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在超限施法过后感到一阵头晕目眩、心脏剧痛,挣扎了片刻防止自己从4楼摔下便躺在了房顶。
虽然他没能亲眼看到王国军队获胜,但从后来的阵阵欢呼看来问题应该已经得到解决。
第二天一大早,恢复精力的格雷就看到全城都已经渐渐恢复安稳,解决贵族区大规模混乱的军队只用一晚上就消灭了那些零散的怪物。
但所有人脸上的阴云都仍未彻底消散,他们根本就不明白那些怪物来自何处。
格雷虽然通过长刀和被叫了名字后的反应判断,昨天中午遇到的野猪人正体就是包下小女孩花篮的中年冒险者,但他却无法确定是否所有怪物原本都作为人类潜伏于王都之中,因此仅仅是在纸条上稍微提及了两笔。
王国的军方确认这个事实的方法总会比他多,但说来也怪,竟然是格雷这样的普通人最先意识到了这一点。
斯奈克是否在得到情报后有所作为暂且不得而知,看着街上匆忙奔走的行人,格雷只得感叹自己过去的平凡生活实在是来之不易。
“听说贾比王把昨天的混乱定性为军事袭击,并且下令严查,呼吁圣教骑士团展开行动,势必对利用怪物进行恐怖活动的任何组织或国家此进行打击报复。”
“是啊,这一切总算结束了!听说为了慰藉牺牲的士兵和子民,国王打算在明天的庆典上亲自出面演讲,许下承诺免掉大家一整年的税。”
“免税也换不来死去的亲友,但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愿牺牲的人们光荣永存。”
为了稳定民心,王都四处开始出现大量宣扬捷报的市民,人们开始暂时把苦恼抛之脑后,用节日的喜悦来冲淡自己的焦虑。
另一方面,配给了银制武器的士兵开始大量出现,严格对各个角落进行盘查。
在格雷看不到的某处,损失惨重的小贵族们则开始聚集起来,联名上书贾比王要求一个说法。
而格雷这边却决定放弃按照原定计划不再参加庆典,开始着手规划自己的将来。
打定主意与怪物做个了断再回家的他必须快速变强,因此他第一次决定正视自己的天赋。
格雷从小就尤为擅长游戏与抽签,靠着游戏赢过路过的吟游诗人被启发奥术之力却又无法掌握吟唱技巧的他,在村中一直以来都是个异端。
他因掌握了魔法的力量而与其他同龄人格格不入,但却因能力太过没用未能有所作为,只得像其他人那样默默为领主种田。
被启发天赋,自己摸索出能力的使用方法,但依然对魔法与自己的能力本身一无所知。
格雷相信自己能够从术士之道找到答案,为此他是时候找到一个老师,正式地走进魔法世界了。
“问题在于我怎么才能系统学习到奥术知识。”
藏匿于隐世未知丛林的神秘精灵,幽居于危险学院高塔的孤僻法师,前者敌视人类,后者举止疯狂。
至于同样身负异能的其他术士......搞不好懂得还没他多,反正术士的力量只要埋头苦练总能慢慢进步。
而且现在最重要最紧迫的问题,格雷看向自己仅剩的6枚金币和17枚银币心想,以王都的物价没旅游团承担衣食住行费用我怕不是活不到庆典结束。
这个19岁的青年开始考虑暂时利用自己的魔法去卖艺维生了,但最终还是怕那个怪物的人间体凭着消息找上门来,他目前还没有做好准备。
顺便一提,今早开始得知怪物原形可能是人类的王国军队已经使得全城上下戒严不准出入,格雷失去了最后的离开机会。
赚钱,这个身负奥术力量的村民甲终究还是不得不脚踏实地面对生活这个头号大敌。
好在王都最近人流量激增,就业岗位也随之增多,就连待遇也比平日里高出许多。没过多久他就找到一份靠谱的体面工作,在一家小酒馆兼职吟游诗人。
弹琴卖艺格雷自然是不会的,他名义上师从某吟游诗人却完全没学会吟唱,但偶尔也会有其他吟游诗人可能会做的工作交给他——主要是打牌,掷骰子或者别的小游戏也涵盖在内,总之陪客人玩就对了。
由于面具少年全胜无败的战果,短短一个下午就成为了小范围的话题人物,不信邪想拆穿他作弊手段的人频频上门但却屡屡无功而返,对此店主自然是乐见其成。
偶尔会有醉鬼输多了撒酒疯无理取闹,但这自然有店里的其他员工帮忙架出去,实在不行格雷也会用自己的能力偷偷防身。
仅仅一个下午,这位农民出身的青年就赚到了自己近乎种地一年的收入,2枚金币+铺盖+三餐。
格雷当然是不赌钱的,这不仅是为了他自己、酒馆老板以及客人好,更是为了我好。
这一天深夜,人影渐渐稀少,酒馆也到了往常打烊的时刻。
一个金发的绿袍青年却踏着月光独自前来,从衣着打扮和举止以及佩剑来看,似乎是一位贵族或富商之子。
“那位不会吟唱的吟游诗人还在吗,我想来见识见识最巧妙的赌术。”
格雷看了一眼老板,随后坐在青年对面道:“我不赌博,但只要是游戏就来者不拒。”
“没问题,那我们来玩点什么呢?”
“快打烊了,我们来点简单的。”格雷从吧台后捡起3枚20面骰子,“就比大小吧,你可以检查骰子有没有问题,也可以用你自己的。”
“没必要检查,我只是来见识见识技巧的,看谁扔的大。”
绿袍青年接过格雷的骰子把玩片刻,巧手一掷便让所有骰子在桌上转动起来,没过多会骰子分别停在19、20、19这三面。
青年温和笑道:“到你了。”
格雷接过骰子随手一扔,骰子在桌子上旋转着蹦了一会,其中两枚停在20这面。而最后一枚眼看本该是1,但却撞到木桌上的小坑,因此变成了20。
“3个20,还比吗?”
“有意思,再试两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