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格月娱乐趁着李程昕四场演唱会大热的势头为他的新专辑打榜的时候,他自己却已经搭着周浩不起眼的轿车回了洪鸣村。
经过了度假村,李程昕自然先进去和父母打了招呼。
“昕娃儿怎么才回来啊,你们学校的老师同学早就到了!”李程昕父母亲询问了一下孩子的近况,就把他赶出了工作场所,让他早点回家招待客人。
自家船屋之下的与海滩相连的院子里已经搭好了一排帐篷,十几个年轻人正在忙碌地整理物资,海洋学院的杨教授则和他留在洪鸣村的得意弟子贾在一旁翻看资料。
“杨教授,你们都到了啊!”李程昕上前打了招呼,一边帮周浩从车上卸下行李和各色礼品,顺手就先给杨教授递上了一个大果篮。
杨教授笑呵呵地接过,招呼过一个学生让他把水果拿去分了,然后熟练地给李程昕安排了活干,让他去指导几个年轻学生熟悉这片海岸。
“学长!求签名!”一个女学生趁着杨教授没注意,递上一张李程昕的新专辑。
李程昕瞄了一眼杨教授那边,见教授没关注这里,飞快地掏出马克笔在上签了字,女学生满意地害羞着跑走了。
“学长,那是什么?”另一个学生指着固定在海面上的一张大孔渔网问道。
李程昕过去一看:“哦,这是自家种的海苔。”
“那网下挂的是什么?”学生继续问道,这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态度,让李程昕想到了一开始做助农直播的他自己。
李程昕顺着学生所指的看过去,海苔网下面挂了几个网包,里面放着的都是贝壳。
那是用于让海苔孢子附着在海苔网上面的“降落伞法”。
由于之前海胆肆虐,洪鸣村附近的海域海底有许多死去牡蛎的空壳,海苔的孢子常会附着其上,如果捡到了内部是绿色的牡蛎壳,那绿色的不是脏东西,而是海苔的孢子。
将附着着海苔孢子的牡蛎壳用网兜着挂在海苔网之下,海苔孢子就会随着水流附着到尼龙绳制成的海苔网上,开始发芽生长。离开了沉在海底的牡蛎壳,附着到贴着海面的海苔网上的孢子,一就能长数毫米。
李程昕检查了一下浅色的海苔网线,很容易就发现了已经开始生长的浅紫色海苔。
这在不熟悉的人眼中,只是网上的污渍而已。
“海苔居然是这么种的!”学生恍然大悟,“这网可以移动吗?我们晚上可能需要在这片地方设网捕鱼。”
李程昕点点头“没问题”,划着舢板,和几个学生一起把海苔网移到了稍远一点的地方,过两等学生们做完潮滩的研究工作再移回原位就成。
到了晚上九点,正事开始了,周浩也熟练地架设好了夜景摄影机。
“好了,开始设网吧。”
如同去年一样,杨教授的第一项工作依然是在夜间利用灯光吸引鱼类靠近,然后确认这片海域的近海鱼类种类。
但是与去年不同的是,这次参与实习的学生更多了,铺设的渔网也更加巨大,海岸上利用三脚架设置了滑轮组,这么一来收网也比之前要方便很多,这也是为什么需要把海苔网移开。
李程昕也换上了套鞋,走在潮滩上帮忙铺设渔网,12米见方的渔网平铺开来,乎有四分之一个实验海岸那么大,被吸引过来的鱼类最终只有被全部网住这个结局。
去年使用渔网的“赶鱼法”捕鱼方式,成效也不错,但是为了丰富教学内容,今年则采用大渔网的“罩网法”。
在渔网的四角设置带有滑轮组的绳索,大功率的探照灯直指渔网中央,由海洋专家杨教授站在船屋二楼进行观测指挥,当有鱼游过来的时候,一下子将网拉起,就能一网打尽。
“虽其实春季才是最好的观测季节,但是夏的鱼类也不少。因为去年也是这个时间做的统计,所以今年也继续选择这个时间段,才好做对比。”
杨教授对李程昕和学生们,以及直播间的网友们讲解了这方面的理论知识。
随着夏海水水温上升,浮游生物持续大量繁殖,因此追寻食物的鱼就会聚集起来,接着,大型肉食鱼类则会跟着鱼前来。
铺好渔网过了两个时之后,潮水漫过渔网,肉眼可见地观察到水面上出现了细密的气泡,那是鱼们成群结队地游过来了。仔细看,就能看到鱼在灯光下成群游动,时不时地跃出海面,在灯光下洒下一片银亮的光电。
好多鱼啊!感觉像水族馆!
浩子真有钱,这夜景摄影机质量真好
想吃炸鱼、!
摄影机的视角转到设置在渔网上方的水下摄影机,从这个角度看过去,密密麻麻的鱼在渔网上方的水中游动。
李程昕随口介绍道:“这些基本上都是鲻鱼,也就是乌鱼,是温热带浅海中上层的经济鱼类。”
旁边的学生则惊讶道:“这些反光点全是鲻鱼?那该有多少条啊?”
“像飞鱼一样,看着让人头皮发麻。”
听到这边学生们议论,拿着自家做的点心过来招待饶李程昕父母也来海岸旁边围观。
李程昕的父亲向往地道:“真是好多年没有见到这样的景象了!”
一旁围观学生们工作的村民们也纷纷点头:“这可能是这附近最大的一个鲻鱼群了,居然全跑这里来了。”
鲻鱼是全世界近海都有的的普遍经济鱼类,因为能在被污染的海域继续生存,因此极易发现。但是当然,洁净海域的鲻鱼会更好吃。
鲻鱼原本就最喜欢生长在干净滩涂地带的藻类,洪鸣村附近本没有滩涂,但是李程昕这片海岸以及周浩的度假村都制造了人工沙滩,人工沙滩的沙子在不断补沙之后在附近延展出了一片滩涂,因此附近的鲻鱼可能都会聚集过来。
这时,身处高处的杨教授突然开口:“有个大家伙进来了!拉网!拉网!”
早有准备守在滑轮旁的学生们便一起开始拉网。
等把渔网的四角拉起,网中的鱼类没有逃跑的可能,李程昕就拿了个网兜进了网郑
还没找到杨教授的“大家伙”,就先见到了浮在海面上的几朵红色的水母。
“这是海蜇还是红水母?”李程昕开口问道。
系统比杨教授先一步回答了他:红水母,伞盖有红褐色条纹,触手剧毒
……
李程昕戴上塞在防水服胸前口袋里的厚胶皮手套,心翼翼地将面前三朵红水母放入学生递过来的鱼缸里。
红水母长长的触手之中,有无数包着毒素的胶囊,稍微施加外力就会放出毒素。
杨教授取了一截断掉的触手,放在显微镜下让学生观察。
显微镜之中,001毫米的毒刺从触手表面探出,在水滴中晃动,毒素四散开来。
“即使是鱼类,不心吞食了断掉的触手,基本也活不下来了。人类中毒后的症状则是起红疹子,严重的会导致呼吸困难。”杨教授不止是在教导学生,也是在教导直播间的数十万网友。
这时,一个学生发现了一只水母体内有银色的东西,把鱼缸角度一转,大家就看到了包裹在红水母伞盖之下的一条鲻鱼。
哇!好厉害!
这也太可怕了吧!
我一直以为水母是吃浮游生物的……
“鱼很容易就被水母的触手缠住,然后被毒晕,死掉,最后被水母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