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造火局的事情,好像都是胡主簿一人说了算的。这些事情,难道王大人一点都不管的吗?”
“王大人身子尊贵,怎么能做这些事情呢!”
陈启自然看得见胡俊清脸上的不屑了,“哦!本候刚到京城,倒是不知王大人一个小小的主事,身子有何尊贵的。”
“这就难怪侯爷了!王大人乃当朝户部尚书王元朗大人的堂弟,太子殿下的半个连襟。”
原来是王元朗的堂弟,只是,怎么还有半个连襟这种说法的?
“半个连襟?”
“王大人的夫人,是吏部尚书夏大人长兄的女儿。”
丁维说的果然没错,这京城里上上下下的关系,果然是盘根错节。看胡俊清的样子,很是不满,估计是王元秋自己偷懒,把什么事情都交给了胡俊清了。而以胡俊清的年纪,在这造火局这么多年了,却还是个主簿,说不定和这王元秋,也是有些关系了。
“原来如此!胡主簿当这主簿多少年了?”
“一十五年!”
陈启并没有再为难胡俊清,虽然他此刻反而有些怀疑胡俊清了,这样一个在主簿这个位置上一十五年,不得寸进的人,连说话都是带着怨恨的人,做出什么事情来,并不奇怪。只是,若是这件事真的是他做的,那在登记造册时,肯定会做得毫无破绽的,根本就查不出来。
他不止一次见过,那些因为怀才不遇,屡受排挤的人,心中的怨恨越积越多,最终一个大好人才,走上了犯罪道路。这样的事情太多了,就连他自己也算是半个了,只不过,他却早已经看开了。
如果是胡俊清,他一个人却也无法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极大的可能,便是里应外合了,要查清楚是不是他,也只能找出这个人来了。
当然了,也可能并不是他,而是另有其人了。或者,这事根本就和造火局没有关系,是在火药出了造火局之后,才被人做了手脚,中饱私囊了。而如果是,要查的,就是火药离开造火局之后,到底都去了哪里了。
这可就有得查了!
回到了主簿室,陈启随手拿了一本登记簿,这上面果然记录得极为的详尽,一笔一笔的,从时间到数量,清清楚楚的,火药仓守卫禁军的签字,还有领用人的签字,护送的禁军头领的签字。这除非是所有人都串通一气了,否则的话,真的很难出问题的。
只是过午的时候,在造火局吃了顿饭,顺便喝喝茶,清理一下肠胃,陈启就借口人有些困顿,带着人就走了。只是走之前,把造火局这一两年来火药出入库的登记簿都带走了,说是带回去看看,免得皇上责怪。
自然没有人会相信他了,反正心知肚明的将他送走,就万事大吉了。就连朱伦、孙大东和仇老酒,也都有些莫名其妙,只不过这事以陈启为主,他们只能跟着离开,却并未进城,而是直接去了龙骧卫的军营了。
“我知道你们有疑问,不过,在造火局,恐怕很难查出什么来。”
“为何?”
朱伦发问,孙大东和仇老酒也都看向了陈启,这查案,总不能莫名其妙,糊里糊涂的就不查了吧?
“三哥,我问你,你可在登记簿上查到什么没有?”
“没有!”
“不!有!”
三人都是有些惊讶,只是上一次陈启救出了陈小凤,他们都是亲历了的,对陈启也算是有些钦佩的了,陈启既然说有,那就真的是有了。
“登记簿上的出入,自然都很严谨。只是,三哥可有发现,不管是守卫火药仓的禁军,还是领用火药的人,以及护送的禁军小头目,都是极少重复的?”
“好像是!”
朱伦对这些登记簿上的签名,并不是太过注意,他主查的当然是数量的出入了。只是,经陈启这么一说,他也是有了些印象,只是模模糊糊的,不敢确定。
“三哥查的是出入,自然不是很注意。既然三哥查了出入,那我就没必要再去注意这些了,所以,我看的便是上面的签名。我随意翻了最近的两三本登记簿,都是近一年的,那上面的签名,极少重复。三哥,您认为这说明了什么呢?”
“这只能说明一件事,造火局内外勾结的可能极小,最少在这些登记簿上,是看不出来的。”
陈启点了点头,看向了孙大东,按照之前的安排,孙大东会假装自己无所事事,四处乱晃的。
“大东,你又查到了什么呢?”
“造火局守备森严,内外四周都有禁军把守,外墙坚实高大,又正好在山谷中,反正想要从里面偷东西出来,很难!”
“你的感觉没错!还有一点,是我从胡俊清那里问出来的,这造火局,一到夜里,便会把唯一的门,也就是那道厚厚的铁门关上落锁的。别说是在禁军的守卫下偷了,就算是人想要进去,也千难万难。”
“而三哥刚才也说了,内外勾结的可能极小,那是因为如果涉及的人太多了,恐怕偷的那点火药,卖了的银子都不够分的。可如果只是一两个,可能一年半载的,也搞不到太多的火药,照样分不了几个钱,谁又肯去冒险呢?”
三人都是做了多年的山贼,自然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无利不起早,更何况是冒着丢了性命的危险呢?
“所以,最大的可能,这些出现在祁山的火药,和造火局并无太大的关系。不过,说完全没关系,却又不可能,因为这纸上的标记,就是造火局的。直到翻看了这些登记簿,我才想到了一种可能。”
“这种可能便是,也许那些火药,真的不是造火局制作出来的,而是另外有一个工场制作的。至于为什么会用造火局的标记,我现在能够想到的,有几个原因。第一,为了抬价,毕竟造火局的火药,是大晋最好的,也是威力最大的。”
“第二,是为了通关。有了造火局的标记,如果再配上通关文书,在这大晋,不管去哪里,自然不会有人拦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