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0节 初入朝堂(7)(1 / 1)跳动的蛤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科学书院。

趁着没有课所有的教授也都在,古瑞将大家请到了专门建的会议室里,对众人道:“诸位教授,我思来想去,我们书院虽然分设文经、科学各科,却不能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思想。所以我想给书院起草一条‘院训’,作为我们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不知各位有何建议?”

程颢道:“古山长提议很好。我认为作为一座培养人才的书院,教导出来的学生至少应当‘明理’,故我提议院训至少应有此二字。”

有几位教授跟着点头。

沈括道:“我们科学书院,不同于其他书院,有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推广科学,富国强民,所以我建议院训之中应该有‘格物’二字,鼓励学生探究万物的规律。”

曾布道:“格物二字好。《礼记·大学》中说‘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这两个字无论对学文经还是习科学,都很有必要。”

程颐问道:“山长有何想法?”

众人看着古瑞,看他这个大学问家有何高见。

古瑞道:“我想提‘创新’二字,科学必定是在不同的创造革新之中前进的。”说完他又望向苏轼,问道:“苏公有什么想提的吗?”

苏轼笑道:“我等士林人士,应该坚守气节,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改变初心。所以如果叫我提,我提‘笃行’二字,希望与各位教授和书院的学子共勉。”

又有几位教授有其他的一些提法,都颇有道理,但毕竟书院的院训不能太长,不然容易混乱,也无法突出要义。讨论来讨论去,还是以程、沈、古、苏四人的提法最符合大家心意,于是科学书院的院训便被定位为四个词:明理、格物、创新、笃行。

会议结束,古瑞立即安排工匠将新定的院训刷到书院教室和围墙的墙壁上。

第二天,古瑞刚到山长办公室,苏轼便奔了进来,道:“吉丰,又出事了。”

“出了什么事?”

苏轼道:“提升李定的词头又被封还了!”

“啊?!”这次连古瑞都莫名惊讶了,这——也太神奇了。宋敏求封还了两次,辞官了。苏颂封还了一次,被罢官了。接下来竟然依旧是‘不识好歹’的知制诰,竟然继续封还,估计皇帝和王参政真要被气死了!

古瑞问道:“这次又是谁封还了词头?”

苏轼道:“这次是李大林!”

古瑞叹道:“前面已经有两个知制诰因为这事丢了官职,这个李大林难道不怕么?”

苏轼轻蔑道:“怕?!我们士子会在乎官身么?别说丢官,即便是杀头,不合法礼的我们依然会反对!”

古瑞知道苏轼说的不是假话。中国的士大夫精神是叫人敬佩的,而士大夫精神的最主要来源便是宋,宋朝的政治开明,士大夫们也最重气节,北宋有苏轼这样的人物,南宋更有响当当的文天祥!

古瑞又问道:“那官家怎么处置的李大林?”

苏轼气愤道:“还能怎么样?皇帝和王安石将他罢官了。”

古瑞想想,也应该会这样处置,不会做出更过激的事情来。他又问道:“那后面怎么办?其他知制诰还会封还么?”

苏轼道:“封还肯定会的。但是陛下和王安石不把李定提起来,肯定也不会罢休。根据大宋律例,知制诰不草诰,就跟宰相不副署一样,任何诰命都出不了皇宫。”

古瑞对宋朝的这些事还是知道的。宋朝之所以会被后人称为政治开明,又被称为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朝代,就是因为大宋律例里本就设置了诸多对皇权的限制。

古瑞问道:“那李资深就做不了他的监察御史里行和太子中允了?”

苏轼苦笑,道:“皇帝和王安石肯定会想办法。我听说他们已经新任命了一个知制诰,此人唯王安石马首是瞻,估计等到他轮值的时候,诰书就能拟出来吧。”

古瑞闻之,竟然不由自主叹了口气。

苏轼道:“吉丰也别气馁。即便李资深当上了御史里行又怎么样?已经有大臣在准备上书弹劾他了。”

古瑞笑笑,对这些执著的士人简直佩服的五体投地。又想起苏轼提的“笃行”二字,心道果然深刻。

苏轼又道:“吉丰,我此次来找你,除了告诉你这个消息,还有一件事情。”

古瑞道:“苏公请讲。”

苏轼道:“宋敏求乃是史地大家,又是著名的藏书家,学问渊博,对科学中的地理一科颇有精研;而苏颂更是著名的天文学家、药物学家、对机械制作也颇有心得。似这等文经、科学皆通的人物可是少之又少,书院里也就只有沈括教授能与他们匹敌,所以我想不如将他们请进书院讲学,也可略解教授稀缺的燃眉之急。”

古瑞对教授简直太求贤若渴了,又特别是科学科的教授。现在所有的学生都是第一年的新生,科学的科目是必修课,然而一千多学生,能教科学的加上他自己也不足十人,难呀。所以一听苏轼这建议,他想都没有想就答应下来,道:“好!烦劳苏公处理此事。”

苏轼道:“吉丰,你放心。我一定会说动他们前来。”

对李定的任命经过一番曲折后终于下来了。

新党的势力又壮大了不少,王安石心中高兴。他召集了李定、吕慧卿、曾布等新党核心议事。

行将结束的时候,李定踌躇了一下,小声道:“王公,有一件事情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王安石笑道:“资深有什么事但讲无妨。”

李定想了想,虽然知道讲出来肯定会得罪古瑞,甚至有可能得罪王堇,但对苏颂、宋敏求等人的痛恨还是让他不吐不快,他直言道:“被排挤出去的旧党人士,比如苏轼、苏颂、宋敏求等人全都聚集在了科学书院。吉丰是来者不拒,全都收着,我担心长此以往,吉丰对新政怕是不坚呀。当然我并不是怀疑吉丰有什么不轨的事情,只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吉丰长期跟他们相处,别被影响了。依我看,王公应劝吉丰将这批迂腐之人撵走,免得影响了吉丰,也带坏了学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