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约国看似辉煌的背后,其实充满了无奈与妥协。
维多利亚政府本来想要将战败国纳入本土的,但占领比利时和荷兰之后,发现大量被民族主义催生的反抗组织和游击队,严重拖延了英军的进攻脚步。
为此,维多利亚政府才不得不拿出组建德意志联邦,以及协约国的章程。
这场战争英军虽然屡战屡胜,但维多利亚政府发现了一个自身严重的问题,本国民族数量太少了!
为此,维多利亚政府做出了众多民族政策的调整。
首先就是推出了欧罗巴民族共荣圈的概念
简单来说就是在先进文明的维多利亚政府和米字旗的领导下,所有的欧罗巴民族都应该放下成见,共同组成一个紧密团结的联盟。
无论是最开始的德意志联邦,还是后来的协约国,都是在欧罗巴民族共荣圈的基础上建立的大联盟。
其中的不平等条约则被维多利亚政府渲染成欧罗巴民族融合必须要付出的代价,否则欧罗巴大陆各民族永远都是一盘散沙,想要团结起来,理所当然的要有一个老大带领啊!
如果所有民族都平等了,老大还有什么意义?
在欧罗巴民族共荣圈的基础上,维多利亚政府通过扶植各个民族的傀儡政权,吸纳并组建了大量其他民族人成立的英**队。
这些英军完全就是披着米字旗的皮,干着伪军的活
不过维多利亚政府在对待这些外族英军的问题上,并没有太过苛刻,所有的高级军官将领全都是英格兰民族出身。
军饷待遇也没有任何缩减,还能配备汉阳造等新式武器。
正式大量新式武器的列装,才让英军屡战屡胜。
而大量的傀儡国的成立,则为维多利亚政府分担了镇压民族极端分子游击队的火力。
在维多利亚政府不遗余力的舆论宣传下,那些知识面匮乏的老百姓发现头上仍然是自己民族主导的国家名称,反抗心理自然也就不强烈了。
甚至不少无知的平民还把英军当成了解放者和亲兄弟,踊跃参军为维多利亚政府开疆扩土,解放更多的欧罗巴民族同胞
在英军扩张中,确实有很多小民族获益,从其他列强的奴役手中获得了解放,并且拥有了自己的国家!
正因如此,维多利亚政府的欧罗巴民族共荣圈,还是有很多支持者的。
然而,对于那些大民族和大国而言,欧罗巴民族共荣圈就是一个卑劣的谎言!
实现维多利亚政府野心的华丽外皮。
只可惜,大势所趋,而且中欧和西欧的小民族加在一起的数量,并不比单一的大民族要少,团结了众多小民族,甚至成为他们解放者的维多利亚政府,自然而然的有了充足的兵源。
于是,奥尔良王朝悲剧了
教廷倒下后,最后一个吸引协约国仇恨的盟友没了,整个中欧和西欧都变成了奥尔良王朝的敌人。
在这种情况下,维多利亚政府为首的协约国自然以解放者的身份,将被奥尔良王朝侵吞的撒丁王国解放出来。
奥尔良王朝的领土进一步缩水,紧接着,奥尔良王朝占领的西班牙巴塞罗那地区也在协约国的支持下,发动了规模浩大的民族起义,成立了巴塞罗那共和国
协约国再次增加一名成员国。
这一切维多利亚政府的英军都没有亲自下场,最多派出少量正规军,换上革命组织的军服参加起义。
当奥尔良王朝控制下的所有外族聚居地都革命成功后,那些曾经被奥尔良王朝压迫过,或者受到过奥尔良王朝攻击的国家,在协约国大会上联合起来,向奥尔良王朝发起进攻。
自始至终,维多利亚政府都在一旁看戏,或者说这次联合进攻本身背后就有维多利亚政府的支持,只不过这种支持是私下里的交易,没有公开的条约,对底层民众有所隐瞒。
这主要是奥尔良王朝和维多利亚政府的盟约还健在。
维多利亚政府以交战双方都是自己的盟友为理由,选择完全中立
进攻奥尔良王朝的各国联军,本身就与奥尔良王朝处于战争状态,这次入侵完全是正能量满满的复仇之战!
甚至参战的士兵当中,大部分人家乡都遭到过奥尔良大兵的镇压和剥削。
军力损失惨重,并且屡战屡败,士气丧尽的奥尔良王朝的陆军自然挡不住打着正义旗帜的复仇联军。
双方交战后,奥尔良王朝终于醒悟过来,他们如果再继续坚持,恐怕就要步入波旁王朝的后尘了!
于是,奥尔良王朝开始在私底下向维多利亚政府妥协。
奥尔良王朝很清楚,真正主导协约国的是谁,没有维多利亚政府的支持,那些小国家的联军根本不可能组成。
他们本身内部就有复杂的矛盾,不少小国民族甚至还是世仇,仇恨能追溯到数百年前
奥尔良王朝低头后,自然被维多利亚政府狠狠宰了一刀,原本扩张的地盘是甭想要回来了,那些地盘上都有了各自的民族国家。
如果维多利亚政府拿回来,相当于啪啪啪的抽自己嘴巴子,支持欧罗巴民族共荣圈的众多民族国家,立马会转变立场。
很显然,奥尔良王朝远没有让维多利亚政府自毁名誉的价值。
最终,维多利亚政府居中调和,双方为了欧罗巴民族的团结友爱等正能量满满的理由停战了
然后,奥尔良王朝放弃了法兰西正统的地位,以半个法兰西的领土重组建立了奥尔良王国,同时以普通成员国的身份加入到协约国当中。
并且由于战争当中充当了反派角色,还要在接下来的协约国对外战争中,承担哪些被侵害民族小国的出兵额度和部分军费支出。
也就是说,奥尔良王国要多出一些军队,来顶替获胜的民族小国的出兵额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