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孙立德(1 / 1)直前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没有了 目录 下一章

孙立德握紧手中的弓,两只眼睛紧紧盯着前方的猎物。

他已经在山里等了整整一个早上。

被孙立德盯上的猎物是一只小鹿,这只鹿似乎没有察觉到身边的危机,依旧迈着轻快的步子,摇摇晃晃的朝着孙立德方向走了过来。

孙立德心里默默的计算自己和猎物的距离,当猎物走进自己射程范围内的时候,他将左手的弓抬起,用右手从箭壶里抓起一支箭,食指和中指将箭夹住,把箭架在弓上,拉开了手中的弦。

拉弦的声音似乎惊到了前方的小鹿,它停下了脚步,站在原地,竖起两只耳朵,警惕的聆听起来。

孙立德可是埋伏了一整个早上,当小鹿进入他的射程的时候,决定小鹿生死的只剩下了孙立德的箭术,他不可能让到手的猎物逃脱,调整呼吸,瞄准猎物,随后松开了拉弦的右手。

离弦的箭咆哮着飞向猎物,准确命中了小鹿的眼睛,小鹿被射倒在地,挣扎了几下停止了动静。

孙立德把弓斜背在肩膀上,从埋伏的地方走了出来。

这一只鹿大概八九十斤,孙立德对自己的收获很满意,不仅鹿肉可以食用,鹿皮也保存的很完整,可以拿到镇上卖钱。

将鹿扛在了另一侧的肩上,孙立德哼着小曲,朝山下的村子走了过去。

孙立德一家四口住在石头村,自从他爷爷躲避战乱来到这里定居,孙家就在石头村扎下了根。

受家庭影响,孙立德又刚刚成年,二十岁的他却没有离开过北地郡,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北康县,每次去县里也都是做买卖。

石头村因靠近石山而得名,村庄和它的名字一样,又穷又荒凉,土壤贫瘠,不适合耕作,粮食产量极低,靠山吃山是村民们的主要选择,大部分的家庭都依靠打猎为生。

孙立德这几天的捕猎成果却并不好,连续三天的捕猎行动,才捕杀到这一只小鹿。

按照汉律,成年男子每年冬季要给官家服徭役,服役的时候不仅没有办法打猎,还需要自备食物,孙立德需要趁着官家的徭役下派之前,尽可能多的给家里留下储备粮。

刚刚进入石头村,孙立德就遇上了自己的好朋友李长松,李长松手里拎着个米袋,神色凝重的往村外赶。

孙立德感觉很诧异,喊住了李长松,问道:“长松,这么慌张,发生了什么?”

李长松发现是孙立德,便说道:“立德,你刚回来,还不知道吧,听说要和大月人开战了,我父亲上山打猎不在家,我准备趁着现在粮价还不贵,赶紧去县里买点粮食回来,等我回来咱们再细聊,你们家最好也多储备些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和李长松在村口道别,孙立德加快了脚步,朝着家里赶了回去。

刚刚来到家门口,孙立德正好遇到了往门外走的父亲和哥哥,父兄二人手上拿着米袋。

父兄二人看到孙立德赶回来,招呼孙立德一起出发。

孙立德推测是去县里买粮,也没有多说话,直接将捕获的小鹿放在了院子里,弓和箭也被取了下来扔在了一边,随后跟着父兄一起离开了家门。

三个人快步出村,朝着北康县走了过去。

在行进的路上,父子之间进行了谈话,交谈后了解,前几天草原上下了一场大雪,人畜都冻死了不少,已经有零星的受灾牧民南下劫掠过了。

大月人是克兰草原中部上生活的一支游牧民族,与大汉北部国境接壤,因为草原气候恶劣,牧民生活水平差,每年的冬季和遇灾之后,都会有大月人南下劫掠物资和人口。

作为汉国最北的两座边郡,每次北方游牧民南下劫掠,北地郡都是首当其冲,尽管如此,孙立德倒不担心自己的家乡遭遇兵灾,石头村位于北地郡的西南方向,远离克兰草原,整个村十分贫穷,大月人南下是为了发财的,而不是拼命的,大月人多次入侵都没有打过石头村的主意。

但是每次游牧民入侵都会导致北地郡的物资供应紧张,物价飞涨,孙立德家中没有田地,粮食主要靠买,往年秋粮上市的时候再进行屯粮,现在距离秋后还有将近一个月,家里没有存粮,此次草原雪灾来的不是时候。

北康县距离石头村路程不算远,步行大概三个小时就能到达。

离开石头村父子三人朝着北康县走去,路上的行人多了起来,汇成了两股人流,一道人流往县城去,一道人流从县城往回走的。

孙父转过头对着孙立德兄弟喊道:“咱们得快点,晚了就买不到粮食了。”

孙立德的哥哥孙立智抱怨道:“往年都得秋收之后,大月人才会南下,今年入侵来的实在是早了些。”

听到兄长的话,孙立德问父亲:“大月人南下入侵的消息是从哪里传来的,消息可靠吗?”

孙父说:“村长传达的消息,据说是上午郡守大人派快马通知村里的,估计现在整个北地郡都知道这件事了,你们俩别胡思乱想了,消息肯定准确,待会你们两个都盯紧了点,咱们尽量多买些粮食回家。”

三个人混进人流,朝着北康县走了过去。

北康县一共有四座城门,孙立德父子三人走的是西门。

与城内外焦躁赶路的行人不同,值守西门的官兵状态极为慵懒,完全没有大敌当前的紧张感。

汉国的士兵既有兵农合一的农兵,又有脱产的职业兵,除了极少数的士大夫拥有门客和私军,国家主力作战部队都是战时临时从征召的,除了战时会供给粮食,武器和平日消耗的口粮都需要自己承担。

这种出力不讨好的守门工作都是由征召兵负责,孙立德的父亲以前就值守过一个月的城门,征召兵对于这种临时工作积极性并不高。

尽管汉国士兵战斗力不足,大月人的组织能力却更差,尽管他们上马为兵下马为民,兵员看上去更多,实力却逊色很多。孙立德听村里上过战场的老人提到过这些游牧民的作战特色,他们顺风作战勇猛过人,逆风逃跑也不含糊。

思索之间,孙立德的脚步慢了下来,听见孙父喊自己,他又重新快脚步。

市集位于县城的东方,所以又被称为东市,孙立德以前打猎收获的皮毛和自制的腊肉经常带到这里进行售卖,孙立德对这里还是很熟悉的。

父子三人来到了东市的粮店,三家粮店都在门口挂上了售罄的牌子。

听到路人的谈话,三个人了解到,粮店并不是没有粮食卖了,而是商人们准备待价而沽,发战争财。

看着手中的空粮袋,孙父无奈的摇了摇头,带着两个孩子准备回村。

刚刚到达西门,身后传来一阵马蹄声和呵斥声。孙立德回身看去,身后过来了三名骑兵,这三名骑兵身着常服,身后都背着一个靠旗,看来是快马。

孙家父子三人赶紧躲避在了一旁,按照汉律,战时不避让快马是重罪。

三名传令兵下了马,朝着西门附近的告示牌走了过去,为首的传令兵还从怀里抽出了一张白纸拿在手里。

人群自动分散到两侧,给三位快马让出了道路。

三个传令兵将手中的白纸贴在了告示牌上,随后转身离开。

快马一走,原先分散到两侧的人群,重新聚拢到了告示牌下。

孙父三人也往前挤,大汉国民识字率并不高,孙家父子都是文盲,但他们知道肯定会有识字的先生读告示,挤前排就能听清楚。

推搡之中,前面响起了一个老头子的声音,带着浓重的方言,读起了告示。

大致意思是,国王允许各郡县招募兵马,北地郡郡守柳鸿远下令征兵一千,选中的士兵不仅粮食由国家供给,每个月还有二两赏银,公示十天之后会在郡城漠杨城的校场选拔新兵,告示上最后讲了一些选拔条件。

孙立德听到待遇之后,心动了,每个月不仅可以给家里省下粮食,还能给家里银子买粮,和靠天靠运气吃饭不同,当兵吃粮的收益十分稳定,即使不参军,战时依旧有可能被征召,征召兵可是什么都得不到,难得可贵的是自己完全符合征兵条件。

孙立德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亲,父亲听完之后却很反对。

孙父反对的理由很简单,当兵吃粮就要为国家打仗,别人躲都躲不开,自己这个傻儿子居然还想往里跳,孙父的一个哥哥就战死在了和齐国的卢山之战中。

孙立德很理解父亲心疼自己的想法,嘴上答应了父亲不会参军,内心反而坚定了参军的信念,作为一个成年人,得帮助家里承担责任了。

还有十天才能报名,到时候随便找个理由出门就好。利用在家的这几天,多上山打点东西,为家里多留点储备食物。

父子三人进城的的目的是为了粮食,可惜粮商们奇货可居不愿意出卖,几个人拿着空粮袋往家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没有了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