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衙门口,早已得到消息的主簿黄汉郎带领手下吏、户、礼、兵、刑各房书吏及三班衙役百余人全都迎了出来。
按照常理,新官上任,属官及下属应当出城数里迎接,以示尊重。
但是,陈留县新任知县并没有提前知会,而前任知县已经卷铺盖回老家了。因此,没有接到通知的县衙官吏,并不算逾矩。
其实,黄汉郎早在马车离城老远就已经得到消息。一来,他怕搞错了闹乌龙,二来他一向把自家视为陈留县真正的主人。这些年来,迎来送往不知多少知县,他也看得淡了。
虽然早就听新来的知县来头不,但是黄汉郎却没有放在心上。十多年前,有一个皇亲贵戚来陈留当知县,第一就对黄汉郎口出狂言。黄汉郎当即请病假回家,于是立即就有三百多个刁民上堂告状,把知县差点气哭了。那位知县后来想查钱粮账目,结果仓署一把大火烧了,那位知县无计可施只能灰溜溜的离开。
黄汉郎眯缝着眼睛,目光打量着从车里下来的明艳少妇,大约二十岁出头,皮肤嫩的能滴出水来,她自称姓刘,是新任知县的妾室,这次一同跟着过来照料饮食起居。
黄汉郎心想,倒真是好福气,如果她有这样一方妾室,一晚上就不用干别的了。
黄汉郎等了一会,没见新知县下来,心中有些不满,对着马车行礼道:“下官主簿黄汉郎恭请上官!”
了两声,没有人理他,黄汉郎有些生气,什么破知县,这么大架子?
等他第三声的时候,管事模样的中年人道:“我家主人不在车上。”
黄汉郎当即变了脸色,知县不在车上,一大帮官吏出来迎接的只是知县的如夫人,这不是把他当傻子耍吗?
“新知县在何处?请言明一声,黄某好前去拜会。”黄汉郎话的声音有些冷,后面的官吏都不吭声。
刘香道:“我家官人不想大家麻烦,又费时又费力,只要简单些就好了。于是轻车简从而来,也没有提前通知县衙,倒是让妾身到县衙来把家当安置下来。”
黄汉郎肚子里的气转了几转,终于咽下这口气,人家摆明了不想大张旗鼓,他也不好什么。主要是双方没有沟通闹出的误会,他作为下属,该做的姿态还是要做的,这属于官场规则。
现在正主不知所踪,只有人家的如夫人在。黄汉郎闷着气将众人遣散,然后指挥两个衙役帮忙搬东西进县衙后面。
县衙位于城北,地势稍高一些。占地约有四十余亩,前面是官署,后面是官员的居住区。
管事模样的中年人多问了一句:“怎么不见县丞?”
黄汉郎面色不变,笑眯眯道:“县丞病了。”
管事模样的中年人也没有多什么。
按理,知县是一县父母官,掌管一地民政、诉讼、赋税、水利等等职权。
陈留县有民户三千户,属于上县,有县丞、县尉、主簿各一人。
县丞辅助知县处理政务,并且对知县有监督权,起制衡作用,对一些不太重要的事务具有处置权。
主簿负责具体事务,是众吏之首,直接掌管六房书吏。
如今,主簿出门迎接,县丞不见踪影,这就有些奇怪了。
丰水乡是陈留县十三乡八里中的其中一个,有人口两百余户,算是一个大乡。簇邻近睢水,有一条沟渠将水引到一片平坦的原野上,沟渠每隔一段,就有分出一条沟渠向田野里延伸。丰富的灌溉,肥沃的土地,充足的光照,丰水乡也是产粮大乡。
有三个身穿粗布的青年从田埂上走过,两边的农人在地里挥汗如雨忙碌,抬头好奇的看一眼陌生人,然后低头继续忙碌。
居中一个青年十六七岁年纪,剑眉星目,气宇轩昂,“你们能想象吗?就是这样一个年年丰收的产粮大县,十年来赋税年年递减,一年不如一年。”
话的人就是晏宁,他经过省试之后,中书省授予官职,任陈留县知县。
直到现在,他仍有一种不真实福他本是武职,因为泡妞引发了南唐责问国书,宋国颜面受损,被免去官职。抱着混一混的态度参加省试,通过不正当的手段金榜题名,当然,名次中下,毫不起眼。
晏宁没想到,自己居然会成为知县。见识过中枢的大佬,他自以为能很快的崛起,没想到却一下回到底层来。知县起来好听,一方之宰,还不是基层的县太爷,任务繁重不,没有忙的都是鸡毛蒜皮的事。
如果不是陈留县里汴梁不远,想着隔段时间就能回家,晏宁都不想当这个官了。
陈留县这个地方,留给晏宁最深的记忆,就是三国时期曹操的起兵之地。当然,那时候叫陈留郡,地名相同,实际不是一个范围。但也是中原地带,难得的好地方,产粮重地。
晏宁担任陈留县知县,陈留县隶属于开封府,开封府尹是赵光义
晏宁出了汴梁之后,就有些明白赵匡胤的思路了。
一方面,还是在锻炼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为了怕赵光义继续加害自己,索性就把自己放到赵光义的地盘上。
赵光义是晏宁名义上的上司。
当然,所有地方官都是京官,直接向中书省负责。以前的叫县令,现在叫知县,全名叫做权知某某地方县事等等。
相比于之前的县令,知县直接向中枢负责。还是加强的中央集权,将中枢的触角直接延伸到了基层,不用担心还要被“府”“州”蒙蔽。
县令和知县哪个制度好,晏宁前世也看过类似的文章,县令容易造成尾大不掉的地方势力。县里的书吏等等都是由县令征辟,无形中加大了县令的权威,容易形成贪腐案件。
而知县直接向朝廷负责,轮换时间短,屁股没坐热就可能走人。通常一位地方官要施展自己的执政思路,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才有可能出成绩。开始一两年要熟悉事物,要挑选合用的手下执行自己的命令。
但执政时间太短,官员更换频繁,会导致政令不一,朝令夕改,资源浪费等弊端。官员为了升官政绩,不会安心为民谋福祉,会导致整个体系官僚化,务虚现象严重。
这也是宋朝士大夫阶层的一个弊端。以晏宁看来,赵匡胤用力过猛,强行追求中央集权,弊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