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仙翁领了元始天尊命令,来到了西岐城。
此时姜子牙已经早到了西岐,路上还拐带了一批逃离朝歌的难民。
还记得这些难民是因为什么要逃离朝歌吗?
说起来,这些难民的出现还跟姜子牙有关系。
姜子牙火烧了琵琶精,狐狸精想了个造鹿台的主意来报仇,结果姜子牙跑了,纣王又令派了崇侯虎督造鹿台。
崇侯虎为了讨纣王欢心,不恤民力征发民工,造成朝歌附近的贫苦百姓民不聊生,他们没办法才做了难民。
因为五关守将不肯开关放人,姜子牙还从元始天尊处借力,带着数百难民一起架遁法飞越了五关,也算是做了一场功德。
这数百难民逃到西岐,想要在西岐讨个生活,自然要在官府落户。而西岐一方执政的,正是姬昌的长子伯邑考和大夫散宜生。
正常情况下,任何一方诸侯或国家对难民都是来者不拒的,毕竟,在古代最重要的就是人口。
在古代的大多数时间里,人口都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因为,荒地到处有,而粮食要靠人从地里种出来,收税也要从人身上收。
所以,只要有人投靠,他们都会照单全收。
只是有时候,他们可能要考虑下来投靠的人,原本国家的反应。
就像古时候两个相邻国家打仗,战时就互相掠夺土地和人口。
而在太平时候,若有一国民众逃向另一国。另一国是不能光明正大接受这些人的,不然就会引发各种口水仗甚至战争!
这时,伯邑考和散宜生也需要考虑这一点:
如果西岐接收难民的消息传到了朝歌,纣王会不会要求他们把难民遣返?纣王会不会因此事降罪西岐?
尤其是,现在名义上西岐的管理者,西伯侯姬昌还正被囚在羑里!
伯邑考,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他呢?
翩翩君子温如玉!
爱民如子的他不忍心看到难民凄惨的样子,就想留下这些难民。
可这样做就有触怒纣王的风险,他远在朝歌的父亲就有可能因此获罪,这也不是孝顺的伯邑考愿意看到的情况。
散宜生对难民的事并不太上心,毕竟,满打满算也只是几百难民,怎么处置都是可以的。但是,他对姬昌却是特别忠心。
他不愿看到姬昌有危险,就不赞同伯邑考收留难民的决定。他想把这些难民再派兵押回朝歌,再不济也要把难民赶出西岐地界,起码不能造成西岐收留难民的事实,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保障姬昌的安全!
于是伯邑考犯了难,一边是他亲生父亲姬昌的生命安全,一边是姬昌从小教导他养成的爱民之心。
该如何取舍呢?
其他的臣子中,倒有大半是支持散宜生的——这帮家伙倒不见得像散宜生一样关心姬昌的安全,他们只是不想把战火带到西岐。
毕竟,若是姬昌因为此时被降罪死了,在他们看来,西岐一定也会举起反旗!
有一部分人支持伯邑考的,却也不是因为在乎难民的生死,而是在做政治投机——姬昌都被困在朝歌六年多了,若他真的回不来,伯邑考不就是将来的主子吗?
可惜的是,他们并不明白伯邑考的心思,选了一个并不合适的时机,白表了一次态。
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是真正在乎难民生死的,支持了伯邑考。可他们毕竟没有个被囚禁在羑里的父亲,又怎么能体会伯邑考的心情呢?
所以,在该怎么应对难民这件事上,西岐政堂上吵成了一锅粥。
而南极仙翁,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西岐的。
他很快就搞清楚了情况,明白了伯邑考的两难困境,不由得心中一喜,明白这差事变得简单了。
探查伯邑考的内心并不困难,还像在羑里对姬昌做的一样,他让伯邑考做了个极为真实的梦。
梦里,西伯侯姬昌惨死在了纣王手中。消息传到了西岐,政堂上响起了竖起反旗为侯爷报仇的呼声。
可伯邑考真不愧是姬昌的儿子,先前姬昌在梦中死活不肯造反,这里的伯邑考也同样如此。
“家父在天有灵,断然不会允许我做出以臣伐君之事。”
“前不能救父性命,是为不孝其一;后不能继父忠君爱民之志,是为不孝其二;不能行弑君之举为父报仇,是为不孝其三。”
“伯邑考自幼受家父教导,深明忠孝之义,如今有此困境,实为忠孝两难全!”
“可是,为父报仇是为孝之小者,继父之志是为孝之大者。我姬伯邑考愿继父之志,以忠君爱民为己任,绝不会做出以臣伐君之事!”
南极仙翁探白了伯邑考的心思,倒是对这两父子有了些许敬意。
可是敬意归敬意,差事还是要做的。
伯邑考从梦中醒来了,清楚地认识到了,姬昌死后他将面临的困境。
在伯邑考再次入睡后,南极仙翁又造了第二个梦境。
这个梦就简单了,他在梦中化作伯邑考的亲信之人,给伯邑考出了个主意:
以替父赎罪的名义,到朝歌给纣王送上贡品!
第二天,伯邑考带着两个梦的清楚记忆,考虑了半晌,做出了南极仙翁预想中的决定:
难民要收留,纣王还不能得罪,所以他要去朝歌进贡!
散宜生听了消息大吃一惊。虽然他更忠于姬昌,可他也是接了姬昌命令,要好好帮扶伯邑考的。
伯邑考这一去,万一姬昌没救回来,还搭上了自己,他散宜生岂不是犯下了大错?
所以他拿姬昌离开西岐之时留下的话,来劝伯邑考,劝他不要去朝歌。
只要你不去朝歌,什么收留难民的事都可以再商量!
可是伯邑考拿定了主意,散宜生的劝告做了无用功。
于是,伯邑考把政事托付给了二弟姬发,带着三件宝贝赶去了朝歌。
他想靠着贡上的三件宝贝,讨得纣王欢心,救回被囚羑里的父亲姬昌!
这边伯邑考出发去了朝歌,那边南极仙翁也就回了昆仑山。
元始天尊听了南极仙翁的回报,对姬昌父子也是赞叹有加:
“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姬昌有百子之福,可真正有他风采的,就只有伯邑考一人而已。”
南极仙翁闻言发问:
“那伯邑考这一行,岂不是破了先前七年之灾的预言?”
元始天尊叹了口气:
“天数既定,又如何因人而改?”
说到这,元始天尊又摇了摇头:
“既然他们父子是因我阐教逢此灾厄,我也只好送他一场造化!”
“姬昌在羑里这六年,是在推演易数吧!当年大师兄点化伏羲,把先天卦传到了人间。”
“如今姬昌有德,我便学一学师兄,送他一道易学感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