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三章 关于人才的论辩(1 / 1)关山依旧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吕端看着高延和尔朱荃亲热的劲儿,心中不免有些疑惑,今天是什么日子,怎么这些人物都凑过来了,真是奇了怪了。

再就是,尔朱荃怎么说也是卫国公府的人,怎么能和太子搅和到一起去呢?京城中谁不知道太子素来是不喜欢高玮的。

可疑惑归疑惑,人到了眼前,还是要招待。

“太子殿下,菁英们正在考试,臣恳请殿下少带护卫,一同先去临时的主考室稍稍安歇,等到考完试,殿下可召集士子们训话”

“咦?尔朱将军,什么风把您也给吹来了”

吕端装作不知的样子,一一招呼道。

“今日前来,正是为陛下选才,陛下深思,以为武陵王的抡才校考或是大有利于筛选民间的那些富有才华之人,故特命孤一探究竟,日后也好为国抡才”太子这时候才说出了此次前来的真实目的和原因。

既是奉皇命而来,那就是公事,太子地位特殊,或许以后要主持全国性的抡才大考也说不定。

只是这明明是武陵王想出来的方法,怎么太子偏就要掺和一下。

“某倒是无事,只是听说今日是为军中选才,某久在边军,深知军中除了需要英勇善战的将士,还更需要懂谋略,有才学的将佐辅助”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主将或许有做不到想不到的地方,但如果有一些将佐之才辅之,或许会避免很多祸事”

尔朱荃只是单纯的想来看看。毕竟是见惯了生死的人,如果能够有办法减少己方将士的伤亡,那是主将之福,是朝廷之福。

“尔朱将军慈悲,吕某感佩”吕端回道。

“既是如此,殿下,尔朱将军,请随我来”吕端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不过,此时各位贤才们正在考试,需要安静的环境,还请二位理解,大部人马不能进入,黑水军会保护殿下和将军的安全”

“吕侍郎,你这是什么意思?”巴万不满的说道:

“太子何许人,国之储君,出了丁点差错你担待得起吗?”

一旁龙骧将军的随行骑将也恼怒万分,忿忿道:“就是,不过是一群穷学生罢了,我等怎么就颈部得?”

吕端见状是一个头两个大,但高玮既然有交代在前,便拼死也不会让人乱了考纪。

“殿下,您看这?”

“不是下官有意为难,实在是考生们受不得惊吓,再者,正如这位将军所言,都是穷学生,不会威胁道殿下安全的”

“若有任何差池,吕某便把这颗项上人头送与殿下”

吕端态度很诚恳,也很坚决。毕竟是高品的大员,纵使太子,也不得不顾忌官声人言。

何况是为黑水军选才,如果真的闹开传出去了,不好看的一定不会是高玮和黑水军。

“吕侍郎都这样说了,孤还有何言?也罢,客随主便,今日孤是奉旨而来,当以学子选才为重”

太子高延一挥手,只让巴万带着两个身手极好的侍卫随行。

尔朱荃本就不是跋扈之人,只不过是手下人见不得主将委屈自作主张罢了,便也只带了一名扈从。

“不知殿下所来,是何旨意啊?”吕端一边引路,一边随意的和二位大员攀谈。

“陛下口谕:‘抡才校考,与国大善,朕命太子亲自前去视察,以待后用’”

太子高延止步,郑重的传达着皇帝的口谕,吕端和尔朱荃等都恭敬地跪下听宣。

等到传谕完毕,吕端才起身感慨的道:“没想到陛下对抡才一事如此重视,若武陵王在前方得知,必定会欣喜无比”

太子见吕端提起高玮,顿时脸色不悦,不过一想到今日是在高玮的底盘做着自己的事,甚至还能顺手摘桃,把高玮的治国之策拿来己用,又瞬间感到很痛快。

“哼,如若这个法子不行,孤定会在父皇面前狠狠地参你一本,如若可行,孤拿来自用,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制度,到时候亦是大功一件,你奈我何?”高延在心中暗暗兀自说着,很是畅快。

很快,一行人就到了临时的主考室,吕端一边吩咐下人服侍一边翻寻着多余的考卷。

“这就是考卷?”高延拿着一张薄薄的纸问道,很是不以为然。

“就凭这几道问题就能选出人才?这人才未免也太容易了吧”

吕端知道太子必然是要挑点事的,也不着急,任他训斥着。等到太子说完,才开口解释。

“殿下有所不知,古人云‘见微知著,以小见大’这张纸虽然单薄,但其所设的问题,无不是精心准备的,每道题都对应着考察重点”

“就拿这道‘声东击西’的题目来说,考察的不仅仅是考生的知识面,更考察了他们的反应力,判断力和应对实际战例的决断力”

“再说这最后的附加题,以今日汾州的实际境况,如实告知,请考生们出谋划策,这实际上也是一个群策群力的过程。所谓野有余贤,或许就有有识之士能够破解朝廷目前面临的困境”

“而最重要的,考生敢于答此题,能够答此题,就已经能说明此人在文韬上的修为。这样大的题,即使是朝堂上的诸公恐怕也个个明哲保身,不敢多话,多说易错啊”

“不管考生所献的策略妥当与否,这样的人才都值得我等去发掘和培养,所谓‘食君禄,忠君事’不外如此”

吕端一席话让尔朱荃陷入了沉思,也觉得确有道理。

“可是,某曾听闻,战国时赵国的赵括就曾经熟读兵书,以知兵著称,自以为是才子良将。赵王信以为真,重用此子,最终导致了四十万赵军兵败被坑杀的惨剧”

“不知吕侍郎对此又如何解释呢?有时候夸夸其谈不过只是绣花的枕头罢了,真正在前线浴血奋战的,还是得我等这种武夫啊”

尔朱荃插话道,并且举了赵括“纸上谈兵”的典型战例。

高延一听,也是兴奋,不仅大笑道:“龙骧将军不愧是久在军旅之人,看问题是一针见血”

“孤亦有此困惑,古人常说‘书生误国’,这些读书读傻了的学子或是那些半吊子自以为是自认为怀才不遇的穷酸文人,一旦真的把权力递到他们手中,还不知会出什么乱子呢?”

“古之名将,如白起,蒙恬,李牧,韩信,周亚夫,卫青,霍去病,李广,邓禹,冯异等等,没有听说谁是读书读出来的,倒是如班固等人更是投笔从戎”

“甚至卫青最初也不过只是个马夫而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