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01 一句顶两句!(1 / 1)幻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段接一段辞藻瑰丽的文字进入参赛者的眼中,尤其是文中精恰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力,更烘托出了将这篇散文的深远意境。

这篇《荷塘月色在众人间争相传阅。

感叹声。

赞美声。

惊奇声。

震惊声。

各种议论声层出不穷,无一列外都是围绕着万昭的这篇散文。

抛开内容不提,单是卷面就让人眼前一亮!

通篇看去,字迹工整划一,单独看某个字,写的苍劲有力,虽然用碳素笔写出来的,仍能看出作者深厚的书法功底,看上去赏心悦目。

他们都知道万昭有临场作诗的本事,没想到这次却反其道而行,放弃了自己特长,作了一篇散文,关键还写得这么好,不由让人眼前一亮!

贾一鸣等前行社的几个人看完不由相视一眼,眼神复杂,各怀心思。

在这次文谊会之前,贾一鸣就组织前行社核心的几个成员开了一次研讨会,目的就是押题。

根据往年文谊赛的题目,前行社押了几个题目,其中就有借景写诗这一项,没想到真的押中了!

虽然这种手段算是涉嫌作弊,不过为了拿下这次的文谊赛冠军,也不在乎了。

现场的作诗的难度本身就很高,如果不是提前打了腹稿,贾一鸣也不会选择五言绝句这个题材。

纵观所有的参赛者,也没有几个敢做诗的。

贾一鸣选择写诗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众所周知,万昭的特长就是现场作诗,他预测万昭也会选择诗词的题材,但是这么短的时间仓促写出来的作品,肯定没法跟他早已准备的诗比,可以压他一头。

可让他们始料不及的是,万昭居然选择写散文,而且质量还如此之高,这让前行社的几个人有些措手不及。

就像在地上设好圈套等待猎物上钩的猎人,却发现猎物居然特么的会飞!

众人传阅完之后,再无疑议,全都被万昭的这篇散文折服,这样的作品如果拔得头筹也是理所应当的。

不过吴新民却表示有异议。

“自古来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我个人觉得老贾的五言绝句写的也很好,文学性上并不输给在场的任何一篇散文,希望评委会的老师们以及康老能再品一下。”

吴新民此言一出,马上就有几个前行社的文联成员纷纷附和:

“吴老师说得没错,贾社长的诗对仗工整,情境也附和当下的环境,关键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完成,实属不易。”

“我个人也支持贾社长的五言绝句,作诗的难度本来就比散文高,希望评委老师们能酌情再斟酌斟酌。”

“诗词跟散文其实也没有什么可比性,都有各自的文学性,说实话,很难分得出高低,我建议万老师的散文跟贾老师的五言绝句并列第一!”

……

一时间众说纷纭,很多都是为贾一鸣的诗打抱不平。

这让评委会的人有些为难。

其他人说得确实有道理,万昭的散文确实惊艳,但是贾一鸣的五言绝句也中规中矩,完成的质量很高。

众人都将目光放到了文联主席康濂身上。

题目是他拟的,最终的决定权也在他身上。

康濂挥手止住众人的议论,开口道:“抛开题材不说,我就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看完万昭的散文后心里是什么感觉?看完其他作品又是什么感觉?剩下的还用我多说吗?”

众人交头接耳,康濂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吴新民仍旧不服说:“康老,我个人还是觉得评判文学作品高下不只是文采这一方面,有必要考虑一下作品的难易程度。”

康濂看了吴新民一眼,刚要说话,就听万昭说道:

“康老,您把我那张手稿翻过来看一下。”

康濂愣了一下,看到手稿的背面还有两行字。

万昭说:“时间仓促,来不及作诗,只写了一副对子,不知道能否跟贾老师的五言绝句一较高低。”

听万昭这么一说,其他人都凑上去看,评委席前挤的不可开交。

康濂索性把万昭的手稿举了起来,方便看。

所有人的视线都落到了康濂手里的A4纸手稿上,只见上面用楷体写着一副对子。

四壁荷花三面柳,

半潭秋水一房山。

其他人看完都沉默不语,这幅对子无非就是写这里的景而已,也没有什么出众的地方,凭什么跟贾一鸣的五言绝句比?

孙希看完直接笑了,冷笑着说:

“万老师还真是会开玩笑,对子只有两句,诗有四句,除非你能一句顶两句。”

吴新民也笑了:“一句顶两句?我看一句顶一句都难,这幅对子无非就是描写了一下这里的景,平淡无奇。”

其他人也窃窃私语,都认为万昭刚才的话说得有些狂了。

康濂看完一言未发,沉默着看向万昭,眼神里有种异样的光。

曹其清反复品读这两句对联,突然一拍大腿,喃喃自语道:“高!真高!”

“怎么了老曹?”旁边的一评委问。

曹其清哈哈大笑说:“我说小万这幅对联写的太高了!”

“哪里高了?我怎么没看出来。”

曹其清说:“虽然只有两句,但是包含了春夏秋冬四景,你说高不高!”

身边的评委又自己品读了一遍,两眼不由放光,抚掌说道:

“还真是!”

曹其清跟评委的话其他人都听在了耳朵里,各自又品读了几遍,果然没错!

看似平平无奇的两句对子原来是暗藏玄机!

怪不得万昭刚才敢那么说。

万昭看着众人态度的转变,心里暗自得意,哥们会随随便便一写?

读起来平淡无奇,但是却包含了春夏秋冬四景。

这幅对联是清朝著名的文人刘凤诰所撰,写的是苏州拙政园一处亭台景观,仿山东济南大明湖小沧浪亭的一副对联而作,巧妙地点出了在这里可观赏到的四季之景,因为意境深远,所以才流传至今。

这可是前人呕心沥血的结晶,还比不过贾一鸣这种业余选手的一首股诗?

贾一鸣等前行社一众人彻底哑了火,半张着嘴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人家一副对联就能媲美自己一首五言绝句,还有什么脸面再去争竞?

何况人家还有一篇散文呢!

康濂扶了扶老花镜,一脸慰藉。

“你们谁还有疑议?”康濂问。

在场的人没人再吱声。

康濂说:“没有疑议的话,那我正式宣布,文谊赛第一场比试的获胜者是万昭!”

康濂说完,现场响了稀稀拉拉的掌声。

第一场比试过后,也到了晌午,众人结伴来到春光园的露天食堂,开始吃午饭。

午饭很简单,每桌菜一汤,都是一些家常菜。

午饭过后,众人稍作休息。

下午两点半,开始了文谊赛的第二场比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