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的建立原本只是在东亚文化圈子里引起来巨大波澜。
毕竟这个异世界只是刚刚步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也就是俗称的蒸汽时代,还没有进入电力时代,自然没有什么有线电报无线电波等先进通讯装置。
因此,消息传播十分缓慢,在科技水平相对落后的亚洲大陆这一情况更加严重。
在这个世界中,自古以来,作为主体大陆的欧亚大陆都是欧洲和西亚处于相互对撞影响的文明圈,中亚和印度次大陆作为一个文明圈,东亚作为一个文明圈。
在这三大文明圈当中,当属东亚文明圈最是独立,这主要是因为东亚大陆的人口密集居住地和中亚之间隔了一大片高耸的山脉,被称之为世界屋脊。
同时还有大片荒无人烟的沙漠地区,在北方更是被大雪原所覆盖,唯一可以畅通通行的草原之路,又被各种异类兽人占据统治。
因此,在这个世界的大航海时代到来前,东亚文明圈是完全独立的,与中亚和印度次大陆的交流甚少。
即便在后来的大航海时代到来后,西欧列强的舰船抵达过东亚文明圈,并通过商贸进行了密集交流。
但西欧列强的强盗本性爆发后,和东亚文明圈的主宰发生了数次大规模交手,毫无疑问,远赴重洋的西欧列强由于投放的军事力量严重不足,根本无法打败早已被一个国家建立完善宗藩制度统治的东亚大陆主宰者。
最开始只是陆军不足,哪怕西欧列强拥有先进的火器,但能向东亚大陆投放几千上万陆军就已经很是吃力了。
然而,早已完成了大一统的东亚大陆主宰者,随便就能抽调出十万起步的陆军。
即便武器相对落后,光用人海也足以让西欧列强绝望
因此,西欧列强在战争前期占据的优势并不大,随着双方的交流加重,东亚文明圈在战争中见识到了火器的巨大威力,开始使用雄厚的财力引入火器技术。
西欧的走私犯成为了最佳助攻,帮助东亚文明圈完美过度到了火器时代。
他们不光走私现成的火器,就连工匠都走私!
只要钱到位,就没有什么他们不会走私的。
而东亚大陆物产资源丰富,拥有西欧列强权贵无法抵御的茶叶和丝绸作为拳头商品,在商贸中一直保持着贸易顺差,富的流油
西欧列强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挑起战争。
最开始是葡萄牙王国跟当时的东亚文明圈主宰着明朝对抗,这也是大航海时代最开始的对抗。
后来随着葡萄牙王国衰落,成为世界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人接替了位置,同样没有讨到什么便宜。
最后一个跟东亚文明圈对抗的是西欧列强中的后起之秀英吉利王国。
只可惜,这时候主宰东亚文明圈的清国已经完成了火器化军事改革,再加上这个世界的清国以武立国,英国人根本没有什么机会。
再加上英国人发现了更加羸弱且富庶程度不亚于东亚大陆的印度次大陆,西欧列强就很少对东亚文明圈动手了。
唐鸿志穿越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正是大清帝国处于巅峰状态的时期。
在北边清国和兽人王庭联手驱逐了沙皇俄国的爪牙哥萨克人的入侵,在南边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和英国人为首的西欧列强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恢复了海上的贸易。
西边的西域诸国更是纷纷臣服在清国的统治下,甚至为了自保托庇于清国,防止兽人王庭的入侵。
东边的朝鲜王国已经完全变成了内属王国,就连国君登基都需要向清国京师上表请示。
更东面隔海相望的日本幕府,同时也在海上被清国击败,从一个独立的国家变成了清国的外藩。
日本没有什么实权的天皇被日本幕府逼着退位让贤,日本帝国降格为日本王国。
虽说清国并没有实质性的占领日本岛屿,但日本在名义上已经表示了臣服。
这也是大汉帝国打败清国后,日本王国始终叫嚣着跟大汉帝国抗衡的缘故。
日本王国对抗大汉帝国的法理基础就是在履行清国外藩的军事义务。
然而,在大汉帝国取得全面胜利的时候,愿意为清国摇旗呐喊的也只剩下日本王国了,朝鲜王国是第一个跪舔的清国藩国。
清国藩国范围内属和外藩。
内属相当于清国的军事保护国,清国甚至会名义上派出少量形式主义的驻军留在内属藩国的国度,内属藩国的国君更替更是要经过清国皇帝的同意。
可以说,内属就是清国的附庸国。
外藩则是名义上臣服清国但仍然保持着军政大权独立自主的国家,外藩受到清国的影响很少,除了每年固定的藩国上贡这种形式主义外,基本上不会有什么付出。
而藩国上贡时同样可以得到上国的回礼,单纯计算贡品和回礼的价值,外藩还有不小的赚头。
外藩虽然有为上国出兵打仗的义务,但和内属藩国不同,清国如果想要外藩出兵,首先要掏出一大笔钱。
然后还要经过外藩同意,详细讨论出兵多少和费用问题。
外藩为上国出兵是不用掏一分钱的,所有出征费用全都是上国提供,并且上国还要额外掏一笔军费。
说白了,外藩出兵就是一种高价雇佣军。
不过,由于外藩是独立王国,出动的都是成建制的正规军,即便这种雇佣军的价格高了很多,对清国而言也不是太赔本。
清国建立后,就有过一次雇佣数千日本武士进入清国腹地,帮助清国砍杀南明残余力量的记录。
可以说,正是这一套内属外藩的制度,奠定了清国在东亚文明圈的主宰者地位,不可动摇!
然而,大汉帝国的崛起彻底打破了这一规矩。
朝鲜王国的跪舔自然不必多言,朝鲜王国自始至终都没有出动一兵一卒,清军京师沦陷后,朝鲜王国的国君就把降表递给唐鸿志了
反正对朝鲜国君而言,谁当老大都无所谓。
新书已出,仍然是这个号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