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谊,客人找你什么事?”也就在秦谊胡思乱想的时候,客厅的房门却是被人推开,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帅哥从外面走了进来,正是秦谊的四叔秦进。
三十二岁,在秦谊穿越前的那个时代,绝对的年轻人,但是在这个平均寿命很低的中古年代,已经算是一个中年人。普通人家这个年纪的人,都看上去如同秦谊穿越前五六十岁的老者,不过秦家的生活还算优渥,秦进看起来倒是不让秦谊感到老相。
这年头不太平,为了不耽误秦谊的进步,秦家老太爷也是决定把早已经看好的孙媳妇送到雒阳来完婚。杜婵这么一个大美女,还有一笔在原平这种地方算是不菲的嫁妆,怎么小心也不为过。尤其是去年,原平的南下必经之路太原郡刚闹过白波贼和匈奴,连并州刺史张懿都被休屠部的匈奴给干掉了。
最终秦家和杜家凑了一个十五人的小队,把杜婵送到了雒阳来。杜家带队的是杜婵的一个堂叔,而秦家则是秦谊的四叔秦进,也算是代表双方长辈见证了这场婚礼。
“就是单纯得过来送了一份喜钱!”看到秦进,秦谊也是非常客气得行起晚辈礼来。
“我看这人挺豪气的,虽然只是一个商贾,倒是可以深交!话说你怎么也没给人家送点儿东西啊?哪怕是咱们原平的一点儿土特产,也不至于失了礼数!”因为刘邦的一系列政策,商人的社会地位极低,像是秦进这种边地豪强都有些看不上京城里的富商。这次秦进过来找秦谊,主要是因为庞舒给秦谊了几千喜钱,秦谊居然都没有一点儿回礼,忍不住出来教导一下侄子做人的道理。
“叔父说的是,改日我上门亲自道谢!”现在秦谊哪有心思去拜访庞舒,先把自己的事情理顺了再说吧。况且之前的对话之中秦谊更是送了庞舒一份大礼,不用再去回访。
“都说成家立业,现在阿谊已经成家,接下来就是立业的事情,你大父让你在雒阳好好安心工作,切不可辜负了一家人的希望!之前你从父在雒阳结交的那些至交,你也要多走动一下!”
在秦谊大爷秦升还没有成年,爷爷秦仁便举家族之力把他送到了当时著名学者马融名下进行学习,毕竟这个时候想要走士人路线,不习经学那可是不行的,可是一般人家那懂得什么经学,经学的解释权全都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而他们一般是不对外招收弟子的。
好在还是有一部分知识分子还是愿意面向社会招生,比如当时的学术泰斗马融,能投到这么一位大师门下,也是耗尽了老秦家的政治资源,以至于秦谊的父亲秦腾只能在当地继续做他的苦逼小地主,经常也要下地干活,还时不时带队和过来串门的鲜卑邻居们干上一架,而无法像他的大哥求学。
秦升在马融门下也是刻苦学习经文,不过自身才智一般,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就。说起来也是心酸,秦升在马融门下待了四年,竟然连马融的面都没有见到。没办法,马大师年事已高,八十的人也没多少精力给那么多人上课,全都让他的高材生学生给秦升这种学渣上课。
不过这个学习经历对秦升来说也不能不说是没有用处,至少他在学习的时候还是认识了不少牛人,譬如说马融的两名弟子卢植和郑玄,那都是混得很熟的师兄弟,尤其是后者郑玄,他可是和秦升一起跟着师兄们学习了三年。只不过第四年郑玄像是都市小说中的主角一样装逼成功登堂入室,而秦升还在外面待着。
然后秦升就是靠着在马融门下学习的这段经历,成功被举孝廉。说起来这事其实和小明靠自己辛苦积攒下来的五万块钱,加上爸妈给的五百万在帝都买房子是一个道理。
就在秦升举孝廉的那几年,正好是鲜卑人闹腾得最厉害的那几年,每年都杀到并州来劫掠一番,作为并州北部屏障的雁门郡自然是首当其冲,东汉王朝的正规军也是打得有些疲于奔命。
为了能够保境安民,当时担任雁门太守的郭缊也只能依靠雁门本地的世族豪强来自保,这个过程中秦家也是出了不少死力,秦升的这个孝廉名额可以说是用秦家儿郎的性命换来的。
毕竟面对由北而来的鲜卑人,秦家所在的原平正好处在雁门的最南端,再加上修了几百年的坞堡,守在里面做缩头乌龟绝对是轻松加愉快的,犯不着出去和鲜卑人拼命。
当时家族里面对秦仁的这个决定还是多有怨言,不过随着时间的发展,似乎证明了这是一个无比正确的选择。
虽然鲜卑之乱随着鲜卑大汗檀石槐病死而被消弭下去,但是大汉王朝又要面对层出不穷的羌乱,更要命的是在公元184年又爆发了黄巾之乱。为了筹集军费,并且满足汉灵帝穷奢极欲的享受,朝廷对百姓的压榨更加厉害起来。
这个时候终于看出朝中有人的好处来,尽管秦升只是做一个小郎官,但终究是在中央,原平本地的官吏也不敢得罪秦家过甚,就靠着秦升的保护,秦家可是推出去了不少摊派的税赋,甚至还收拢了一些过不下去日子的自耕农做自家佃农,这可是豪门大户才有的待遇。
不过秦升的仕途就止步于了郎官,而且是四等郎官中最小的郎中,平日里面就是革命工作一块砖,那里需要那里搬,至于升职加薪走上人生顶端的事情,基本上和秦升没啥关系。
毕竟郎官里面可是藏龙卧虎的,秦升这种举孝廉的只是郎官中的一类,还有很多郎官直接是官二代们恩萌来的,再有一些是地方上的优秀官吏过来镀金的。
秦升没有等到升职的机会,却是遇上了一场大瘟疫。在这次的瘟疫之中,秦升的独子,也就是秦谊的堂哥秦丰生病去世,受此打击秦升的身体也是垮了下来。
秦仁一度考虑让家族里面最为优秀的孙子秦谊过继给自己的大儿子,以此来接受秦升留下的政治资源。不过考虑到秦升的身体一直不好,生怕哪天他突然暴死,还要连累秦谊给他守孝三年。
大汉王朝以孝治天下,结果便弄出了守孝三年的奇葩制度,你要是不守三年孝,你都没脸说自己是士人。为此也是弄出了很多丑闻,比如说某孝子守孝多年,却是守出来很多小孝子的事情来。
或许对那些世家子弟来说,守孝是一个很好的养望手段,为自己积累更多的声望。但是对秦谊家这种地方小豪强来说,守孝三年的机会成本实在太高了,说不准就错过了什么改变自身阶级的事情。
最终还是让秦谊以秦升侄子的身份接手了伯父的政治资源,至于过继的事情以后再说,等秦谊混出头来之后随便匀出一个儿子来给早逝的堂哥继嗣就可以了。
自从秦谊的伯父秦升去世后,在雒阳的秦谊已经成了全家,乃至全村人的希望,毕竟他们整个村子都姓秦。
现在这个年头,就是秦家这种地方小豪强的日子都不是很高过,原先秦谊伯父秦升在的时候,家里也算是在中央某部门有个科长级别的靠山,地方上的官吏也是要高看上几分,现在秦升没了,家里自然是希望秦谊能够早日混出头来。
“我一定不会让大父,还有全家人失望的!”恍惚间秦谊仿佛又记起了自己上大学前家长对自己的期待,也是有感而发得说道。
“有这份精神头就对了!现在阿谊也成亲了,我也该回家了!”而秦谊的这个回答也是让秦进非常高兴,也是忍不住拍着秦谊的后背又鼓励了一番。
“叔父,多住几日吧,尤其是那几个小的,完全没见过雒阳的繁华,你现在让他们回去他们也不愿意回去!”秦谊也是习惯性得留客,这次来雒阳的两家人,有一多半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还有几个则是与秦谊年龄相仿的半大孩子,没见过雒阳的繁华,到了首都都花了眼,现在估计正在外面逛街呢。
“唉!不放心家里啊!”
听了秦谊的话之后,秦进也是长长得叹了一口气。而听了秦进这声无奈得长叹,秦谊也是有些感同身受。
自从有原平县,以及原平县的前身崞县以来,原平这片土地还是属于雁门郡的时候比较多。
而提起雁门这两个字,浮现在秦谊脑海里面的就是武安君李牧在雁门砍了十来万匈奴的脑袋,然后就是《天龙八部》中乔帮主的父母在雁门关外遭到过伏击,虽然有过汉唐两大王朝扫荡草原的伟大胜利,但是再过去一千年,这地方似乎依旧是民族融合的最前线。
当调阅了秦宜禄的记忆之后,秦谊发现原平的情况还真得很糟糕,也难怪四叔秦进想着赶紧回家看看。
从建宁元年(168年)起,一直到光和四年(181年),几乎每年都有鲜卑大军侵略幽并二州,持续不断的战乱让并州持续失血,情况糟糕极了。好在一统鲜卑各部的檀石槐大汗在光和四年终于死掉了,鲜卑各部再次陷入内斗之中,这才让幽并边疆安稳下来。
只是当这一切安定下来之后,雁门郡这里一下子却是又多了好些乌桓人。
雁门郡这地方原先就有乌桓人,建武二十五年(49年),塞外的乌桓来投靠,被光武帝安排在塞内的幽州和并州,其中并州的安置点是雁门、太原、朔方三郡。
这还不算完,东汉王朝非常喜欢拉一批异族雇佣兵给自己干活,不但便宜,还能打死友军除内患。在过去持续十几年的鲜卑之乱中,又有一部分乌桓部落作为迎击鲜卑大军的汉朝边军从幽州拉来的仆从军,来到了雁门郡。等打完仗之后这批新移民便就近安置在了雁门郡,有好几个乌桓部落就在原平县境内。
安稳了没几年,就在去年并州又闹起了白波和匈奴,连并州刺史张懿这种省级干部都被干掉了,现在局势这么乱,谁知道原平的那个乌桓部落会不会趁机搞事情。在某些并州人眼中,这些新老乌桓人,可比欧洲某些国家眼中的难民要危险上许多,谁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搞事情。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就是同族之间也不见得就能坦诚相待。并州北部这些个郡水资源比较缺乏,至少可以说是水资源分布不太均匀,像是原平隔壁的广武县,某些地方喝水都困难。眼看来年很快便到了春耕的时候,弄不好原平几个村镇有可能会因为争夺水源展开械斗,这都让秦进非常牵挂家里的情况。
当原平秦家的这些事情划过秦谊脑海时,他心中竟然生出了一股莫名其妙得责任感,伯父去世之后,他这个大将军府的临时工,可能就是秦家村的父老乡亲们用来拒绝朝廷摊派的各类钱粮时的一个靠山了吧。
“叔父,您走得时候把这次家里带来的嫁妆什么的都拿回去吧!”
“阿谊,你这是什么话啊!嫁妆是人家杜威给自己女儿的,我带来的财物是你大父给你的,况且你在雒阳开销比较大,恐怕还要花些钱财与上官搞好关系,我们带回去也没啥大用!这一路上带过来就够麻烦的了,现在还要带回去?!”
听了秦谊的话,秦进虽然也是觉得侄子越发懂事,但是秦谊这个要求也是有些不切实际。
社会的发展并不一直向前,偶尔还会发生一些倒退,譬如东汉的商品经济竟然比西汉要差,到了原平这种边疆地区那就更落后了,以物易物都是平常。
秦进带来的财物很大一批都是布帛这种比钱还好用的硬通货,再让秦进把这些东西拉回原平,估计他也老不愿意,还不如留给秦谊用呢。
“叔父我明白了,您把那几个小的留下来吧,我让他们跟着我也在雒阳长长见识,可比待在原平那种小地方容易有出息。如果有什么大人物能够看上他们哥几个,说不准也是我们秦家的机会!”
借助秦宜禄的记忆,秦谊也是很快发现自己刚才这个要求有些过分,转而提出了另外一个要求,想要把陪着秦进过来的几个年轻的秦家人留下来。
说实话,秦谊的这些亲戚水平都很一般,他秦谊已经是秦家村最优秀的人物,当然这也和他的族长爷爷有着莫大的关系。但是这些老秦家的人胜在知根知底忠实可靠,诛三族杀不到他们,但是诛九族他们一个都跑不掉。
“行!没问题,你大父其实也有这个意思,就是怕你新婚燕尔不太习惯和这些小毛头在一起,本来是想再过几年把这些家伙送到雒阳来的!”对于秦谊的这个要求,秦进也是马上便同意下来。
“还有一件事,伯父临死前告诉我,这大汉王朝马上要乱,让咱们早点儿准备。不说在这场变乱之中成就大事,至少也别被祸事给波及!”
“大哥真是这样说的?”当听了秦谊的话之后,秦进也是大惊。
作为秦家村上一代最杰出的青年,秦升给几个弟弟留下的印象那可是非常好,又在大汉王朝的中央做了几年郎官,肯定知道一些高层的秘辛,拥有内幕消息的聪明人,当然更容易分析出时局的发展来。
只是平日里秦进和秦升也是有些书信往来,但从来也没听大哥提起过如此大逆不道的话题来,所以一时间也是失了方寸。秦进就没想过他那个一向老实胆小的侄子,居然在这种问题上欺骗自己。
“这种话哪能够写在信中,都是白纸黑字的证据!”然后对四叔的惊讶,秦谊也是嗤之以鼻。
“那我们家该怎么办?你伯父有说过什么吗?”
“伯父让我转告给大父,咱们老秦家首要的任务是自保,高筑墙、广积粮就可以了!”
朱升献给朱元璋的九字决实在通俗易懂简单上口,秦谊把最后那句“缓称王”这么一条明显不符合实际的话删掉说出来之后,秦进马上也是明白了。
这封建王朝,每朝每代可都是以粮为纲,其实就在前几年并州被鲜卑肆掠的时候,为了预防可能出现的事情,秦家就一直在屯粮。这些事情其实秦进和秦升的信中都提起过,既然大哥还在那里强调“广积粮”,那就是自家之前做得还不够,秦进已经决定回家后好好和老爹谈谈,把家中能换粮的东西全换成粮食,这种事情是绝对不会错的。
至于高筑墙,那就更好理解了。想当年武安君李牧在雁门打匈奴的时候,一开始军力不强打不过匈奴,也是采取了筑墙自守的策略,等到积累起了强大的兵力之后李牧才秀了一波操作,一战削了十万匈奴人头。
虽然李牧这一战打得匈奴十几年不敢犯边,但武安君到现在都死了四百多年了,此后雁门郡可是没少再和匈奴、鲜卑们开片。虽然大汉有着封狼居胥和勒石燕然的高光时刻,但也又被人堵到长安城下的艰难时刻。
为了防范匈奴和鲜卑强盗,雁门甚至并州这边的大户全都把家修成坞堡样式,专门用来对付攻坚能力不强的游牧强盗。秦家的坞堡算起来也差不多有将近四百年的历史,这么多年一直在翻新,虽然比不上那些关内坚城,但是游牧民族想要打下来也只能靠长期围困。要不然秦家也不会准备那么多的粮食,就是为了预防被人围困的。
既然大哥说天下将乱,那么过来攻打秦家坞堡的可就不只是塞外强盗们了,还有那些流民仇家之类的人物,这伙人可是会制造攻城器具的,可不得再把坞堡加固一番嘛!
对于秦谊假托秦升提出来的六字决,秦进马上便听到了心中,甚至连初步的一些打算都想好了。
“那你准备把谁留下来?”秦进也是迅速转移到了另外一个话题上。
“我想把秦丑、秦寿和秦明留下来!杜家那边我找找杜婵,看看能不能把杜忠留下来!”想了片刻,秦谊也是最终决定下了自己的人选。
之所以和自己这个便宜叔叔说这么一段话,也是秦谊为自己谋后路。时代的弄潮儿不是那么好当的,稍不注意便可能淹死在时代的大潮之中。
秦谊也不敢确定自己这个穿越者能混成什么样子,如果实在混不下去,就得跑回原平老家的坞堡里面躲避乱世了,可不得把墙给修高点儿。
——我是狡兔三窟的分界线——
“升洞察时局,阴告其父曰:‘天下将乱,宜高筑墙广积粮,以观时变!’秦氏由此大兴。”——《季汉书·诸秦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