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在家日日好,出外朝朝难。人之所以选择外出,有的是为了生计,有的是因为家乡受灾,不得不离开家。谁不说自己的家乡好!不管是为了生计,还是逃荒,都是无奈之举。
周彦博的家乡也遭受百年不遇的旱灾。无奈之下,他只好带着女儿,加入逃荒的人群。
一日傍晚,他们行至直隶石家庄,忽听嚎叫之声,自远而近,随即叫声震天动地。周彦博忙问身边的老汉:“是怎么回事?”
“强盗来了!”
未等老汉答腔,忽听有人大叫。
顿时,慌乱的人群,立即骚动起来,扶老携幼,东奔西窜,呼号遍野,凄声难闻。由于天色已暗,挤来推去,慌乱之际,周彦博父女竟然走散了,父亲找不到女儿,女儿也找不到父亲。
周彦博大惊失色,声声呼喊着女儿的名字。叫了一阵,只叫得声音都嘶哑了,也没有女儿的应声。此时的他,茫然不知所措。数日之间,突遭如此变故,怎不令他悲恸欲绝?正是:
福无双至积善家,祸不单行苦难人。
慌乱中,倩玉奔走了一程,回头不见其父,失声惊叫起来。她呼喊着父亲的名字,没有答应。
由于走得匆忙,夜间不辨道路,她想回头,又不知怎么走?想继续前行,又怕离父亲越来越远。站在路上,犹豫了一阵子。
心想,还是继续前行,说不定父亲已在我的前面。于是,跟随着稀稀拉拉的人群,行到天亮,来到一个繁华的所在。一打听,才知道是保定府。这里聚集着很多逃荒的人,倩玉东找西问,还是见不到父亲的影子。
她特地站在路口,眼送一群群逃荒的百姓过去,眼睛都看花了,她多么希望父亲突然出现在自己的面前。然而,结果却令人失望。
一时间,周倩玉伤心透了。
她远离家乡,举目无亲。虽然出门时带有碎银,但不知何时丢了。她下意识地摸摸衣兜,又摸一下内衬密袋,还好!玉蝴蝶尚在。
顿时,周倩玉只觉饥肠咕噜,肚子饿得发慌。她想找点吃的,可不见饭馆。就是找到了饭馆,可身无分文。难道要饭止饥吗?这种羞人的事,万万使不得。
宁可饿死他乡,也不伸手向人要饭吃——我是一个年纪轻轻的小姑娘,开不了这个口。
于是,她便在一棵树下坐着稍歇,眼睛还是左顾右看,多么希望父亲出现。此时此刻,她的心情却难以平静。
心想,父亲去向不明,自己一个小姑娘家,孑然一身,孤零零的流落异乡,时下又是举目无亲。这种离散的痛苦,孤独的不幸,是自己破天荒第一回的经历。想着几天来的变故,不禁悲从心来,热泪忍不住夺眶而出,犹如泉涌雨落,一发难收。
正哭泣间,迎面走来几个人。
一个年纪稍大的老汉轻声细语地问:“小姑娘,怎么哭啦?”
倩玉见问,立即止住哭泣,用袖子擦了一下眼泪。举目望去,只见他们个个衣冠不整,有的衣补百钉,破烂脏旧,料定也是逃荒的人。正是: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周倩玉眼睁睁地望着他们,问:“请问老伯,你们可是逃荒人?”
有一个书生模样的人说:“小姑娘也是逃荒到此地的外乡人——如果老夫没有说错的话。我们可是同病相怜呀!小姑娘,你怎么一个人在这儿?看你哭得眼眶红红的,父母亲人呢?”
俗语说,人到伤心爱落泪。有人这么关心自己,她又伤心地哭将起来。
突然,一个商贾打扮的人“哟呀!”地惊叫起来,他仔细端详着眼前这个美艳的姑娘,无异于意外捡到金宝钱财一样的兴奋,说:“这不是倩玉姑娘吗?”
听见有人喊出自己的名字,周倩玉惊讶地望着他,仔细一看,又不认得此人。但还是不由自主地点了一下头,当作回答。
“胡兄怎么认得这个丫头?”书生模样的人不解地问。
“她爹是开茶馆的。小弟路过此地,在茶馆里喝了几次茶,怎会不认得?”姓胡的说着,转脸问倩玉:“姑娘!怎么一个人在此哭泣?”
未等周倩玉答腔,姓胡的似乎想到什么,故作惊讶说:“姑娘是不是跟你爹走散了?刚才我在路上见过你爹周爷。”
他这么一说,周倩玉有些相信。他既然认得到我,那肯定认得我爹。说不定在路上真的遇到我爹哩!我爹有消息了!
“真的!”周倩玉一听,破涕为笑,人也精神了许多,好像黑夜中见到月亮般的兴奋。
“老实人不打诳语。我还同你爹打过招呼哩!他说他要上京城,但没有说同姑娘走散的事。”
“这里离京城还有多少路程?”
“远着哩!”姓胡的说,“不过,我们也正准备上京城,姑娘可以同我们作伴前往——假如你信得过我们的话。说不准,你爹还在前面不远的地方。”
周倩玉有些心动,路上有人作伴,毕竟是好事,最起码不觉得寂寞无聊。
她自小长在乡下,未曾出过远门,也不知道人世间的险恶。对他人之言深信不疑,便满口应承:“如能这样,再好不过!只是有劳诸位大伯,于心不安。”
她暗自琢磨:“同他们几个人结伴,料定不会有什么意外。”于是,便跪倒在地,口称:“各位老伯,先受小女一拜。”
旁边慌坏了书生模样的人连忙相扶,说:“折煞老夫也!吾辈何能之有?敢受姑娘如此大礼。岂不闻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只要能做得到的,孰不乐意相助?”
站在一边的胡大伯,脸上露出一丝令人难以觉察奸笑,也许他另有心思。
就这样,周倩玉跟随这几个人,离开了保定府,往北京进发。
一路上,胡氏不离倩玉左右。由于众人走得快,姑娘家走的慢,便拉开了距离。突然,胡氏悄悄的问道:“据外人传闻,当年巡按吴大人的公子,与姑娘定亲是一对玉蝴蝶,巧夺天工,造得精致。姑娘能否让老伯一饱眼福?”
这一突然发问,让倩玉大出所料。
心想,此人突然问起此物,难道不怀好意?看来路上须多加小心,免得让人有可乘之机。这只“如意”可是千万丢不得的,它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于是,答道:“小女走得匆忙,且放在父亲身上,未曾带来。”
“老伯只是随便问问,不必介意。”一闻此言,胡氏诡秘地笑了笑,不再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