们出世法的人,世间种种一切,都应该客观看待,谦虚学习,直到最后明白什么是无为法?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便是无为法。为什么有的商人越做越大,他靠的不单单是低买高卖,还有太多我们所不了解的智慧,过去轻商是有原因的,但没有任何事物是不变的,士别三日,还需刮目相待,更何况掌握客观财富的商人,他们后来的发展种种,其实我们作为学生,还未接触社会世情,是不懂得。”

“我们学佛学道,修行也好,做学问也好,其实都应该保持谦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世人皆谓佛门乃出世法,殊不知此言大谬,福慧双修,福从何来?唯有入世而已,我讲完了,谢谢大家。”

胡教授带着圆框眼镜,看着这个平日里并不怎么出声的青年,有些惊异于对方对佛家道家的理解,完全不似这个年纪能够了悟。

“谢谢苏惕同学的发言,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对金刚经要这样理解,金刚经是讲空性,可什么是空性呢?空而不空,有而不有,便是空性了。也就是说,世俗之中的生活亦是道场。”

“诸位学子都是金大的骄傲,也许再过十年二十年,能够为国家做出不可磨灭贡献之人,便有在座诸君。我们学问要知行合一,做人更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是我作为老师,所能教给你们的,做学问,先学做人。德乃立身之本。”

众人应声,胡教授笑了笑,收拾课本,示意下课。

走到门口招手苏惕过去,苏惕没来得及跟张璐聊几句,便在张璐惊讶的眼神中去了胡教授的身边,两人走了出去。

出了教室,胡教授和苏惕走在小道,不远处是花园,苏惕知道,胡教授在后世是一位全才,文学艺术历史,儒释道,金石,书画,群经,词赋,诗歌,词曲,无一不通。

这般国学大师,对自己赏识,纵然幻境是假,但这份经历,苏惕内心格外激动,毕竟作为一个文艺青年,对这些大师,其实就是迷弟对偶像的崇拜。

因为了解,才知道对方境界有多高。

“苏惕家里有长辈是居士吗?”

“有的先生,家母是皈依上虚老和尚的在家弟子,我自幼耳濡目染,后来有一年去天台山,一位禅师跟弟子又讲了很多。再就是弟子自己的理解。”

“苏惕可有字号?”

胡教授和苏惕漫步在金大花园这边,苏惕抬眼看到了那颗六朝松,之尧传来了提醒,让苏惕去摘一颗松果。

“先生,弟子三月才生日,还差半月及冠。”

胡教授甚是开心

“在西方文化的入侵下,现在的文人学子很少有像你这样对我们传统文化有涉猎和钻研了。”

苏惕点头,深以为然“我觉得华夏本就是披着国家皮的文明,几千年来,改朝换代,都不过是换了政治体系,而人与精神,其实是没有变动的。这来源于我们华夏文化的包容力和先贤的智慧,我家训有记,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所以学生一直都不敢背忘。”

“西方文明虽有可参考学习之处,但并不可以认为传统文化便是糟耙,取其精华才是,正如世间万物不断变化,没有什么永恒不变,推陈出新,传承发扬文化,为国家民族延续风骨精神,才是我辈文人的使命”

胡教授含笑称是“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苏惕你的字号,叫子柔如何?”

苏惕拱手谢恩“谢先生赐字,子柔谢过先生。”

“水几近于道,天下之柔莫过于水者,我观你五行木盛,缺水之相,怕你日后太过刚正,过刚易折,希望你明白这个世间,不是每个人都如同你一样,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柔而同尘,是谓不争。”

苏惕拱手三拜,即使知道是幻境,也心中大恸。原来苏惕当初看到自己未来,如果之尧没有醒来,自己的性格,在灵潮来时,醒的又晚,却又自傲,加上自己知道自己的天命,更加不把旁人放在眼里,自以为是的传播自己的道,虽然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但也有更多的人反对和攻击。

这些人中,就算有人知道苏惕一心为公,也丝毫没有手软,毁谤,污蔑,嫉妒,寻事。当真是应了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增益无所不能。

这铜镜一梦,仿佛一生,难怪之尧要损耗百年修为,这百年可不是寻常的百年,而是之尧有官职时,行恩布施,普度众生,所得的功德。

胡教授看到这个青年为自己一番话所红了眼睛,想必也无非是,年青人为众人所排挤,受了委屈。苏惕此人相貌又清秀,美人尖招女子喜欢,一身风流,更容易为同龄所妒。

但终究是块美玉,雕琢必成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