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中,跟十二这个数字相关的叫法,大家比较熟悉的,是昆仑十二金仙。他们分别是:
一、九仙山桃源洞的广成子
二、太华山云霄洞的赤精子
三、乾元山金光洞的太乙真人
四、五龙山云霄洞的文殊广法天尊
五、九宫山白鹤洞的普贤真人
六、青峰山紫阳洞的清虚道德真君
七、狭龙山飞云洞的惧留孙
、崆峒山元阳洞灵宝大法师
九、金庭山玉屋洞的道行天尊
十、玉泉山金霞洞的玉鼎真人
十一、二仙山麻姑洞的黄龙真人
十二、普陀山落伽洞的慈航道人
可是原著中并没有十二金仙这个称呼,昆仑十二金仙的说法都是后人演绎出来的。
原著中提到十二这个数字,其实是另外三种说法:一个是“十二弟子”,一个是“十二代弟子”,一个是“十二仙首”。
那么,这里的十二金仙、十二弟子、十二代弟子和十二仙首,是指的同一批人吗?
我们从原著找线索,第十五回《昆仑山子牙下山中,讲到了封神事件的起因,原文是这么写的:
“话说昆仑山玉虚宫掌阐教道法元始天尊因门下十二弟子犯了红尘之厄,杀罚临身,故此闭宫止讲;又因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称臣;故此三教并谈。”
第一句中,门下十二弟子犯了红尘之厄,杀罚临身。这里的门下十二弟子,应该就是上述的我们常说的昆仑十二金仙。
这十二位仙人,都在截教门人三宵娘娘的九曲黄河阵中,被削去了顶上三花,破去了胸中五气,成了凡人。
原文中元始天尊是这么讲的:“三花削去,闭了天门,已成俗体,即是凡夫。”
跟这十二个有杀劫的金仙对应的,是阐教另外三位修为高的门人,分别是灵鹫山圆觉洞的燃灯道人,终南山玉柱洞的云中子和南极仙翁。
他们三个也都在封神之战中动过手,杀过人,但他们没有杀劫。
而十二代弟子这个叫法,原文中有这么两处提到了。
一是诛仙阵前,元始天尊还没来,有人提出要去先看阵:
“内中有十二代弟子倒有九位要去。燃灯道人阻不住,齐起身下了芦篷,诸门人也随着来看此阵。”
二是万仙阵前,长耳定光仙奉通天教主命来下战书:
“定光仙上得篷来,见左右立着十二代门人。”
这里的十二代弟子和门人,是专指十二金仙吗?
很明显,并不是。
因为,诛仙阵和万仙阵前,并不只有昆仑十二金仙,阐教的小辈、燃灯道人和云中子都在场。
那有人说了,也许燃灯道人和云中子辈分比较高,不在这十二代弟子范围内呢?
这种说法也不成立,从书中我们可推测出云中子的辈分。
先看十绝阵前,没有云中子时,十二金仙的顺序:
“只见赤精子对广成子;太乙真人对灵宝大法师;道德真君对惧留孙;文殊广法天尊对普贤真人;慈航道人对黄龙真人,玉鼎真人对道行天尊。”
再看下诛仙阵前,元始天尊吩咐排班,这里多了云中子和陆压道人。
“赤精子对广成子;太乙真人对灵宝大法师;清虚道德真君对惧留孙;文殊广法天尊对普贤真人;云中子对慈航道人;玉鼎真人对道行天尊;黄龙真人对陆压;燃灯同子牙在后”
顺序基本一致,只是云中子顶了黄龙真人的位置。
而黄龙真人被打发去和不属于阐教的散仙陆压并列。
所以云中子在阐教中的辈分,应该和慈航道人差不多,同属十二代弟子,排在中间稍靠后的位置。
燃灯道人和南极仙翁,这两位是明显辈分比十二金仙要高的,至于是不是文中所说的“十二代弟子”,我们暂不讨论。
云中子跟十二金仙辈分差不多,却被单独列出来,他有什么特殊之处呢?
十二金仙,都称他为“福德之仙”,因为他没在黄河阵下遭灾。
原文是这么讲的:“云中子乃福德之仙也,今不犯‘黄河阵’,真乃大福之士。”
讲完了十二代弟子的概念,那我们来看下一个问题:
既然是十二代门人,就必然有个先后顺序问题,谁是第一代,谁是第十二代?
十二金仙中谁早谁晚呢?
我们从书中比较容易能找到的,是有关广成子的说法。
九曲黄河阵前,云霄曾说:
“广成子,莫说你是玉虚宫头一位击金钟首仙,若逢吾宝,也难脱厄。”
头一位击金钟首仙,击金钟有什么说法吗?
十绝阵前,燃灯道人首领十二金仙,摆下阵势,有这两句:
“十二位上仙,齐齐整整摆出;当中梅花鹿上坐燃灯道人;赤精子击金钟;广成子击玉磬。”
广成子不击金钟,改击玉磬了。
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赤精子是第二个击金钟的?
从这个角度看,广成子排第一,赤精子排第二?
又或者是赤精子后来居上,取代了广成子的位置,成了唯一的击金钟仙人?
按这种理解,赤精子排第一,广成子排第二?
因为我们不知道击金钟意味着什么,这两种解释,我们无法判断哪一个是对的。
那就再找别的线索,看哪有!
在这里我们问另一个问题:
封神起因中讲“昊天上帝命十二仙首称臣”中的“十二仙首”,跟十二金仙是完全对应的吗?
十二金仙和十二仙首是一个说法吗?
首先,我们在文中可以找到南极仙翁对昊天上帝称臣的证据。
原著第六十五回《殷郊岐山受犁锄中,南极仙翁到天庭去借聚仙旗,有这么一段描写:
“南极仙翁即忙收拾,换了朝服,系了叮当玉佩,手执朝笏,离了玉虚宫……
南极仙翁俯伏金阶,口称:‘小臣南极仙翁奏闻金母……具疏小臣南极仙翁具奏。’”
也就是说,南极仙翁是阐教中对昊天上帝称臣的仙首之一。
那有人说,也不一定啊,说不定南极仙翁是更早称臣的呢,跟这里的十二仙首不是一批。
别急,我们还有线索。
原著第六十一回《太极图殷洪绝命中,有一首诗对文殊广法天尊的描写:
“玉虚宫元始门下,十仙首会赴蟠桃。乘鸾跨鹤在碧云霄,天皇氏修仙养道。”
这里有三个字很扎眼,“十仙首”。
怎么理解呢?
文殊广法天尊在玉虚宫元始门下的仙首中,排名第十!
我们从这个角度去看,好像有点不对。
前面十二金仙排位置时,我们再看一次!
“赤精子对广成子;太乙真人对灵宝大法师;清虚道德真君对惧留孙;文殊广法天尊对普贤真人;云中子对慈航道人;玉鼎真人对道行天尊;黄龙真人对陆压;”
文殊广法天尊排第七个!这个第七和第十对不上啊!
那,如果这里成双成对的仙人们,并不是一和二,三和四对应;
而是二和一,四和三对应呢?
那文殊广法天尊就是排第,广成子第一,赤精子第二。
那综合以上全部信息,我们得出一个排序。
阐教门下的仙人排序:
第一位:燃灯道人
第二位:南极仙翁
第三位:广成子
第四位:赤精子
第五位:灵宝大法师
第六位:太乙真人
第七位:惧留孙
第位:清虚道德真君
第九位:普贤真人
第十位:文殊广法天尊
第十一位:慈航道人
第十二位:云中子
第十三位:道行天尊
第十四位:玉鼎真人
第十五位:黄龙真人
其中燃灯道人和南极仙翁不在十二代弟子之内,是更早的神仙。
毕竟截教中也有“上四代弟子”的说法,也许这两位就是阐教“上二代弟子”呢?
剩下十三人中,广成子是第一代,是第一个击金钟的仙人;道行天尊和玉鼎真人是同一代,为第十一代弟子。
当云中子没在时,第十二代弟子黄龙真人顶了位置和慈航道人配对;
云中子在时,他就只能去跟散仙陆压道人配对了。
至于昊天上帝要求称臣的十二仙首是哪几个,这就是另外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