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西地区是祖国西北边陲一个地级区,下辖宁西市、宁西县、宁北县、宁南县等7个县市,有汉、哈、维、蒙、回、锡伯、柯尔克孜、东乡等27个民族,共有人口10万人,母亲河宁西河贯穿其中,养育着宁西地区各族儿女。
宁西县与哈萨克斯坦国接壤,拥有宁西地区各县市中最大的土地面积,虽南接宁西河,但由于没有河水支流贯穿土地,宁西县空有偌大土地却因缺水而成为宁西地区最穷的县。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宁西县委、县政府招商引资,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从内地吸引大量资金雄厚的富商开发土地。克乡柯村因土层厚、土地平整、面积大得到内地客商的青睐,张书就是其中之一,1997年举家从浙江来到宁西县克乡柯村承包5000亩村委会机动土地,开凿水井15眼,种植小麦、油葵、甜菜、水稻等庄稼,即成为宁西县种植富裕大户,又解决本村百姓就业难题,是宁西县名利双收的种植大户之一。
2006年张书拓宽发展领域,将手中宽裕资金投资建设一面积100亩烘干厂,效益可观,又解决当地一批农民工就业。
因张书这个领头羊干的好,是宁西县第一批招商引资成功范例代表之一,宁西县人民政府再次大力推广土地开发项目。
在这一环境下,2007年宁西县各乡镇根据各自实况出台土地开发相关政策开展轰轰烈烈招商引资热潮,引进周边县市资金宽裕的富裕户、老板来乡镇村庄投资。
这些人中良莠不齐,有不乏投机取巧之人,也有一批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开展土地开发的奋斗者。当时,空守着宁西河但灌溉不了土地的农民们将自家机动地在乡政府统一操作下流转出去,每年都能得到不菲收益。但此批参与土地开发的老板们在不同人身上发生了不同命运,有着不同的人生境遇,让人欢喜让人忧。
宁西县琼塔木乡位于宁西县城南端,全县最大的贫困村布拉克村就在阿尔泰山中段南坡脚下。2002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琼塔木乡老百姓是宁西地区最早享受退耕还林政策的受益者。因无充裕的水灌溉土地,农民手中除口粮地外,每家还有几十亩机动地成了荒芜之地。
为提高农民收入,当年该村百姓家中口粮地种植庄稼,其余机动地统一种植白杨树,享受退耕政策。但由于无水灌溉树木,退耕还林土地上树木年年种植年年死亡,林业部门年年验收不过关,每年家家春季植树,靠雨水灌溉树木,到了五六月份全成死树枯树,又是一片荒芜之地。
眼看国家就要收回优惠政策,百姓不愿让到嘴的肥肉白白飞走,几乎天天到乡政府反映困难。为了让布拉克村贫困户继续享受退耕还林优惠政策,县乡村三级部门统一将退耕还林土地流转出去,鼓励老板投资开凿井水灌溉树木。
几年来,来了一批批老板,资金雄厚的内地老板对退耕还林土地没有兴趣,他们要投资大块成片土地;感兴趣的当地老板因资金不足,面对无电、无水、无路、无树的“四无”3200亩土地,一下拿不出上百万资金,只能望洋兴叹;资金宽裕的有些当地老板也算算经济账,林带地属长期投资,短期见不到效益,没啥吸引力,也都摇摇头离去……
2007年冬天,在发小肖开提的介绍下,傅韬、肖开提与常年做生意的伙伴杨骏、高澎、曾阳合伙承包了布拉克村3200亩退耕还林土地,投资之初,大部分资金是傅韬和杨骏、曾阳出资的,傅韬占大头。
几个想干事的人根据各自经济情况入股筹措百余万元资金拉二十多公里高压线,凿井12眼,修砂石路二十多公里,种植防护林500亩,种植大小叶白蜡、树上干杏等2700亩。
开凿的井水解决了树木的灌溉难题,顿时将布拉克3200亩退耕还林土地这一摊死水变成一渠活水,帮助县乡村三级啃掉了这块常年难吭的“硬骨头”,享受政策的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县林业部门领导再不为布拉克村退耕还林树木年年不达标发愁了。乡村两级领导多年头疼得信访难缠问题迎刃而解,百姓每亩160元补助可以高枕无忧拿到手了,真正从根本上提高了收入。
为此,琼塔木乡政府领导多次对傅韬庄重承诺,若有好项目第一时间给傅韬等人推荐跑办,这个空头支票对傅韬等人开得真好,在当时进退两难的环境下,可以说是部门与百姓皆大欢喜。
宁西县穿越县境各乡镇的县级公路127公路位于县城最南端,自东而西长约120公里,布拉克村处于道路东南角。
傅韬与朋友合伙开发的退耕还林地,就在这条公路的南侧,3200亩土地距离127路近11公里,经过9年的精心管理,当年一片光秃秃、坑坑洼洼的荒芜之地如今已成了郁郁葱葱的绿地,散发着勃勃生机。
如今,布拉克村的生态环境明显得到改善,野鸡、野兔、野鸭子、狐狸、黄鼠狼、狗獾子等野生动物经常肆无忌惮在这块绿地穿梭,一点都不怕人;茂密的树林也成了喜鹊、麻雀、松鼠的安乐栖息之地,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不失为一个居住和旅游的好去处。
望着眼前规整的土地、农田地中小路两旁一排排杨树、六米宽的行行经济林呈现着盎然生机。这片由自己牵头规划、设计、建设、精心管理的满眼葱绿之地,让已年过55岁、满头白发的傅韬打心眼感到自豪,但想到身上那沉重的负债,他怎么也开心不起来。
对于这位善良敦厚、踏实勤劳、毫无心机的实干家来说,布拉克村与他多年打交道的汉族农民喊他活菩萨,维吾尔族群众称他阿訇。
即使再难再累再苦,村里百姓有个急事找他,他从未拒绝,热心相助。但他一肚子的憋屈和苦水却无人诉说,不能让年迈的父母知道他的困难,免得他们担心;不好意思给媳妇说,好多事都瞒着媳妇,再说自己一个大男人实在是拖累了自己的糟糠之妻。
200年倔强的傅韬不顾父母、妻子和发小的劝阻,一意孤行带领着曾在宁北县农村生活的贫困姐姐一家来这片土地大干一场,共同致富。
可事与愿违,理想很美好,现实太残酷,姐姐很无情,姐夫很无能。
有人说,时间是一把杀猪刀,可在傅韬眼里,时间是一块试金石,时间是一个照妖镜,时间又是个过滤器,身边的人,哪怕是亲人也会在时间的过滤下显出最真实的模样;时间又是一个水泵,把自己天生的那颗宽容、良善的心摄取的已经透支过度;时间又像自家地头那块笨重的石碾子,将自己对秉承多年的人生信条好人有好报的观念碾压得支离破碎。
经过这九年的朝夕相处,他才慢慢察觉,定格在少时记忆中的那位慈善勤劳的大姐早已变得面目全非,可能在她嫁给张忠明的那天起,也许在傅韬早年就离家打拼不曾与大姐接触的二十多年岁月里,或许是她被多年贫困的生活折磨的……不知不觉中,大姐早已发生了人品、人格的裂变,来这里打工之处的头几年,她掩饰得还比较好,可能还顾忌自己的感受,自己没察觉她的本性;也可能如今的她自从摆脱了贫困户的头衔,已经不屑于、也懒得在他面前掩饰了,本性暴露无异。是呀,一个人整天戴个面具生活在这个社会里,该有多累呀。
有时他想,如今这位刻薄自私、恶毒狠心、算计虚伪、金钱至上的所谓姐姐是不是被人替代了……刚开始傅方夫妻俩与他相处时,感觉还行,只是张忠明是个笨人,干什么都不行,但姐姐在旁边指点着也能凑合着干些农活。
只是许多次,傅韬发现傅方两口子在跟来这儿打短工的农工交往时,待人处事非常刻薄、小气,虽然多次提醒傅方不要整天摆出一副旧社会恶毒地主婆的样子与打工者交往,但是傅方不开心反驳道:“我这样做还不是为你好。”总有各种理由絮叨得傅韬招架不住。
那时,傅韬还在思忖,也许这是姐姐对待外人的方式吧,不会对自己……哎,不能再想了,傅韬甩甩脑袋,心想,眼下还有好多事要忙乎呢。
月底了,又到了给乡供电公司缴电费的时间了,当初委托县供电公司给3200亩地架设高压专线时,牵头人就是傅韬,一条专线一个总闸一个总电表,客户户主自然而然也落在他头上了,凡事都得他操心。
这么多年了,抄电表、核算电费、收电费再集中一起上缴给供电公司,都是他在操作,被这些合伙人戏谑为“管家婆”,他为人诚实厚道、公正无私心,大家都很放心。
虽说当年大家合伙投资统一建设,但初具规模后根据每人投资比例将3200亩地、12眼水井分摊在合作伙伴身上,各自经营自己的土地,按照与乡村签订的合同,可以在林带地套种庄稼、也可发展家禽养殖。
这块土地能称得上是宁西县第一个将防护林、经济林、庄稼、景观苗木、树苗、鸡鸭家禽为一体的立体化经营示范点,这一经营模式曾在整个宁西地区广泛推广,成为各县市观摩的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