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节 初入朝堂(3)(1 / 1)跳动的蛤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古瑞闻言心中一沉。在他心中苏轼是一个光明磊落之人,但眼下看,也逃不过面前这几人的倾轧陷害。

吕惠卿笑问道:“不知资深有何妙计?”

李定道:“妙计倒不敢当,不过打压苏轼却也不难。”

本来古瑞与他们都是貌合神离,此番看吕惠卿、李定等人的人品又不好,更不想再掺和他们的事情了。

一顿饭吃的很不开心。

宴席结束,他便要立即告辞。哪知王安石却叫住他,对他道:“堇儿在前厅里等你,说是找你有事。”

古瑞过去的时候,王堇正高兴地坐在那里陪她娘吴氏喝茶。见到古瑞过来,吴氏忙站了起来,对古瑞笑道:“你们先聊,我去收拾收拾。”

古瑞笑笑坐下,立即有丫鬟给他上了茶。

古瑞向王堇问道:“找我有事?”

王堇道:“吉丰,你眼下已经不同于一般人,堂堂翰林侍读学士、科学书院山长,赐紫金鱼袋,怎么还能借住在高公子家里呢?说出去会叫人笑话,甚至丢朝廷的脸面。”

古瑞倒没想到王堇在关心这些事情,她说的有道理,总不能一直借住在高通普家里。他眼下倒是有钱购置房舍,但苦于学院建设事多,哪里有时间处理这些事情。

王堇道:“我也知道你近来诸事繁忙。其他的我帮不上你,不过帮你选一处宅子倒是可以。我今日已看了三处,不过都不甚满意,牙行的人又帮我约了两处明天看。我想问问吉丰,你对房舍有何要求?不然我满意你又不喜欢,岂不是白忙一通?”

王堇一脸端庄贤惠的样子看着古瑞,又叫他有了她是他妻子的错觉,赶紧使劲掐了自己大腿一下,微笑道:“多谢小娘子了。我倒是没有什么要求,只要不逾矩,其他小娘子觉得满意就行。”

王堇高兴道:“好!”

第二天,古瑞将书院的事情安排妥当,专门腾出时间来约苏轼喝酒。

两人又约在了老地方青乐坊里。

酒过三巡,古瑞问道:“苏公可认识李定此人?”

苏轼轻蔑道:“吉丰说的可是李资深?此人为得功名利禄不择手段,不是好人!”

古瑞虽然也怀疑李定此人品行不佳,但还不敢像苏轼这般下定论,因问道:“苏公何以如此肯定?”

苏轼鄙夷道:“李定原是王安石的门生,考中进士,原本在秀州做判官。见王安石在朝中发迹,为升官发财便想方设法到了汴京投靠恩师。初时王安石并不看重他,他主动拜会谏官李常,将原本弄得民不聊生的青苗法吹捧成了治国良方,李常所有怀疑,他又直接去找了王安石,谓青苗法‘民便之,无不喜者’,王安石就喜欢这种溜须拍马之徒,闻之大喜。遂将李定招至新党麾下,估计还会找机会重用!”

古瑞摇头叹息。

苏轼又道:“吉丰不要以为我反对变法才说李定不是好人。李定本来在州府做官,对当地的情况应该是十分了解的。其他地方不敢说,他任职的秀州有我两三个故交好友,时常书信往来谓我新法之弊,断然不会有假。而李定明明知情,却满口胡诌‘民无不喜者’,似这种为得功名利禄欺上瞒下不择手段之徒,能是好人?”

苏轼一贯刚直,根本不知道自己即将被李定等人陷害。

古瑞已将他当成知己好友,明知他即将身陷囫囵,不拉一把觉得于心不忍。他皱着眉头对苏轼道:“如此,苏公万万要防范李定这种小人!”

苏轼大笑道:“我苏轼不曾做过亏心之事,他们能耐我何!”

古瑞奉劝道:“还是小心为上。”

苏轼突然想到什么,对古瑞道:“不怕。吉丰不是正在办科学书院么?即便被人陷害罢黜朝堂,我也可以到吉丰的书院谋一口饭吃,就怕到时候吉丰也不要我,那就惨了!”

古瑞道:“苏公这是说哪里话?苏公这样闻名士林的大学问家若是愿意到科学书院执教,那是莫大的荣幸,求都求不来,哪里有不要之理。”

苏轼闻言,高兴大笑,又正色关心道:“不知吉丰的书院现在筹备如何?”

古瑞道:“房舍已修砌的差不多,庭院亦整理,再做一些内部的装潢就可以开山收徒了。只是教授却还未曾聘任几位,正在愁苦。”

苏轼道:“科学书院毕竟与普通书院不同,我听闻有可能仅仅教授科学此时因古瑞的《论科学发展折子影响颇大,大部分人已经习惯将杂学称之为科学,若真如此,教授确实难找。”

古瑞道:“书院若仅仅教授科学,不仅教授难找,恐怕报名的学子也少,毕竟时下读书多为科举做官,专门来研读科学行工事的肯定极少。所以我早就想过了,科学书院兼授科学、文经学,但与普通的书院不同,书院定位四年制,所有学子在第一年必须同时学习科学、文经学。在第二年才能根据各自爱好选择科学、文经学中的科目专门学习,每一学年学习的难度不断增加,只有通过每年考试合格的才能进入下一学年。四年学习期满,考试合格,学院颁发一张毕业证书,证明学生的水平。”

苏轼道:“这倒是新奇。”

古瑞笑道:“所以若是哪天真求苏公到学院做教授,苏公可不要推辞。”

苏轼笑道:“放心。吉丰的事我怎么会不理。不仅我愿意来,若是吉丰需要,我还可以举荐一些当世大家一起来执教。”

“那真是太感谢苏公了。”

如此,文经学科的教授算是基本有了着落,科学各科的教授却还棘手。虽然古瑞可以自己来教,但他一人双手,哪里能忙得过来。

好在他还有一个杂学的圈子,里面各科人才济济,只是不知道人家愿不愿意来授课而已。

为此,他特意上门拜访沈括。

不巧,沈括正在会客,他还以为来的不是时候,正准备告辞,哪知沈括却叫住他,喜道:“吉丰,你可算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