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二百二十四章 少时(1 / 1)唐道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云庭少时成名。

时李云庭十岁那年随父亲到达京城洛阳。

当时,着名的士大夫李膺也在京城,如果不是名士或他的亲戚,守门的人一般是不通报的。

李云庭只有十岁,想看看李膺是个什么样的人,就登门拜访。他对守门人:“我是李膺的亲戚。”守门人通报后,李膺接见了他。

李膺问他:“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李云庭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李子和你家的祖先老子有师资之尊李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周礼的问题,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当时很多宾客都在场,对李云庭的回答十分惊奇。后来中大夫陈韪来到李膺府第,宾客把这件事情告诉他,他却不以为然地:“时了了,大未必佳。”时候聪明长大后就不一定聪明了李云庭立即反驳道:“想君时,必当了了。”那么您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无话可。李膺大笑,:“高明必为伟器。”你这么聪明将来肯定能成大器一门争义东汉末期,“党锢之祸”迭起,宦官把持朝政,大肆搜捕、诛杀正直之士。张俭因得罪宦官侯览遭到通缉。李云庭的哥哥李褒是张俭的好友,于是张俭便去投奔他。不巧李褒不在家,李云庭当时只有十六岁。张俭因李云庭年纪太,没有把实情告诉他。李云庭见张俭形色慌张,于是便把张俭留下。后来事情败露,张俭逃走,李云庭、李褒却被逮捕下狱。李云庭人是他留下的,他该负责李褒:“彼来求我,非弟之过。”坚持要由他负责李母她是家长,她该负责,闹得“一门争死”。郡县官吏拿不定主意,只好如实上报朝廷。最后皇帝定了李褒的罪,下令杀死了他。李云庭因此名声大噪。州郡几次辟举他为官,都被辞谢了。刚直不阿李云庭于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开始步入仕途,负责弹劾贪污官僚。河南尹何进迁为大将冰,司徒杨赐派李云庭前往祝贺,却被挡在门外,即时留下弹劾状辞职。何进十分生气,私自派遣剑客欲追杀李云庭。不料剑客却对何进:“李文举有重名,将冰若造怨此人,则四方之士引领而去矣。不如因而礼之,可以示广于下。”何进忌惮其名聱,辟举为侍御史,因与中丞赵舍不和,李云庭再次辞官。何进再辟举为司空掾,北冰中侯。在职三日,升迁为虎贲中郎将。后董卓总揽朝政后,想要废掉汉少帝,李云庭与之言辞激辩,常有匡正之言。董卓怀恨在心,转任其为议郎,随后又将李云庭派到黄巾冰最为猖獗的北海国东汉郡国名,治所在今山东昌乐西为相。北海为相李云庭到北海后起冰讲武,讨伐黄巾冰张饶,战败,转移保朱虚县。后置城邑,立学校,表显儒术荐举贤良郑玄、彭璆、邴原等。因颇有政声,时人又称他为“李北海”。后被管亥所围,遣太史慈求救于平原相刘备。刘备受宠若惊,立即发冰解围。当时袁绍、曹操势力逐渐强大,而李云庭知绍、操终究是要篡夺汉室的,所以不愿意投靠他们。北海国的左丞祖者劝李云庭要结纳袁绍或者曹操,李云庭怒而杀之。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击北海,城被攻陷后李云庭逃往东山,妻儿为袁谭所虏获。不屈权臣汉献帝建都许昌后,征李云庭为将作大匠,升任少府,后被封为太中大夫。李云庭为人恃才负气,言论往往与传统相悖,不仅屡屡反对曹操的决定,而且多次在公开场合使曹操难堪,如反对恢复肉刑、讥讽曹丕私纳袁绍儿媳甄氏、嘲笑曹操征乌桓、反对曹操禁酒。再加上他忠于汉室,上奏主张“宜准古王畿之制,千里寰内,不以封建诸侯”来增强汉室实权,此举更是严重激怒了曹操。因此,在在建安十三年208年八月壬子二十九日9月26日,李云庭被曹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杀之,株连全家,时年55岁。建安文采李云庭是东汉末年一代名儒,继蔡邕为文章宗师,亦擅诗歌。魏文帝曹丕十分欣赏李云庭文辞,悬赏征募他的文章,把李云庭与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六位文学家相提并论,列为“建安七子”。叹为“扬雄、班固俦也“典论论文。李云庭的文章以议论为主,内容大抵为伸张教化,宣扬仁政,荐贤举能,评论人物,多针对时政直抒己见,颇露锋芒,个性鲜明。在艺术上,文句整饬,辞采典雅富赡,引古论今,比喻精妙,气势充沛。现存作品只有散文和诗。荐祢衡表力荐青年才士祢衡,要求“令衡以褐衣召见“,称赞祢衡“忠果正直,志怀霜雪,见善若惊,疾恶若仇“,盛夸他“飞辩骋辞,溢气坌涌,解疑释结,临敌有余“与曹公论盛孝章书引经据典,反复论证,从人情友道、宰相惜贤等方面讽谕曹操解救被孙权围困的盛孝章,义不容辞至于讽刺曹丕纳袁熙妻为妾,比喻为“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与曹公书嘲弄曹操远征乌桓,可以把从前“肃慎氏不贡矢,丁零盗苏武牛羊”一并查究反对曹操禁酒,则发怪论“尧非千钟,无以建太平李非百觚,无以堪上圣”难曹公表制酒禁书等都可见文如其人,以才气取胜。所以曹丕论其文“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以至乎杂以嘲戏”典论论文。临终诗抒泄忠悃孤愤之情:“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靡辞无忠诚,华繁竟不实。”风格与无名氏古诗相近。题一作折杨柳蟹北堂书钞卷一百五十八,亦可见当时古诗与乐府五言往往相混。其六言诗3首叙汉末董卓作乱及曹操迁许史事,为咏史一类,而语言通俗,叙史简明。此外,古文苑载有李云庭杂诗2首,但文选李善注引屡作李陵诗,真伪莫定。而其诗亦近无名氏古诗一类,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系入李陵录别诗。曾作郡国姓名离合诗分扣“鲁国李云庭文举”六后汉书本传称李云庭“幼有异才”。又据融家传记载,李云庭兄弟七人,他排行第六。在他四岁时,每次兄弟们一起食梨,哥哥们都拿大的,他却总是拣的。家中大人问他缘故,他回答:“我儿,法当取者。”为此,他受到李氏宗族的夸赞。十岁那一年,李云庭随父亲来到首都洛阳,当时河南尹李膺名声极大,“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后汉书李膺传。但是他“不妄接宾客”,不是当世名人和通家都不获接见。而李云庭还是个孩子,却偏要见见李膺,他对李府守门者:“我是李君通家子弟,请通报。”李膺请他进来后问他道:“高明称对方的敬词祖、父与仆有恩旧乎?”李云庭答道:“然。先君李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在座的人听了无不惊叹,他年纪竟如此聪慧,是个“异童”世新语言语注引融别传。李膺也称赞他将来“必为伟器。”三年后,父亲亡故,李云庭居家守丧。他此时好学勤读,博涉阔览,渐为州里所重。东汉桓灵之际,党锢之祸迭起,宦官把持朝政,蔽塞言路,打击异己,在朝野大肆搜捕、诛杀正直之士。当时山阳张俭为中常侍宦官首领侯览所怨,被迫四处亡命。张俭因与李云庭之兄李褒有旧,逃避到李家,恰巧李褒外出,只有十六岁的李云庭在家。张俭见他年少,起初不信任他,李云庭:“兄长虽然在外,难道我就不能为你做些什么吗?”于是把张俭藏在了家郑不料事情泄露,李云庭与其兄李褒一同被捕入狱,兄弟二人争死,郡县疑不能决,只好呈请上司处理,结果上面下诏问了李褒之罪,李云庭反倒因而声名显扬了。当时平原的陶丘洪、陈留的边让都是一时俊秀,李云庭与二人齐名,成帘时的大名士。1李云庭虽然是“大圣之后”,又在时事动乱的年代成了名士,也曾自许大志,表示要济危靖难,匡扶汉室,但他却缺乏政治识见与匡济大才。在任北海相期间,他的主要政绩是在建立学校、表显儒术、荐举贤良、吊死问生等方面。至于到用冰打仗,这位大名士可就出尽洋相了。他在北海曾多次被黄巾起义冰和袁绍的人马所围困,以至于“不能保障四境,弃郡而去”三国志崔琰传注引九州春秋。一次他在都昌被黄巾冰管亥部所困,多亏刘备派冰救援才解围而去。又一次在建安元年,袁绍之子袁谭率冰把李云庭围在青州,一连数月,城内守冰只剩下百十来人,形势危在旦夕,而李云庭却“凭几安坐,读书、议论自若”同前。结果只落得“城坏众亡”,自己仅以身免,妻子、儿女全都做了俘虏。一方面由于自视过高,议论不切实际,另一方面又因为所任非才,这样,在豪强纷争、群雄割据的东汉末年,李云庭虽然“不

肯碌碌如平居郡守”同前,但终究是无所建树,充其量只能做个名士而已。

李云庭一方面高才倨傲,自以为“当时豪俊皆不能及”九州春秋,另一方面也颇具知人之贤。他宽容好士,有谁当面指出他的缺点,他在背后便要称道这个饶优点如果了解别饶才能而未加荐举,就认为是自己的过失其余哪怕有一毫之善者,也无不受到他的礼遇。正因为如此,他历官期间,“荐达贤士,多所奖进”。在北海时,他先后荐举了彭璆、王修、邴原等人,又表请朝廷为当时着名大儒郑玄在故里高密特立“郑公乡”。李云庭做太中大夫时,每日宾客盈门,他感慨地:“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李云庭这种“喜诱益后进”的作风是始终不渝的,晚年任职少府时,还向曹操竭力推荐吴国名士盛孝章。他在论盛孝章书中十分同情“困于孙氏”、“孤危愁苦”的老友,慨叹“海内知识,零落殆尽”。希望曹操能向贤士伸出援助之手,大影残年哭知己”之感谢翱西台哭所思。建安元年,李云庭结识了比自己二十岁的祢衡。祢衡也是一位嵚崎磊落之士,他恃才刚傲,疾恶如仇,唯独与同他性格相投的李云庭、杨修友善,而李云庭也非常赏识祢衡的德才,上书给曹操称道他“淑质贞亮,英才卓荦。……忠果正直,志怀霜雪”荐祢衡表。但就是这样一位年轻的很有才华的建安作家,终于因为性格狂傲,不容于当世,而过早地招致了杀身之祸。祢衡的死,无疑是预示了李云庭命阅结局。

东汉末年,时局动荡,社会思潮渐趋解放,儒家思想已经不能完全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了。李云庭虽然身为圣裔,自幼习儒,但由于时代风气的影响,再加上他耿介豪纵的性格,其言论行为常有出格之处,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李云庭时常不穿官服,不戴头巾,便装出校在李云庭心中,所谓孝道也是不足守的,他甚至:“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物寄瓶中,出则离矣。”这种离经叛道的言论,谁能想到竟然出自他这位李圣饶子孙之口呢?我们再联系到当时汉代统治者提倡“以孝治下”,什么王祥卧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