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三章 打脸呗(1 / 1)轩辕子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白耳军是什么?”

“一个空喊口号,实际却只能让百姓饱受战争磨难的军队。”

“那‘兴复汉室’又是什么?”

“谁都立着汉旗,谁都在兴复汉室,谁又在兴复汉室?”

赵云的质问和父亲的疑问穿插在一起,让陈恪原来想反驳的话一下子就说不出口了。怎么说?说陛下东征是为了攻灭孙吴然后再和曹魏大决战?放屁!当时曹丕刚刚篡位根基不稳,是最好的北伐时机,结果刘备就这么生生错过调转枪头打东吴,不是赤裸裸的复仇是什么?

再说自己在秭归的时候可是坚定的北伐派,即便刘备已经东征了他还不忘搞小集会宣扬自己的论点,为此还被众人嘲笑过一番,以他这种正人君子的高尚品德怎么会为了‘嘴遁赢赵云’就出卖自己的灵魂?

于是本来打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回怼赵云的陈恪成功哑炮了,好吧,我伟大的,兴复汉室的白耳军竟然不是死在实现理想的路上,这真特么够羞耻的,陈恪老脸一红,还不服气,恪绞尽脑汁,试图继续回怼赵云:“不...不管怎么说,我父亲他们好歹行动了,一路辅佐陛下,如今更是壮烈牺牲了...就不能说好听点嘛...比那些啥也不干就想着跑路的懦夫强多了”

陈恪表示他很生气,咱爹是烈士好吧!再怎么不堪人家也战死了,死者为大,这群懦夫是要跑到大后方享福装孙子哇!这能比吗?这不能比,这种背叛行为能不原谅吗?不能!

“他们确实是烈士啊!”赵云哈哈一笑,说实话他一想到那个吊儿郎当的陈到变成了烈士他就有些好笑,这货当年和他儿子一样一副老子天下第一,‘兴复汉室’舍我其谁的模样,现在不还是英勇就义了?

如果以后去了阴间能遇到他,赵云很想给他一巴掌然后骂他一句傻逼。

你就是这么‘兴复汉室’的?

赵云看着陈恪和他爹一模一样的幽怨中带着小聪明的眼神,顿时就一巴掌下去。

看来这是打算子承父业了!

赵云叹了口气,他知道陈恪已经被陈到带到阴沟里去了,对方老爸已经开了洗脑模式,自己现在也要开知心大叔叔模式了:“陈恪...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赵将军...在讲故事前能不能先松松手?”陈恪提了提自己快被捏爆的手掌,上面的口子已经咧开一大半了,肉都快被挤出来了,血脓在咕噜咕噜往外冒着。

卧槽,你再不松手故事还没讲完老子就失血过多哐的一下死了!

赵云很是尴尬的松开手,刚才光顾着和陈恪互怼了,陈到是他互怼史上的一生之敌,如今他儿子有乃父风范,赵云怕一不小心首战就告吹了,所以精神一直处于紧绷状态,于是聊着聊着就忘了还在给陈恪伤口放血的事情了......

“咳咳,我开始讲故事了,你仔细听着。”赵云本来打算道歉的,但到口的话转了个弯,他是将军,是有傲气的。

陈恪翻了翻白眼,特么讲就讲呗,他用那只还好的手朝赵云抠了抠耳屎,示意我听着呢!

“从前在常山,常山有座城,城里有个大师,大师有两个儿子。”

“这个大师,是太平道大师。”赵云顿了一下,解释道,“太平道你听说过吧,后来的黄巾军就是以这个宗教为核心组建的”

陈恪摇摇头,又点点头,“黄巾军我爹讲过,太平道倒是第一次听说,你继续!”陈恪一直对大汉的衰落史有着浓郁的兴趣。

“汉桓帝年间,朝局崩坏,横征暴敛,世族哀怨,百姓困顿,恰逢冀州连发瘟疫、饿殍遍地,在这种情况下,张角披着一身黄袍如救世主一般出现在人们面前,不仅救济穷人,所求的太平圣水更是药到病除,朝廷不能相信,冀州的一些豪族自然就寄希望于太平道,于是本来只是老百姓信仰的太平道加入了很多豪强,这位常山郡的太平道大师就是在那个时候入教的。”

“大师举族加入太平道后,自己却在研习教宗《太平要术时难进尺寸,因为这本书除了个别几章讲解了‘道德伦理’和‘治国之术’外,大多却着重描写了神魔鬼怪、天地阴阳、自然规律和千奇百怪的药理。”

“大师之所以选择加入太平道,是因为他自小熟读经文,以兼济天下为己任,只是如今朝廷昏聩,苍生离乱,迫不得已才想在太平道中寻求治世的真理。可是,太平道接下来走出的道路却和他的理想背道而驰。”

“太平道领袖,大贤良师张角决定起义了,大师虽然极力反对,但毫无悬念的失败了,他回到家中用餐的时候,忽然冷不丁说:原来太平道和朝廷没什么两样,甚至比朝廷还要专制啊。”

“大师很失望,可起义还没来得及发生,太平道中却出现了叛徒,大师忽然明白再高尚的信仰也会败给内心的恐惧,再严密的组织也会出现漏网的叛徒,面对朝廷的步步紧逼,太平道揭竿而起,所到之处却并没有像理想中规划的那样拨乱反正、海晏河清,反而是烧杀抢掠,破城亡族。”

“黄巾军起义并没有改善那个糟糕的时代,相反他带来了战争与死亡,让已经糟糕的时代变得更糟糕了。大师在明白这点后悔之不及,每每回到家中都在唉声叹气,再加上战局日益颓败,举族人心惶惶。”

“某天大师回到家,忽然像失了魂一般,他没有告诉任何人发生了什么,只是自此一蹶不振,不久就病卧在床。他在即将去世前将两个年轻的儿子唤到床边,并嘱咐哥哥在他死后将头颅割下献给朝廷,替全族脱罪,最后他告诫二人:大汉历经了四百年的考验,大汉才是最成熟的制度。”

赵云说到这里就停了下来,他抬头看向陈恪,再一次问出了他之前质问陈恪的问题:“陈恪,你觉得‘兴复汉室’是什么?”

陈恪沉默的思考起来,赵云的这个故事无疑很辛酸和悲惨,致力于造福天下的大师却因为一步走错而失之千里,竟成为霍乱天下的

黄巾军的帮凶。而黄巾军起义这件事的出发点也没毛病,深受压迫的底层人民渴望拨乱反正,只是等真正搞起来结果却适得其反。

赵云的这个故事无疑是在告诉陈恪,无论战争的名目有多漂亮,它的真实面貌只是杀戮和劫掠罢了,因此想要达成真正的‘兴复汉室’,首先要做的就是恢复汉朝的行政制度,一味的战争反而只能带来灾难。

那么这样看来,回到蜀地任官的那些人对‘兴复汉室’做出的贡献反倒比在前线喊打喊杀的陈恪更大咯?

陈恪的表情一下子微妙起来。这话他可说不出口,这简直是在打他的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